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并研究了其病原菌分布和临床抗生素耐药性状况,为治疗及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率提供依据.分析对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效结果选择抗生素.注重新生儿脐部皮肤护理及呼吸道感染减少该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并分析致病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6例血培养检出细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败血症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株(93.4%),前3位的是表皮葡萄球菌35株(46.0%),溶血性葡萄球菌20株(26.3%),肠球菌6株(7.9%);革兰阴性菌4株(5.3%);假丝酵母菌1株(1.3%).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性.结论: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蒋晓宏  王柏林 《安徽医学》2011,32(6):754-755
目的分析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34例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血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无特征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第1位,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偏低,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较敏感,而对青霉素有较高耐药性。结论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早期宜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再根据药敏调整,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败血症130例,均为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儿科患儿的血培养,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0例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的病原菌有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以葡萄球菌为主,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根据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掌握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的变化,对提高新生儿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方法无菌抽取临床怀疑为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液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820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74株,其中G^+球菌135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38株。G^+球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率较低,G^-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及第二、三代头孢等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杆菌属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所有细菌对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李华强  李衍  俞志海 《重庆医学》2004,33(4):527-528
目的了解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32例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5.6%),金葡菌(21.9%,其中MRSA占28.6%);对青霉素耐药率(90.9%),红霉素(81.3%),苯唑青霉素(84.4%),无1株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32例新生儿败血症均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为前二位,其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有增加趋势,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预防、治疗及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治的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和细菌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患儿存在引起细菌感染的原因.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早发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晚发组(P<0.01).发病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早发组明显高于晚发组(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体,对可疑败血症新生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常见药物敏感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血细菌培养阳性及药敏监测结果分析,药敏试验用M-H法,并按NCCC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血细菌培养阳性6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6株(26.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株(11.4%),大肠埃希菌5株(8.1%),肺炎克雷伯菌4株(6.5%);细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耐药性高,亚胺培南、头孢匹罗、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曾春英 《吉林医学》2012,33(9):1922-192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来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的患儿中,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感染增多,对万古霉素敏感较高。革兰阴性细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亚胺培南、氨曲南高度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宜正确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114例,分为社区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并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感染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亦较高,对万古霉素感性好,对喹喏酮类敏感性较高.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头孢类耐药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对喹喏酮类敏感性较高.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是新生儿社区获得性感染败血症与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两种病原菌对多数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提高新生儿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院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的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临床疑为败血症的540例标本进行血液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病原菌构成比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处于优势,革兰氏阳性球菌次之,真菌约占构成比的16.2%,喹诺酮类耐药性呈76%以上,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敏耐药性相对较低的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和万古霉素.结论 近两年我院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真菌占一定的比例,病原菌对临床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利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鉴定系统及试剂,对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患儿,血培养分离出的118株葡萄球菌作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占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76.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首位(34.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50.8%,MRS的耐药性明显高于MSS,表现为多重耐药,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结论: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并检测MRS。  相似文献   

13.
广东地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现状。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ALERT3D120)对2007年5月~2009年4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的10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液进行培养,并以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VITEK-2compact)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8.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7.1%),大肠埃希菌(14.3%);细菌的产酶率较高,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奎诺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烷、和万古霉素,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替坦。结论广东地区近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条件致病菌大大增加,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对病例治疗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治疗.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新生儿败血症2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发烧、黄疸、体温不升、反应差、呕吐、呼吸暂停等表现.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新生儿病房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的变化。方法:对1998年12月-2002年12月4年中。我院确诊的89例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我院1993年-1998年6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药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条件致病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常见。推荐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为新生儿败血症首选抗生素。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凌婷  张森山 《当代医学》2012,(31):69-70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方法对4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机会致病菌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但感染途径无明显变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结论血培养阳性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对败血症患儿及早做血培养和药敏实验、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择起到重要意义,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经血培养确诊的39例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生物学分型比较。结果39例患者作血培养得到41株菌株,18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结论: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复杂,且随着抗生素普遍使用,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常发生变迁,故临床上应尽早根据药敏报告正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10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学分类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阳性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42.5%和14.2%,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3.6%、88.6%,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其次为洛菲不动杆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廖秀梅 《大家健康》2013,(6):150-151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通过血培养检查及高敏C蛋白化验,研究新生儿使用抗生素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今后降低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奠定基础。方法:对药敏结果分析,坚定病原菌,并化验患儿的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在86例患儿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84株病原菌,其中有68例G+菌,排在前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构成比例分别为57%、13%和4.7%。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为红霉素、青霉素,细菌敏感的抗生素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84株病原菌中G-菌为16例,排在前两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和不动杆菌,构成比例分别为9.4%、4.7%。所有抗生素中,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效果比较好。经过化验,所有患儿的高敏C反应蛋白都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经过治疗后均显著下降。结论:条件致病菌明显增多,特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成为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致病因。哌拉西林、头抱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对G+、G-菌均敏感,可作为首选。对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的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近期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1例阳性标本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5%和16.7%,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7.5%、62.6%,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