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崔瑜  魏建普 《中原医刊》1999,26(11):4-5
心脏骤停若不及时有效地施行复苏,则会造成脑和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现将我们近几年复苏成功12例心脏骤停病人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8~80岁,平均51-25岁。原发病分别为冠心病3例,过敏休克4例,双侧肺炎、慢支肺部感染各1例,敌敌畏中毒1例,尿毒症1例,触电1例。其中发生在急诊抢救室2例,观察室7例,重症监护室1例,病房1例,院外1例。心脏骤停时间1~5分钟,平均2-17分钟。1.2 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突然意识丧失,抽搐,…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复苏心肺脑成功22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国孟 《广州医药》1997,28(4):53-54
  相似文献   

4.
5.
心肺脑复苏(cardial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对心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CPCR不断改善,监测手段有所加强,救治措施不断提高,CPCR的成功率仍有待提高。现将1993年1月~1997年12月复苏成功的2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科共抢救CPCR患者41例,救治成功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平均43.5岁。病因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4例,肺心病2例,心功能衰竭3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药物过敏3例,急性药物中毒1例。26例患者均为目击下发生心脏骤停。1.2 诊断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及心音消失,确诊为心脏骤停。确诊心脏骤停后经CPCR恢复窦性心律,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及测到血压并持续1 h以上者判为心脏复苏成功,出现规律的自主呼吸并持续1 h以上者判为肺复苏成功,神志恢复1 h以上者判为脑复苏成功。  相似文献   

6.
心肺脑复苏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强 《医学综述》2000,6(12):535-537
<正>在过去的40年里,重症医学在心肺脑复苏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但最终结果却依然差强人意。据统计,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从0%~28.9%,平均约为14%,且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后,生存质量急骤下降。目前认为,有较多因素影响心脏骤停者抢救成功的预后,其中包括是否进行了快速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在许多研究中表明,旁观者在现场早期施行了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对于心脏骤停者的抢救成功和预后有极大作用。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对普通民众进行了大量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立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心肺复苏(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心肺脑复苏(CPCR)研究的新进展、新观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科复苏成功的3例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26岁,因哮喘1天急诊入院。入院后5分钟,病人突然心跳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显示无效心室自主心律。立即按1986年美国CPR标准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采用改进心肺脑复苏的方法,抢救心脏骤停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 改变原有的ABC模式为CAB模式,首舞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胸腹交替挤压,及早除颤。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早期注意诔护脑细胞等措施。结果 抢救成功的心脏骤停病人30例脑功能恢复时间1h内11例,最长迭54h。结论 CBA心肺脑复苏术能够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适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细众 《河北医学》1999,5(12):67-68
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救医学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尤其脑的功能和生命力决定人的生命质量与寿命,因此,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应是保持全身器官和脑功能的平衡和稳定。现结合本科近年来心肺脑复苏成功的18例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例病人均符合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其中心室颤动15例;心室静止3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为39.7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炎2例,急性酒精中毒2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单纯心肺复苏(CPR)成功(对照组)和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持续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对CPCR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较短(P〈0.01)。结论基础疾病和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与心肺脑复苏成功有关。  相似文献   

12.
槐庆元 《友谊医学》2000,23(3):71-74
现代心肺脑复苏(carel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简称CPCR)技术是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文献报告,在手术室内与麻醉有关的心跳停止的发生率为0.5~9.4/10000,死亡率为0.9/10000,与麻醉有关的主要因素为麻醉药过量或呼吸道问题。近年由于现代监测手段的普及,在手术室内心跳停止的主要常见原因为不能控制的外科出血。心跳停止发生率下降至1/10000以下,与麻醉有关的死亡率为0.1~6.1/10000,心跳停止复苏后的存活率为36%~7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时使用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择取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共150例,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肺复苏手段,观察组患者则行心肺脑复苏手段。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救治成功后不同时间段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7.33%,对照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5.33%,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差异较大,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患者救治次日、救治3 d及救治7 d时,GC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数据差异较大,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手段的应用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更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GCS评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偶有自行恢复,但通常会导致死亡。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率达40%~60%,但最终出院率仅10%,复苏后综合征是影响其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而防治复苏后综合征是脑复苏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导致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临床特征以及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尽管心肺复苏技术日益普及与推广,但是心脏骤停(CA)作为临床工作中最为危急的情况,其抢救成功率仍然很低。本文总结我院CA病人成功心肺复苏(CPR)5例的经验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跳骤停的危重患者的抢救,第一步即是心肺复苏,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的人称为“植物人”,实际已无生存价值。因此,目前把心肺复苏一词改为心肺胞复苏,其目的就在于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心肺脑复苏的步骤,现在多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如下:A(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心脏按压);D(药物治疗);E(心电图检查);F(除颤);G(各种仪器监测);H(脑的保护);I(复苏室强化治疗)。但国外有权威人士指出,这种抢救程序并非完全合理,认为复苏的重点应开始就放在脑的复苏上。大量的临床实…  相似文献   

19.
王碧玉 《河北医学》2000,6(2):151-152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危重情况,抢救重点和先决条件是恢复心跳呼吸,故称心肺复苏。如果抢救及时正确能提高患者存活率,相反则即刻死亡。作者将收集本院急诊科从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七年先后救治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获得成功具有意义的1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以便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52例近年来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析探讨对其采取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复苏的程序.肾上腺素的用量,应用碳酸氢钠的时机等。结果52例患者经过上述综合处理.心肺复苏取得了成功。结论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上述综合治疗,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