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方法:从风湿性心脏病手术的病人中选择20例病人,采用日本KM-10可转式IABP导管,97型驱动装置,经皮穿刺插入法行IABP。结果:本组20例采用IABP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患全部获得成功。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手术后易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应用了IABP技术后患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可显提高抢救效果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我科在2003年4月收治1例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行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第3日患者并发严重低心排综合症。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病情好转并康复出院。现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期间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利尿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62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参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联合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体质量给予利尿药呋塞米静脉输注。比较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血流动力学水平、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参考组,血流动力学水平、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均P<0.05)。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与利尿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和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比了双腔和单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未引起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变化。对比肾动脉去神经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结果发现,反搏时产生的脉动会对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降低肾血管局部的阻力。这是气囊反搏使肾脏血流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的适应证选择与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对3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其中冠心病28例,瓣膜病10例;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5例,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球囊22例,其余均为术后在监护室紧急植入.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控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150~170 s.结果:38例患者中死亡13例,总成功率66%,冠心病成功率82%,瓣膜病为20%.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患者均顺利恢复,无1例死亡;术中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的患者中16例顺利停机,6例血压无法维持而死亡;术后11例中,6例抢救成功,5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无法纠正而死亡.无1例出现与球囊反搏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于冠心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瓣膜病.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法停机时紧急植入以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替代常规肝素抗凝,ACT控制在较低的150~170 s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患者应用主动脉气囊反搏临床护理干预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于2011年1月~2014年3月我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操作,观察组患者加强对主动脉气囊反搏的临床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下肢栓塞、出血、感染等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期间的主动脉气囊反搏的护理干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从而利于患者的康复预后,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于1968年由Kantronitz首次用于临床,到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心源性休克和围术期低心排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于1998-03~1999-10对11例冠心病病人实施IABP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均从股动脉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IABP治疗,手术前、后监测患者连续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和尿量。结果:IABP辅助治疗时间25~276 h,平均(98.1±103.5)h。行IABP治疗后,SABP、MABP、PaO2、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HR、CVP明显下降(P<0.05),尿量增加,12例患者心功能好转而脱离IABP,11例(73.3%)存活,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运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记录其治疗经过,对术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其中疗效显著、疗效一般和有疗效三者的病例数分别为13、11和8人。无效病例数仅为2人。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r Aortic Ballon Pump,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辅助装置,是治疗低心排的心脏机构辅助方法之一.我院心外科自2001年至今实施成人心脏手术中围术期出现严重低心排,经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15例,4例死亡,余均康复出院,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相勇 《医学综述》2012,18(12):1861-186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循环支持装置,能有效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缺血性胸痛和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随着主动脉内气囊泵的器械和装置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改善与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发症显著下降,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患者,尤其是PCI术前、术中及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尤为重要,但对于在PCI患者中应用IABP的时机及疗效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2.
<正>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术是采用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抢救心脏泵衰竭的一项新技术,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是目前心脏外科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泵衰竭的标准疗法之一。IABP术中将一个气囊置于降主动脉近端,然后与氦气或CO_2的气源相连接,借助驱动装置在心室舒张时将气囊胀起,在心脏收缩时将气囊吸扁,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冠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  10例高危因素患者术前选择性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其中 70岁以上者 3例 ,急性心肌梗死 4例 ,3支血管严重病变 10例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17%~ 3 0 %6例 ,心脏明显扩大LVDd >65mm 2例 ,均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结果 无手术死亡 ,无IABP并发症 ,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3例 ,均治愈出院。与同期术前无IABP辅助的高危因素患者相比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高危的OPCAB病例术前应用IABP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植入术(IABP)的可行性及对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17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床旁植入主动脉反搏气囊,并通过超声精确定位,以减少对肾动脉的影响.记录气囊反搏前后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肾功能.结果:主动脉气囊反搏植入术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14例在IABP及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后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12例患者支架植入术后24~72小时成功撤除IABP.结论:床旁超声定位方法有以下优点:①节省时间,无放射线;②定位准确,有效避免反搏气囊对肾动脉血流的影响;③床旁IABP植入安全易行,迅速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循环支持;④为PTCA支架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郭敏 《中外医疗》2011,30(15):171-171
总结了14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措施。重视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发症:下肢缺血、出血、感染、气囊破裂的观察、预防和护理,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脏外科直视手术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药物疗效有限,死亡率极高。近些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辅助循环手段的应用,对于提高该类危重心脏病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连续收集了2001年2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内外科应用者2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报告62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经验及体会,并就应用IABP时机,方法及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  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62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低心输出量应用IABP辅助,或为重症患者作保护性IABP辅助。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22~75岁,平均56岁。IABP开始使用时间:术前8例、术中33例、术后21例。使用Datascope96型及KAATII型气囊反搏机,Datascope、ARROW气囊反搏导管,经皮穿刺放置导管…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它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减少左心室射血阻力,从而减少心室做功和氧耗,增加心输出量,是治疗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预测手术危险性,并探讨主动脉内气囊泵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术后LCO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CABG病例153例,术后发生LCOS 29例,其中药物治疗组11例,IABP治疗组18例,对所有病例中发生LCO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药物治疗组和IABP组治疗前后各项心排血指标,及IABP组在球囊反搏前及反搏后2h各项心排血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LCOS发生率为19%,与国内外报道(20%-40%)相一致。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梗史、心律失常、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法)、低射血分数(左心功能不全)及合并手术在LCOS组和非LCOS组有明显差异(P〈0.05),为CABG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IABP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IABP组明显改善心排血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梗史、心律失常、心功能Ⅲ/Ⅳ级、低射血分数是LCOS发生的危险因素,IABP是治疗CABG术后严重LCOS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