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通常情况下,舒张压每升高7.5mmHg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就增高一倍。14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舒张压降低5~6mmHg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率的42%,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HEP)结果显示,单纯收缩压增高的患者通过降压治疗,脑卒中的发生率可降低36%,降压治疗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非常有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65岁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占2/3以上,其中7%~16%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即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与脉压(PP)的升高是ISH患者的主要特征,多项大规模有关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汇总分析表明,SBP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0.93倍;PP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1.19倍。本组通过对我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所收治96例ISH患者的降压治疗,从收缩压与脉压二方面对比观察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心脑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杀手,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1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危险升高40%。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下降2mmHg,脑卒中危险下降7%,冠心病危险下降3%。由此可见,有效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根本所在。为此,我国于2004重新修订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对高血压概念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高血压的危害性不仅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同时也取决于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情况,并制定了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标准,强调按照高血压危险分层进行分层治疗。确立了不同的治疗目标值,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结合使血压达标,并强调其他危险因素和疾病的干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本文摘其要点简述如下,并重点介绍高血压的药物联合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老年期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  相似文献   

5.
美国Framingham研究,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与年龄增高呈平行关系。年龄50-59岁患者卒中的发病率为15%,年龄80~89岁的患者卒中发病率为23.5%。国外有五项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华法令和阿司匹林治疗房颤预防脑卒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华法令治疗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减少68%。在房颤患者中,卒中高危的预测因子包括年龄增长、既往有TIA或卒中史、收缩期高血压(〉160mmHg)、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6.
荆忱  荆忻  程莉娅  陈宏  王军  李劲松 《北京医学》2009,31(7):385-388
目的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不同类型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6例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再发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08例,女498例,脑梗死938例,脑出血2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结果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吸烟史等。脑卒中发生后的第1个月内再发仅与收缩期血压有关(P〈0.05)。脑卒中患者因非脑卒中原因病死者高于脑卒中(P均〈0.05)。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10年中病死率有明显差异,心源性脑栓塞病死率最高,腔隙性脑梗死病死率最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卒中严重程度、既往卒中史、空腹血糖增高或糖尿病者以及心力衰竭与病死率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年龄、卒中严重程度、既往卒中史、心力衰竭、空腹血糖增高及糖尿病均为病死的危险因素,而且年龄、卒中的严重程度、卒中史及收缩压增高也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云华 《医学综述》2005,11(7):662-664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高血压病5年治疗结果显示,SBP下降10~14mmHg(1mmHg=0.133kPa)、DBP下降5~6mmHg可减少脑卒中40%,减少冠心病17%,并可减弱。肾功能减退。显然,合理有效的降压治疗确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危险性。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众多,现结合文献就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区脉压及脉压指数与脑卒中患病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阜新农村地区〉135岁居民2997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PP在卒中组与非卒中组分别为,男65mmHg±19mmHg(1mmHg=0.133kPa)和52mmHg±14mmHg,女70mmHg±21mmHg和53mmHg±17mmHg;PPI在两组分别为,男0.40±0.08和0.38±0.07,女0.42±0.08和0.39±0.07。卒中组PP、PPI均高于非卒中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PP水平的升高、PPI的增大,不同性别的卒中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趋势X^2检验P〈0.01)。(3)ROC曲线分析:取最佳界值时ROC曲线下面积,男性PP为0.720(95%CI0.694~0.746),PPI为0.581(95%CI0.553~0.610);女性PP为0.755(95%CI0.727~0.784),PPI为0.681(95%CI0.583~0.650);PP与PPI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压与脉压指数均与脑卒中有关,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脉压预测脑卒中患病优于脉压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探讨其与脑卒中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提供治疗参考。方法:选择无脑卒中病史的高血压患者200例,187例随访4年,每年检查1次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每例患者至少行1次头颅CT检查。患者出现脑卒中或死亡为观察中止指标;随访采用专科门诊与住院治疗相结合的办法。观察结束,对卒中组与非卒中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29例检出脑卒中(15.51%),12例确诊为脑出血。卒中组平均血压176.90/100、17mmHg(非卒中组173.63/102.60mmHg,P=0.54,0.44),胆固醇5.04mmol/L(P=0.87)。甘油三酯为2.44mmol/L(VS、1.52mmol/L,P=0.025)。结论: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关键是降压,至于调脂治疗,应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  相似文献   

10.
国内文献报道,在调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增加1mmHg,病死率增加1%。近年来发现收缩压升高的危害性不亚于舒张压增高,其对靶器官的损害甚至超过后者,尤其是脑血管意外伤害的危险性更大,故适度的降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研究背景 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患者死于脑卒中,脑血管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每年约有1500万人发生非致命性脑卒中,其中1/3致残。脑卒中发生后5年内,大约有10%~20%的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高度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 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人群血压水平与首次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即舒张压每升高4~5mmHg,首次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就增加1/3。无论是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均为如此。一系列大样本随机对照的抗高血压临床试验汇总分析表明,舒张压每下降5~6mmHg,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就减少30%~40%。 有样本数有限的资料提示,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脑卒中的再发危险有关,即患者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再发的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5例脑梗死进行对照。结果:进展性卒中58例中,高血压史42例(72.41%),糖尿病史28例(48.27%),卒中家族史7例(12.07%),治疗中感染25例(43.10%),高血压38例(65.51%),高血糖37例(63.79%),电解质紊乱9例(15.51%),死亡17例(29.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死亡率高,糖尿疯、高血压和脑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狭窄同时存在更易形成进展性脑卒中。治疗时积极抗感染,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平衡,保持必要的脑灌注压,血压不宜降得太快、太低。  相似文献   

13.
冯颖青  张莹  陈鲁原 《循证医学》2006,6(3):139-142
4 背景 我国曾进行的两项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对照试验(Syst-China,STONE)显示,与安慰剂对照,使用钙拮抗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和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前述的两个试验中,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的降压目标为〈160mmHg(STONE)或〈150mmHg(Syst-China),且治疗后的SBP在150mmHg左右,远高于目前推荐的目标值SBP〈140mmHg。目前研究的证据显示,仅在有糖尿病或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中SBP〈140mmHg有利,但是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进一步降低能否获益尚缺乏证据。  相似文献   

14.
对于血压115/75mmHg的患者,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将增加1倍;Framingham研究表明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的患者4年后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49.5%,95%CI42.6%~56.4%)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的人群(25.5%,95%CI20.4%~31.4%);对老年患者的研究也显示,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血压115/75mmHg的患者,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将增加1倍;Framingham研究表明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的患者4年后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49.5%,95%CI42.6%~56.4%)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的人群(25.5%,95%CI20.4%~31.4%);对老年患者的研究也显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患者血压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采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569例患者中选择恢复期收缩压(SBP)≥200 mmHg(1 mmHg=0.133 kPa)受检者49例,将其作为血压增高组;随机选择经确诊为高血压病且在恢复期血压反应正常的受检者48例,将其作为高血压反应正常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受检者50例,对比3组在运动与血压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压增高组49例受检者运动前静息状态下的SBP、DBP分别为(143.22±11.41)mmHg、(88.41±9.89)mmHg,均高于高血压反应正常组[(133.20±15.24)mmHg、(79.59±7.42)mmHg]和正常对照组[(128.17±10.02)mmHg、(79.11±7.34)mmHg](均P<0.05);血压增高组恢复期SBP、DBP分别为(203.90±8.03)mmHg、(91.42±10.28)mmHg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169.21±14.38)mmHg、(81.08±6.38)mmHg]和正常对照组[(161.96±14.86)mmHg、(79.68±6.98)mmHg]显著升高(均P<0.05);血压增高组恢复期SBP、DBP上升幅度(△SBP、△DBP)分别为(61.62±11.91)mmHg、(2.91±0.09)mmHg,均高于血压反应正常组[(39.20±13.24)mmHg、(0.59±0.34) mmHg]和正常对照组[(34.17±11.62)mmHg、(1.81±0.14)mmHg](均P<0.05)。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运动时间为(6.62±1.41)min,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7.30±1.64)min]和正常对照组[(7.47±1.72)min]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代谢当量为(8.13±1.19)MET,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8.89±1.62)MET]和正常对照组[(8.81±1.64)MET]显著降低(P<0.05)。结论恢复期血压上升可提示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高血压患者在恢复期应重视对血压高峰的控制,合理制订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爱云  杨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702-2704,270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对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8.7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大脑皮质下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6.10%)较皮质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0.40%)、小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8.00%)较右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2.3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25.00%)较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急性期脑水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病理类型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脑出血)与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无论哪种性质的脑卒中只有在怀疑或肯定有脑水肿存在时,才考虑使用降低颅内压力的药物,如20%的甘露醇。  相似文献   

19.
因素: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町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后,每10年卒中危险性增加l倍。卒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1.5):1。不可干预的因素还有种族和家庭遗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以及临床护理。方法 透析前后和透析中每小时和连续进行血压监测。结果 68例慢性尿毒症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血压升高18例,SBP上升25—40mmHg,DBP上升12—23mmHg;透析后血压上升11例,SBP上升20-35mmHg,DBP上升10-22mmHg。透析前后发生血压升高29例。占同期患者的42.6%;低血压发生6例,占8.8%。结论 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是常见的现象,密切观察与护理,及早发现和处理血压变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提醒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