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蓝凤飞 《中国卫生产业》2012,(30):84+87-84,87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67例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病例数为60例,占总出血数89.55%,是产后发生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正常阴道分娩有13例,占出血总数的21.67%,剖宫产分娩者47例,占出血总数78.33%;患者出血量在500~800mL者有39例,占65.00%,800~1000mL者14例,占23.33%,出血量≥1000mL者有7例,占11.67%。结论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多发生于分娩后2h内,应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及时促进子宫收缩,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以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出血产妇,汇总引起产后出血的各因素,分析原因及制定临床急救措施.结果80例患者中出血量在500~1000 mL的患者有12例,占15%,1000~1500 mL间的患者有32例,占40%,1500~2000 mL间的患者有25例,占31.25%,2000~2500 mL间的患者有11例,占13.75%.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中产道损伤的有20例,占25%,子宫收缩障碍的有18例,占22.50%,凝血功能障碍的有20例,占25.00%,胎盘因素的有22例,占27.50%.结论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处理重在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明确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9月403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2.21%,胎盘因素占21.59%,软产道裂伤占1.49%,凝血机制障碍占0.99%,其他因素占3.97%。403例中,产后24 h内出血量500~1 000 ml者362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89.83%,1 000~1 500 ml 30例占7.44%,>1 500 ml者11例占2.7%。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均发生在产后2 h内的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正确防治方法,降低孕妇产后死亡率。方法选取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21例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产妇做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 1221例阴道分娩的患者中有69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5.65%。其中宫缩乏力占59.42%,胎盘因素占18.84%,软产道裂伤占17.39%,凝血功能异常占1.45%,其他因素1.45%。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脂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1]。按原因分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四大类。统计我院1999—2003年胎龄在36~43周孕妇,统计总数11443人,产后出血153例,占分娩人数的1.34%。本文通过153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其目的是提高生存质量。1资料分析1.1一般资料1999—2003年期间,我院分娩产妇作为调查对象,产妇年龄在21~47岁;胎龄在36~43周;分娩人数为11443例;发生产后出血153例(其中26例为剖宫产,占产后出血总数的16.99%)。153例中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在500 ̄100…  相似文献   

6.
陈湘漪  孙国强  肖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55-3957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1~12月我院分娩5429例产妇中8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妊娠并发症及有流产史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49.44%,但出血量≥2000ml的病例中胎盘因素所占比例大于出血量<1000ml的病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9例产后出血中69例经常规方法即能有效止血,占77.53%。不同出血量之间处理方法比较,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特殊方法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妊娠并发症及有流产史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原因中胎盘因素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加强围产保健监测,对高危孕妇在分娩前制定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案,做到有备无患是成功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及时采用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介入栓塞术等措施明显有效,如经保守治疗无效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则为挽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在天津市海河医院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71例,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流产史、分娩史、分娩方式、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后出血的关系。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7.23%,71例产后出血的患者中,宫缩乏力61例,占85.92%;胎盘因素者10例,占14.08%。软产道裂伤者0例,凝血功能异常者0例。阴道分娩62例,占87.32%;剖宫产9例,占12.68%。有流产史及分娩史的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后出血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与流产史及分娩史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防治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47例患者资料,调查分析患者的出现原因、产后出血量,并寻求产后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案.结果:47例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所占比例为68.09%,胎盘因素所占比例为21.28%,软组织裂伤所占比例为8.51%,凝血功能障碍所占比例为2.13%.患者出血量在500mL~1000mL的患者占据97.87%.结论:子宫收缩乏力与胎盘因素是常见的产后出血诱发原因,全面的产前健康教育,密切的产后观察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方式,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 对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34例剖宫产者发生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0.6%,子宫切口延裂占8.8%.产后出血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娩前血红蛋白减去分娩后血红蛋白的差值、分娩前红细胞压积减去分娩后红细胞压积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70、6.612、6.764,均P<0.05).结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术中应准确估计出血量,积极预防高危因素,手术中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大芳  韩爱卿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40-514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8月128例产后出血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90例,占70.31%;阴道分娩38例,占29.69%。原因:子宫收缩异常占89.06%;胎盘因素9.38%;软产道裂伤0.78%;凝血机制异常1.56%。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剖宫产产后出血率(3.94%,90/2 287)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2.16%,38/1 759);积极干预并及时诊治抢救是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小巍 《现代保健》2012,(25):153-154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采取正确防治方法,降低孕妇产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28例阴道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出现产后出血,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3%。其中宫缩乏力占66.37%,软产道裂伤占21.13%,胎盘因素占11.29%,凝血功能异常占0.93%,其他为复合因素。重视生产过程,可以避免产后出血。结论: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产道出现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原因常合并存在。重视产程,加强护理,提前治疗,预防高危因素,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提高分娩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产后出血达500 ml以上者孕妇出血原因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占66.67%,软产道损伤占13.33%,胎盘因素占16.67%,凝血功能障碍占3.33%。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注重产前保健,加强产时监测,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工作,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产妇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晓惠 《现代保健》2009,(26):177-17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3752例分娩患者中的191例产后出血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37.70%,胎盘因素占12.04%。软产道损伤占2.09%。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及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者。本文对34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产妇分娩总数1649例,其中产后(包括剖宫产术后)出血34例,占分娩总数的2.06%,产妇平均年龄28.3岁,孕37~42周。阴道分娩后出血32例,剖宫产术后出血2例。1.2出血原因详细情况见表1。表1 34例产后出血情况分析病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例数24 5 3 2出血时间产后…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15-48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7%,剖宫产发生率5.35%,阴道分娩发生率2.22%,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8.57%,胎盘因素占18.57%,软产道裂伤占11.43%,凝血机制障碍占1.43%。相关因素为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产前、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个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生后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产程管理模式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与关系。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按照新产程管理模式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量≥500mL的151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产后出血量<500mL的302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第二产程时长≥3小时,引产及产前BMI≥30kg/m2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家庭陪伴分娩和产次≥1是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 引起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第二产程及孕妇体重管理,建立家庭分娩陪伴制度,以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745-74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出血量的因素以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对1998年6月~2005年6月10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胎膜残留、胎盘粘连、裂伤。出血量<1 000 mL为63例(60.58%),1 000 mL≤出血量≤2 000 mL为32例(30.77%),出血量>2 000 mL为9例(8.65%)。常规方法止血92例(88.46%),血管结扎止血6例(5.77%),宫腔纱条填塞2例(1.92%),子宫切除4例(3.85%)。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正确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特点及防控。方法:观察组共选择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收治的对照组40例产后无出血孕产妇资料加以比较,回顾引起出血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预防。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450-3 500ml,其中严重出血28例,占70%;产后2h内出血30例,占75%。统计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出血29例,占72.5%;胎盘因素7例,占17.5%;软产道因素2例,占5%;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2.5%;其它1例,占2.5%,为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宫缩乏力为诱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与其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主要诱导产后出血的因素。结论:分析产后出血因素,行针对性防控,是减少产后出血率,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分娩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在该院分娩的3 000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病例80例。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67%,产后出血病例中初产妇占75.00%,分娩前诊断为妊高征、双胎、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巨大儿等并发症占产后出血的65.00%,2χ=87.4,P<0.05;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占75.00%。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