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7年全省疟疾疫情资料,监测疟疾疫情动态。方法 通过2007年全省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对各地1年来疟疾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全省共报告病例44例,阳性率为0.14%,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宁德三地。共对42个村(点) 进行传疟媒介调查和复查,捕获按蚊3824只,均未查到嗜人按蚊。结论 从2007年疫情资料分析,福建省疟疾疫情依然保持稳定,发病率比2006年下降了44.25%,但仍不可放松警惕,还应继续有效控制传播媒介,防止因蚊媒密度过高引起疟疾暴发。  相似文献   

2.
中华按蚊是我省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病媒蚊种,五十年代原湖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在郴州地区的部分县对按蚊种类及生态习性作过调查,发现按蚊12种(亚种),以中华按蚊为优势种,并查获疟原虫的自然感染,证实系当地唯一传疟媒介,但未能区分中华按蚊或嗜人按蚊。刘多等于1962年在浏阳县人溪公社间日疟与恶性疟暴发流行区,发现有嗜人按蚊。我们从1979年7月~1984年9月,先后在37个县(市)、226个点,对中华按蚊种团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疟疾主要传播媒介冈比亚按蚊复合体在弗里敦市的分布和疟原虫感染率的调查,为制定有效的防疟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10个监测点利用诱蚊灯法进行蚊媒监测研究。 将冈比亚按蚊的胸部和腹部分开,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多重PCR鉴定蚊种,利用巢式PCR检测按蚊感染疟原虫的情况,应用Excel 2019和SPSS 2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共捕获按蚊349只,平均诱捕按蚊密度为0.83只/(灯·晚)。 西部农村诱捕按蚊324只,占捕蚊总数的92.84%,平均诱捕按蚊密度为2.00只/(灯·晚)。 对192只冈比亚按蚊复合体进行的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冈比亚按蚊(狭义)S-型84只,占43.75%;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108只,占56.25%。冈比亚按蚊(狭义)中仅检测到恶性疟原虫,未检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恶性疟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3.13%和6.77%。 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期间的月恶性疟子孢子和卵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8只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3.70%和7.41%;84只冈比亚按蚊(狭义)S-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2.38%和5.95%。 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高于S-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弗里敦市的优势按蚊蚊种为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和S-型),监测到的其他按蚊有催命按蚊和 An. coustani。 西部农村按蚊密度远高于西部城区,具有较高的疟疾感染风险。 在旱季不同月份,野外诱捕冈比亚按蚊(狭义)的卵囊阳性率均为子孢子阳性率的2倍,而其旱季每月的传疟作用较稳定。 本研究将为塞拉利昂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经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贫血是疟疾的最常见的症状.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疟疾十问     
一、人是怎样得疟疾的?什么是疟疾的潜伏期? 答: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按蚊唾液腺内的子孢子就随着唾液进入人体,很快随血流到达肝脏,在肝细胞内不断生长繁殖,形成潜隐体,里面有很多潜隐子。潜隐体成熟破裂时,释放潜隐子入血。血中的潜隐子侵入红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裂殖体。红细胞破裂时,放出大量裂殖子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引起临床症状发作,我们把按蚊叮咬到症状出现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13~15  相似文献   

6.
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所致的传染性疾病。过去在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曾广泛传播。目前主要病区为黄淮江河平原,少有爆发流行。作者本次在西非尼日利亚地区观察三年,对中国援非工作人员疟疾发病情况做了系统调查及总结,以供其他援非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疟疾防治工作处于巩固灭疟成果和净化疟区阶段,而煤介按蚊仍然存在的地区,有时由于当地传染源的积累,由于外地传染源的输入,由于媒介按蚊数量的增加或是叮咬人的频率增加,而出现疟疾回升甚至疟疾暴发流行。其因素虽然很多,但多与未能有效发现传染源有密切关系。因此,寻找简便、有效的发现传染源的方法,是巩固疟防成果和防止疟疾回升需待解决的问題。对居民定期进行血检,和对发烧病人的及时发现、及时血检并及时治疗,就是灭疟后期发现传染源的有效方法。从以下分析我省几个县对发热病人和居  相似文献   

8.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6,31(2):174-176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传播媒介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人类疟疾疟原虫有5种,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威胁最大,最难防治.恶性疟原虫在非洲大陆最普遍,而且全球疟疾死亡最多的是恶性疟.间日疟分布比恶性疟广泛,除了非洲,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都是间日疟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疟疾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时将其体内寄生的人类疟原虫传入人体的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发作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脾大与贫血[1]。全球109个国家有疟疾流行,约33亿人口受到疟疾威胁,每年约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有100万人因此死亡。非洲是疟疾传播最严重的地区,每30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恶性疟疾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2]。随着改革开放,对外交往增多,出入境人员  相似文献   

10.
恶性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高发于非洲热带地区,常以畏寒、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该病在我国现已罕见,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易出现输入性感染。现将本院2007年8月收治的1例恶性疟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向华  薛大燕 《疾病监测》2006,21(12):647-650
目的分析1950 ̄2005年温州市蚊媒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56年蚊媒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1950 ̄2005年温州市共报告疟疾1270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26/10万,乙脑173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9/10万,疟疾和乙脑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无明显周期性;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分布,高峰期为7 ̄8月份,与蚊媒监测结果一致;疟疾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2004、2005年共报告5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结论温州市存在蚊媒传染病流行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蚊媒传染病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疟疾是经雌按蚊叮咬由疟原虫传播的,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1],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特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疟疾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四大类,而恶性重症疟疾凶险度最高,常因侵犯内脏器官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抢救不及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发热、发冷、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主要特点,约有1/3的患者临床表现不甚典型,需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张天德 《疾病监测》1996,11(8):309-310
双流县1042名小学生疟疾荧光抗体测定四川省双流县卫生防疫站(610200)张天德我县是嗜人按蚊为主的媒介区,解放后曾发生过四次流行高峰,最后一次高峰出现在1986~1989年,连续5年的抗疟措施后,1991年发病率降到1/万以下,1993和1994...  相似文献   

15.
凯里市属非稳定性疟区,其地理环境适宜间日疟流行。为有效地控制疟疾的流行,本市在近20年里对全地区人口的疟疾病人和定点的蚊媒进行了动态监测。人群发病监测是通过对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等“四热病人”取血检测疟原虫,每年按总人口的03~10%(平均507%)的比例检测,包括从中、重度疟区返乡和进入的流动人口,对四热病人由其辖区责任人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任务及定质量等“五定”承包制,完成当年下达的血检指标。自1986~1996年共对流动人口血检174250人份,查出疟原虫6…  相似文献   

16.
疟疾的防治     
疟疾,我国南方民间称“打摆子”、“发冷病”、“瘴气”等。流行高峰在夏秋季节。疟疾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按蚊)传播的,也可通过输血感染得病。疟疾发作的特点是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发作几次后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常见的疟疾有三种:一种是恶性疟,每天发作一次;一种是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另一种是三日疟,隔二天发作一次。发病后若未能及时诊治,疟原虫迅速增加,毒素损害严重,病人免疫  相似文献   

17.
引言: 疟疾是由4种疟原虫(即恶性疟、间日疟、卵性疟和三日疟原虫)中的一种或多种感染人类引起的疾病,通过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疾感染仍然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发生的病例估计为3亿至5亿。疟疾传播地区居住的人口占全球的41%(包括非洲、亚洲、中东、中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以及大洋洲),每年死于疟疾的人群70万-270万,其中75%为非洲儿童。以往疟疾在整个美国大陆呈地方性流行,估计1914年发生了60万病例。  相似文献   

18.
疟疾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此病系疟原虫所致的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由按蚊传播,俗称打摆子,临床表现规律性发冷发热,口渴,全身肌肉酸痛,有时有恶心呕吐,几小时后全身出汗,体温下降,症状消失,如此反复发作。今介绍几种经临床证实有显效,资源较丰  相似文献   

19.
<正>WHO宣称目前疟疾疫情在委内瑞拉快速扩散。2017年当地约有40600例疟疾病例,相较2016年疟疾病例数增长约69%,这是全球疟疾病例数涨幅最大的一次。联合国指出,委内瑞拉移民在躲避经济与社会危机的同时,也将蚊媒疾病带到巴西及其他拉丁美洲地区。为了避免疫情进一步发展,迫切需  相似文献   

20.
防蚊灭蚊是预防和控制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蚊媒病的重要环节。从四十年代起,由于滴滴涕、六六六等高效杀虫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杀虫剂使用方法和杀虫器械的改进,蚊虫防制有了很大发展,在蚊媒病的防制上起了很大作用。于是化学灭蚊几乎代替了其他防制手段。但是,长期实践证明,单独依靠使用杀虫剂不能完全解决蚊虫的防制问题,并且随着杀虫剂的长期和大量使用,产生了蚊虫的抗药性,此外,还产生了杀虫剂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等严重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综合防制的方针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