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T与DR平片检查的23个髋臼骨折者的影像资料,部分病例行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CT对简单和复杂型髋臼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100%;DR平片对简单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80%,2例漏诊,对复杂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53.8%,6例仅诊断为简单型骨折。8处关节腔内碎骨片CT均能显示,而DR仅显示3处。结论:CT对复杂性髋臼骨折的分型和关节内碎骨片的发现率远高于DR,因此CT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骨盆外伤病例分别进行X线平片摄影及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经临床手术或二次复查证实,50例骨盆外伤中,X线平片组发现骨折100处,漏诊15处,可疑5处,骨折确诊率83.33%(100/120),漏诊率12.5%(15/120)。CT共发现骨折120处。二维图像发现骨折116处,其中包括97处骨折和19处关节分离或脱位,骨折确诊率为96.66%(116/120);MPR、MIP及VR分别发现骨折117处、116处和115处,骨折确诊率分别为97.5%(117/120)、96.66%(116/120)和95.83%(115/120)。结论:64层CT图像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是骨盆复杂性骨折及细小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与数字化摄影(DR)在脊柱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了脊椎骨折42例,所有病例均经DR检查和MSCT检查.MSCT扫描后,将所得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MPR重建.将同一部位的DR图像、MSCT图像及MPR重建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显示骨折数量方面的优势及不足.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生64处骨折.经DR平片确诊骨折25处(39.1%),经MSCT常规扫描确诊骨折63处(98.4%),MPR确诊骨折64处(100.0%).结论 MSCT的轴位、MPR图像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明显优于DR,两者结合应用是诊断复杂脊柱创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盆环骨折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64例骨盆环骨折患者,按照骨折程度分为A型40例,B型15例,C型9例。给予A型患者应用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骨折具体的严重程度给予B型、C型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的检查使用螺旋CT技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本组全部64例患者中,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被诊断出疑似骨折7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被漏诊1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被诊断出疑似骨折5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被漏诊4例。经过螺旋CT技术检查后对其结果进行更正。结论对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能够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诊胸部创伤DR与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胸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胸部DR摄影、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照分析骨折检出率。结果:平片显示骨折85处,可疑骨折7处。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126处。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对胸部外伤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平片,是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螺旋CT检查的4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进行图像重建,并与X线片及二维CT进行比较。结果 40例骨盆受伤患者共检出85处骨质损伤,其中X线片确诊72处,诊断准确率85%;二维CT确诊79处,诊断准确率93%;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85处,诊断准确率100%。结论在骨盆骨折诊断中三维重建技术应用效果最好,尤其是对复杂性骨盆骨折围手术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容积摄影技术(VolumeRAD)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检查资料,均行DR、容积摄影及CT检查.结果 60例患者中CT共显示55例隐匿性骨折,容积摄影共显示骨折55例,其准确性与CT一致.结论 容积摄影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具有准确率高、价格低廉、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且较CT检查辐射量低,值得提倡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帆  储成凤  徐柏林 《现代医学》2012,40(3):318-32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有外伤病史、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未能明确诊断骨折者的16层螺旋CT的横断面、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容积重建图像.结果:50例DR未显示明确骨折线,后经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骨折46例,其中鼻骨4例,腰椎2例,胸椎1例,骶骨3例,跟骨3例,足3例,胫骨平台3例,踝关节1例,髌骨1例,肋骨3例,肱骨1例,肩胛骨3例,肘关节4例,尺骨4例,腕骨5例,骨盆2例,胸骨1例,股骨2例,骨折检出率为92%,另4例DR诊断为可疑骨折而16层螺旋CT诊断为阴性,占8%.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临床怀疑骨折而DR不能确诊为骨折的病例能准确地作出诊断,显著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降低DR检出骨折的假阳性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X线DR平片与CT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我院经临床确诊膝关节外伤骨折病人112例,分为A、B 2组,A组应用 X线DR片诊断,B组应用CT诊断,并对2组检查结果进行简要对比分析优缺点。结果:A组DR平片检查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漏诊12例,漏诊率21.4%,髁间嵴骨折漏诊13例,漏诊率23.2%,骨碎片误诊2例,误诊率为3.5%;B组采用MSCT检查,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漏诊2例,漏诊率3.5%,髁间嵴骨折漏诊1例,漏诊率1.8%,骨碎片误诊1例,误诊率为1.8%。结论:DR检查是膝关节外伤骨折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临床可疑骨折而DR检查阴性时应选择CT检查,并行 CT重建图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减少骨折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7~2007.10间55例DR诊断可疑骨折的病例的16层螺旋CT的轴位、MPP,及3D图像。结果所选病例DR均未显示明确骨折线,经CT扫描诊断骨折48例,排除骨折9例,阳性率达87.3%。结论多层CT弥补了X线平片的不足,对可疑骨折的明确和排除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影像学检查在骨盆骨折诊治中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7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影像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准,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骨盆骨折的诊断结果。结果 70例患者共有113处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种部位骨折的诊断率均为100%,X线片对髋臼后唇、后柱及骶髂关节骨折漏诊5例,髋臼中间壁骨折漏诊4例,髋臼顶壁、骶尾骨、髂骨翼骨折漏诊各3例,诊断准确率为79.6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检查对髋臼前唇、前柱,髋臼顶壁,耻骨上、下支,坐骨上、下支,骶尾骨,髂骨翼,耻骨联合分离诊断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后唇、后柱,髋臼中间壁及总骨折诊断率均高于X线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各种类型的骨盆骨折,诊断率非常高,还可全面、精确地反映出骨折部位的空间构象及骨盆的立体形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 DR 与 CT 在鼻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实施 DR、CT 检查,比对诊断结果。结果:经手术及复查证实,182例鼻骨骨折患者中单纯鼻骨骨折48例、鼻骨及鼻中隔骨折109例、鼻部复合骨折25例,DR 诊断准确率60.4%,而 CT 诊断准确率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 DR 诊断,CT 诊断更符合临床诊断工作需求,为鼻骨骨折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R与CT检查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胸部创伤165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DR与CT检查,比较DR与CT诊断准确率。结果:DR与CT表现均呈复合性创伤;DR检出123例,检出率74.55%,CT检出165例,检出率100%;CT检出率明显高于DR检查。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与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DR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是常规检查的首选,但存在一定的漏检率,CT具有清晰度高、检查准确性高的优点,是DR检查的重要补充。对于创伤较严重的患者,应首选CT作为初诊检查手段,以及时作出准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数字化X线摄影(DR)与CT对急性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T检查及DR检查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检查对不同损伤类型的检出率及诊断骨折塌陷和劈裂距离的准确性。结果CT检查检出患者的骨折损伤类型共94例,检出率为94.00%(94/100);DR检查检出患者的骨折损伤类型共61例,检出率为61.00%(61/100)。CT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R检查(P<0.05);DR检查在诊断骨折塌陷和劈裂距离测量的准确性显著低于CT检查(P<0.05)。结论DR和CT检查均可有效地显示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特点,但CT检查鉴别诊断膝关节损伤的能力优于DR检查,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诊断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临床体征检查确诊的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摄像(DigitalRadiography,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比较DR与CT检出率。结果 CT诊断准确率为96.25%,明显高于DR准确率85.00%(P<0.05);CT与DR在不同类型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青枝型肱骨髁上骨折(95.83%vs70.83%、100.00%vs94.64%、98.75%vs87.50%)、外上髁骨骺损伤(100.00%%vs71.43%、98.63%vs93.15%、98.75%vs91.25%)、内上髁骨骺损伤(100.00%vs50.00%、100.00%vs98.61%、100.00%vs93.75%)、尺骨冠状突骨折(100.00%vs75.00%、100.00%vs94.44%、100.00%vs92.50%)、桡骨小头骨折(8 8. 8 9%v s 5 5. 5 6%、100.00%vs98.59%、98.75%vs93.75%)、尺骨鹰嘴骨折(100.00%vs70.00%、100.00%vs91.43%、100.00%vs88.75%)、尺骨近端骨折(100.00%vs57.14%、98.48%vs87.88%、98.75%vs82.50%)。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DR检查。结论 CT检查对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当DR检查未发现但高度怀疑骨折时,可进一步采取CT检查方法,为患儿诊治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虽然骨盆或髋臼骨折引起的骨盆大动脉损伤很少发生(15%~20%),合并髂外动脉损伤更为罕见,但该类患者死亡率非常高(75%~83%)。然而骨盆或髋臼骨折导致主要动脉损伤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分享4例髋臼顶柱骨折合并髂外动脉损伤病例外科治疗,试图探讨该类型骨折引起髂外动脉损伤的机制。4例患者入院后行损伤控制复苏及手术治疗,除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余患者恢复良好。通过分析4例患者受伤经过及骨折类型,我们考虑髋臼顶柱骨折发生后,由于髂外动脉通过髂耻筋膜等软组织与髂腰肌有一定连接,髂外动脉可能随髂腰肌一起被牵拉入骨折端间隙,髂外动脉直接被骨折端割破,或患者在搬运及骨折复位过程中,骨折块刺破髂外动脉。虽然髋臼顶柱骨折合并髂外动脉损伤很少发生,但其损伤后果是灾难性的。临床医生遇到此类病人时,应高度警惕大血管损伤的可能性,必要时可通过CT血管三维重建或动脉介入血管造影术,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以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检查诊断髋臼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髋臼骨折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结果 CT检查能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髋臼碎片骨折及邻近软损伤,并可清晰显示骨折移位情况及髋关节对位情况。结论 CT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组48例采用Letoumet分类法确定并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36个月,按照Matta标准,优3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7-5%。结论 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手术时机适当,合适的人路和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T,HRCT)联合^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必要性。方法:对经组织学或治疗随访结果证实的86例肺结节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同时,进行同机HRCT扫描,分析比较^18F—FDGPET/CT检查结果和^18F—FDGPET/CT结合HRCT的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的诊断中,^18F—FDGPET/CT检查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1.5%、70.4%和84.9%,而^18F—FDGPET/CT显像结合HR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6.5%、86.2%和93.0%。结论:^18F—FDGPET/CT加扫HRCT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软骨母细胞瘤的3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R、CT以及MRI检查,比较三种诊断方式对软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对边界清晰伴边缘硬化和病灶内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61.54%和66.67%较DR(38.46%、33.33%)和MRI(35.89%、41.03%)显著较高(P0.05);MRI检查对病变周边关节积液的检出率为30.77%较DR检查5.13%和CT检查2.56%显著较高(P0.05)。结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在影像学的表现上多具有特征性,DR、CT和MRI诊断软骨母细胞瘤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将三种方式相结合,能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