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输血与儿科临床第一讲血细胞输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作为临床的重要治疗手段已有百余年历史 ,它成功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经验的积累 ,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输血也有风险和多种副作用 ,如输血有传播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所致疾病的可能 ,尤其是输血传播各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大。此外 ,输血还可发生免疫抑制、溶血、急性肺损伤、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种严重副反应。所以在临床工作中 ,一定要正确掌握输血适应证 ,可输可不输者 ,坚持不输 ;能少输者 ,坚持不多输 ;必须输血者 ,坚持成分血输注。近年来 ,经各国政府及有关单位的严格把关 ,输血的安全性已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经过近年的宣传 ,临床医生对输血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为帮助广大儿科临床医生了解有关临床输血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 ,进一步提高儿科临床输血水平 ,本刊组织了这次“输血与儿科临床”的专题连续讲座。本次专题连续讲座共 12讲 ,每期 1讲  相似文献   

2.
输血技术在小儿白血病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5年无病存活率显著提高,化疗强度越来越大,骨髓抑制也加重,对支持治疗的依赖性增加。尤其是输血支持,是患儿获得缓解或延长生命的重要保证。因此,应正确掌握输血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输血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输血的基本目的是恢复血容量 ,补充某种或某几种血液成分 ,以恢复或保持患儿血液循环的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 ,目前的输血治疗已从全血输注发展到成分血输注。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掌握输血适应证、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是每个临床医生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果掌握不当 ,则可危及患儿生命。1 病案摘要患儿 ,4 2 5岁 ,因发现面色苍白3 5年入院。患儿半岁时曾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 0 3cm× 0 5cm。入院后体格检查 :W 14kg ,面色苍白 ,神智清楚 ,双肺正常 ,…  相似文献   

4.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7-320
新一代成分输血 一、非替补性输血目前临床上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应用主要是对缺少的血液成分进行补充,仅仅是一种替补性疗法.近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血液成分制剂也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即非替补性输血,如:①输红细胞能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迅速加快,能使因腺苷脱氨酶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而致的白细胞免疫功能缺损得到纠正;②输血能改善和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③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有效,能使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出血症状得到很好控制,甚至获得持久缓解;④大剂量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输血紫癜和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也有一定疗效;⑤采用输血浆治疗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也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输血医学在凝血异常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血异常性疾病系指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和凝血机制紊乱引起的出血、凝血异常性疾病。输血医学在它的治疗中起决定性作用。狭义的输血指输注血液的有形成分 ,广义的输血还包括血液制品。1 凝血性疾病的输血原则1.1 最佳替代的原则 现代输血的观念是越纯越好 ,“缺什么补什么”。患儿缺什么凝血因子成分 ,就输给尽可能纯的单一成分 ,以降低输血所致的免疫紊乱和传染性疾病感染的机会。应针对病因治疗 ,并根据临床情况适当补充所缺少血液成分的相应浓缩物 ,避免输注全血或血浆[1] 。1.2 最低有效的原则 凝血因子成分输注剂量依据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白血病输血要求、成分血的合理应用、输血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总结了输血治疗的33例白血病,了解输血的指证、判断其输血的必要性、用血的适当性、不同血液成分的疗效及副作用。分析了33例白血病共输血366例次;输血原因依序为Hb、BPC、WBC降低,感染、出血。浓缩RBC和BPC输注对Hb和BPC降低的疗效明显优于全血输注,IVIG、CSF等血液成分对感染和WBC降低有很好的疗效。小儿白血病输血指证掌握较好,不必要输血仅16例次(4.4%)。输血成分不适当的达189例次,169次是输全血。发生输血副反应73例次,多见于全血。  相似文献   

7.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7-320
新一代成分输血一、非替补性输血目前临床上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应用主要是对缺少的血液成分进行补充 ,仅仅是一种替补性疗法。近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血液成分制剂也可用于疾病的治疗 ,即非替补性输血 ,如 :①输红细胞能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迅速加快 ,能使因腺苷脱氨酶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而致的白细胞免疫功能缺损得到纠正 ;②输血能改善和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 ;③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有效 ,能使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 ,出血症状得到很好控制 ,甚至获得持久缓解 ;④大剂…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的红细胞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早产儿,尤其是出生体重≤1 000g者 生后几周内需多次输注红细胞(RBC)以预防 或治疗贫血。以往新生儿医生强调输用“新鲜 血”,或直接输用父母的“热血”,本文将就早产 儿RBC制品种类的选择等问题做一综述。  一、输用单供者RBC制品,减少供血者  早产儿因体内造血物质储备较少,加之生 后生长发育较快、血容量迅速增加,多数生后需 要少量多次输血以预防或治疗贫血。现代输血 观点认为,此种目的的输血不宜输全血,应输用  相似文献   

9.
一、儿童急性白血病与输血白血病是一类起源干细胞(或淋巴组织)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异常的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克隆恶性增殖,并浸润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并且随着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的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经常需要输血。因此,对白血病患儿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输血与肿瘤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临床特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短,临床上具有进行性贫血、出血、继发感染和组织器官浸润等表现。目前,儿童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缓解率和5年无病存活率显著提高。这除了…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急性白血病与输血白血病是一类起源干细胞(或淋巴组织)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髓中异常的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克隆恶性增殖,并浸润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并且随着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的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经常需要输血。因此,对白血病患儿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输血与肿瘤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