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目的:分析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中下颌骨牵张延长后髁突软骨表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动物手术中心和四川大学生物力学工程实验室完成。对1只山羊右下颌骨行骨皮质切开术后进行牵张,每日加力4次,牵张频率为每6小时0.2mm,每天共延长下颌骨0.8mm,牵张速率为0.8mm/d,连续加力12d后固定牵张器进入牵张固定期,牵张完成后第4周处死动物,采用SIMENSSOMATOM16型螺旋CT对其颅面骨行CT扫描后,将CT影像导入专用三维图像重建软件mimics进行三维模型的重建,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atran对所建下颌骨模型的颞下颌关节髁状突软骨表面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计算。结果:①术侧髁突软骨表面各部位的应力值远高于对侧犤术侧范氏力(MPa)/对侧范氏力(MPa):髁突前内斜面为14.6/0.92,髁突前中斜面为2.3/0.17,髁突前外斜面为4.5/0.9,髁突横嵴内1/3为5.7/0.6,髁突横嵴中1/3为2.6/0.8,髁突横嵴外1/3为1.8/0.11,髁突后内斜面为1.7/1.1,髁突后中斜面为0.9/0.2,髁突后外斜面为1.4/0.3犦。②术侧髁突前斜面为主要受压区域,髁突横嵴区和髁突后斜面为主要受拉区域。③术侧髁突前后向观察,髁突前斜面的范氏力平均值最大,髁突横嵴区域其次,髁突后斜面区域应力平均值最低;从髁突内外向观察,髁突内侧的平均范氏力大于髁突中份和外侧。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由于牵张力的作用会导致术侧髁突软骨表面产生一定的应力,应力的产生可能导致关节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种后牙接触咬合板对髁突表面应力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2种后牙接触咬合板的作用,观察髁状突表面11个区域应力变化情况。结果双侧枢轴咬合板在髁突表面产生的应力,左右侧分布对称;单侧枢轴咬合板在髁突表面产生的应力,左右侧分布不对称。单侧后牙接触的枢轴咬合板,非工作侧髁突表面的最大压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均大于工作侧,而工作侧髁突表面的最大拉应力大于非工作侧。结论在不同咬合板的作用下,髁状突表面应力的分布不同。单侧后牙接触的枢轴咬合板在非工作侧髁突表面产生的负荷大于工作侧。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牵引器的发展趋势为由外置式向内置式,由手动加力向自动化加力,由一维向多维发展.目的:研制、开发一种具有口内型及口外型下颌骨延长器优点的组合式下颌骨延长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骨延长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组合式下颌骨延长器的研发于2004-10/2005-12由河北医科大学厚朴口腔种植中心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同完成.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6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动物实验场完成.材料:自行设计研制的组合式单侧下颌骨延长器由固位臂、固位臂连接杆、导向杆及调节螺杆组成;组合式双侧下颌骨延长器由中心镙杆,导向杆,水平杆和固位臂组成,最大延长量35 mm.方法:12只健康生长期山羊按牵张后稳固时间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固定1周组,固定2周组,固定3周组和固定4周组,每组3只.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术,以自制延长器固定.经7 d延迟期,以0.5 mm/次的速度牵张,2次/d,连续10 d.分别于固定期第1,2,3,4周处死4组动物(处死前6,12 d给予四环素口服),摄双侧下颌骨俯位片,留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大体观察动物术后牵引器稳定情况;上、下颌咬牙合关系,两侧颞下颌关节及新生骨区域各层软组织愈合情况;光镜观察不同时期新生骨组织组织学特点;四环素荧光染色观察新骨生成的速度;扫描电镜观察固定4周组动物髁状突软骨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研制了具有口内、口外下颌骨牵引器优点的组合式下颌骨延长器.动物实验观察下颌骨延长量为(8.90±0.52)mm;新骨由骨断端向牵张中央区域生长,颊舌侧隆起,色泽稍暗,表面稍粗糙,中央部位稍软.下颌骨侧位X射线平片显示,牵引间隙影像密度随固定时间延长逐渐增高;术后4周,牵引间隙中心可见小块锯齿状透射区.组织学观察:固定期1周时,牵引间隙内为大量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截骨线两端边缘处可见少量针状新生骨小梁;随固定时间延长,骨小梁增粗、钙化;至固定期4周时,牵引间隙内可见较完整的编织骨,新生骨小梁改建活跃,排列与牵引方向一致.四环素荧光染色观察:随固定时间延长,荧光带连续性增强,亮度增高.髁状突表面被覆光滑纤维软骨组织,扫描电镜可见髁状突软骨表面有浅波纹状结构,凝胶状物覆盖完好,表面可见细小点线状结构.结论:组合式下颌骨延长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和经济性;可成功延长下颌骨,成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探讨单侧咬合接触时对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利用所建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约束模型颞骨区上表面全部节点的自由度,限制下颌运动;约束后牙咬合面节点和垂直方向的自由度.分别观察单侧(右)第二磨牙区和双侧第二磨牙区加载时,两侧髁状突表面22个区域应力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双侧加载时在髁突表面产生的负荷,左右侧分布相等对称;单侧加载时,两侧髁状突表面应力分布不对称:工作侧髁突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大于非工作侧,而非工作侧髁突表面的最大压应力大于工作侧,非工作侧所有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大于工作侧.[结论]单侧咬合接触可造成双侧髁突表面应力不对称改变,非工作侧髁突表面产生的负荷大于工作侧,提示临床单侧咬合接触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颌间不对称牵引是正畸中调整下颌位置和咬合关系的常规手段,常用于成人偏颌畸形的代偿性矫治.牵引力对成年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目的:创建下颌骨单侧前上牵引的大鼠动物模型,验证颌间牵引力大小不同对髁状突软骨下骨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骨保护素表达的影响是否一致.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7-03在四川大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3月龄雄性SD大鼠180只分为对照组(n=20)、重力组(n=80)和轻力组(n=80).方法:在160只SD大鼠左侧眼眶前下方4 mm左右做平行于眼睑的切口以暴露颧弓,在左下颌角附近下唇下方1 cm,距离腹部中线5 mm处做另一切口.用镍钛拉黄连接固定左侧下颌角和同侧颧弓前部,用测力计确定其伸长所产生的力值为实验所需拉力值(40 g或120 g),28 d后撤除镍钛拉簧.对照组大鼠同样进行于术但不放置弹簧.主要观察指标:加力3,7,14,28 d及撤除外力后3,7,14,28 d,以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双侧髁状突软骨下骨中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骨保护素表达.结果:骨保护素在大鼠髁突软骨全层均有表达,软骨下骨、肥大带浅层和部分成熟软骨细胞表达较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在大鼠髁突软骨的全层均有表达,成熟的软骨细胞表达较强.与对照组比较,轻力组加力侧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的表达在前3 d明显升高(P<0.01),第7天表达量恢复正常水平,到14 d以后出现第2个高峰(P<0.01),撤除外力后3~7 d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表达量又再次升高(P<0.01),直到撤力14 d才开始回落.除了第7天外,重力组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表达比轻力组强烈(P<0.01).在28 d内,轻重力对骨保护素表达影响不明显.加力侧骨保护素表达在第3天没有明显变化,7 d表达量减少(P<0.01),到14 d以后出现第1个高峰,撤除外力后3 d骨保护素表达量又再次下降(P<0.01),直到撤力后7 d才出现第2个高峰.轻力和重力组大鼠加力侧髁状突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骨保护素比值没有相关性(r=0.005,P>0.05).结论:轻、重牵引力作用对软骨下骨中骨保护素表达的量和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同时,核因子活化受体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对应力反应的表达曲线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颞下领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尤其在青壮年中发病较多。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继龋病、牙周病和错(牙合)之后的第四位口腔流行病。要识别症状,探索病因,寻求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必先弄清其结构和功能。一、颞下颌关节的解剖该关节是将下颌骨连结于颞骨而成的一对左右连动关节。颞骨下颌关节窝呈卵圆形,髁状突呈椭圆形,前界为关节结节,后界止于鳞鼓裂。髁状突顶部有一横嵴,分为前斜面与后斜  相似文献   

7.
超声对不同部位股骨关节面软骨退行性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不同部位股骨关节面软骨退行性变的优劣。方法超声探查40例患者41个拟行关节镜手术或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均观察其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股骨滑车正中沟、滑车内侧斜面和滑车外侧斜面,共计205个关节面。超声结果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超声对滑车关节面病灶的诊断水平远远优于内、外髁,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滑车中央沟76.9%、100%、92.5%;滑车内侧斜面96.0%、85.7%、91.3%;滑车外侧斜面65.2%、95.2%、79.5%;外髁54.5%、100%、70.6%;内髁50.0%、69.2%、54.7%。所有位于外髁负重面偏内侧和内髁负重面近髁间嵴的病灶,超声均未能显示。结论超声对股骨滑车软骨退行性变的诊断水平优于股骨髁,而外髁负重面偏内侧、内髁负重面偏髁间嵴区域是超声的扫查盲区。  相似文献   

8.
姚军  胡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526-5527
目的:通过手术造成犬颞颌关节应力失衡,探讨髁状突适应性变化。方法:选用16只成年犬,截除下颌升支前份骨及喙突,使一侧颞肌与下颌骨分离,在术后1,3,6个月通过X射线、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关节因其力学改变而引起的髁状突适应性变化。结果:光镜下显示髁状突纤维层增厚,排列紊乱,增殖层细胞增多。扫描电镜下未见病理性损害。结论:下颌升支前份骨及喙突截除术可引起术侧髁状突的进行性改建,不会引起颞颌关节的病理性损害。表明除了关节本身位置变化及咬合关系改变可引起髁状突的改建外,任何涉及整个关节结构的任何部分改变都能引起髁状突软骨的反应。提示颞颌关节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可减少关节适应能力和增加关节紊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构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动物实验模型,并研究此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陕西关中山羊6只,选取一侧山羊下颌无牙区至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下方行矩形截骨,安装骨牵张器,间歇7d后牵张增高牙槽嵴,1次/d,1mm/次,共加力8d。分别固定4,8周后取材。行X线,临床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平均牙槽嵴增高分别为7.5,7.Omm;X线片示:牵张后4周,牵张间隙已被新生骨组织所充填,新生骨较原有骨密度低。牵张后8周,新生骨密度与旧骨相同。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后8周有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形成。牵张区牙齿牙髓结构正常。结论:山羊下颌无牙区及下颌第一前磨牙区可作为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手术治疗的87例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侧测量指标与健侧测量指标。结果术后3、6个月87例患者的最大张口度、髁突高度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张口偏斜度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术后3个月患侧的髁突高度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术后6个月两侧髁突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主诉严重程度指数Ai、Di分布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达到完全治愈标准的有50例患者(57.47%)。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临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