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Bertelli和Masquelet等首先对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进行解剖学研究并开展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外有关学对人体各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在四肢发掘了许多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区。由于该筋膜皮瓣不损伤主干血管、皮瓣设计灵活多样(可顺、逆行移位)和具有感觉功能,故已引起了国内外一些显微外科医生的重视。为此,本就近年来有关四肢主要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供区的解剖学研究作一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2.
纪柳 《广西医学》2003,25(8):1450-1452
借助皮神经营养血管为成活基础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血供可靠而不牺牲肢体主要动脉 ,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四肢的皮神经相当丰富且解剖恒定表浅 ,皮瓣的选择灵活性大 ,切取简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代表了皮瓣神经化、多源化、操作简单化和减少供区损害的这一发展方向 (1)。自 1 991年Bertelli(2 )首次报道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研究 ,1 992年 Bertelli(3 )和 Masquelet(4)报道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来 ,其研究发展较快 ,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进入皮神经干的供血渠道顺序 ,依次为…  相似文献   

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一种 ,它是指以皮神经周围及皮神经内血管网状丛血供为成活基础的轴型皮瓣 ,该类皮瓣最早由Bertelli[1] 于 1 991年开始解剖研究报道 ,次年 ,Masquelet[2 ] 、Bertelli[3] 、Taylor[4 ] 等也经过解剖研究再次证实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密切关系 ,指出 :任何一条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轴。根据此解剖情况 ,Bertelli[5、6] 报道了以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丛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国内宋建良[7] 、王和驹[8] 、刘…  相似文献   

4.
杨力  朱小平  郭贤钊 《重庆医学》2015,(15):2106-2108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5例小腿前侧存在骨质或肌腱外露组织缺损患者,选择以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供血基础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通过明道转移修复缺损,顺行皮瓣以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逆行皮瓣以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结果15例患者15处创面,选用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的皮瓣9块,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的皮瓣6块,最大切取面积19 cm ×10 cm。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最长1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皮瓣不臃肿,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蒂部不同结构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各取新西兰大白兔5只,分别进行活体及灌注解剖确定皮瓣模型,另采用24只根据不同蒂部组织切断类型分为4组,每组6只12测,1组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2组为皮神经内血管供养组;3组为皮神经外血管供养组;4组为对照组。结果:兔股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起源于股神经及股动静脉,走行于大腿内侧中段,沿途发出3--6个皮支供养大腿后内侧区皮肤。分组实验皮瓣成活情况以1组最佳,2、3组次之,4组最差。结论:兔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辫是一种可靠的动物实验模型,其血供由皮神经内血管及皮神经外血管丛共同提供,且后者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初 《右江医学》2006,34(5):557-558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作为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皮瓣,愈来愈受到重视,临床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它代表了皮瓣神经化、多源化、操作简单化和减少供区损害的这一发展方向。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现就其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一、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Bertelli等[1]用上肢血管灌注乳胶研究,发现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手背支有恒定的动脉穿支营养,并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首先提出皮神经皮瓣(neuro-cutaneousflap)概念,为皮神经皮瓣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Bertelli等[2]认为:皮神经具有一条皮动脉轴,随着神经分叉而分叉,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伤38例,其中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术前运用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探查供血穿支位置、管径、血流及伴行静脉,评价血管质量,为皮瓣设计提供参考。结果 3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1cm坏死,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末1/3坏死,创面愈合。2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局部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远端创伤,成活率较高,操作简单,可较好地满足手足形态恢复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方法:以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供一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结果:腌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前壁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1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2年,Masquelet[1]首次提出了表浅感觉神经血管轴岛状皮瓣概念,后经Bertelli[2]、Hasegawa等[3]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血管与皮肤血供关系密切.随着显微解剖技术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浅静脉周围血管网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皮瓣概念.这两种皮瓣的关系是对同一供区提供多重血供来源.本科从2006年7月~2008年10月应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患者1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掌背六种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拇指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指及中指近节,第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中指。第四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环指,小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指及环指近节。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0cm~3.5cm。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足踝部由于局部软组织少,烧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外露,而局部可供的皮肤少使修复困难。近年来对皮神经营养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皮肤血供的认识,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得到了发展。我科自1999年以来应用以腓肠神经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深度烧伤创面1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多伴有指骨和肌腱外露,临床上可选用多种皮瓣修复。拇指尺背侧皮瓣是1999年首先由法国Brunelli等^[1]报道。该皮瓣是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近年来,对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血供的研究深入,使其在创面修复中成为治疗的热点。2006年11月—2008年2月,我院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此类创伤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结合皮神经营养的皮瓣手术方法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皮瓣手术(带皮穿支血管结合皮神经营养)患者86例。针对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深部知名血管发出皮肤穿支作为本次研究的皮瓣转轴点,将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或者岛状皮瓣进行切取,对患者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发生缺损的创面实施转位修复。结果:针对本次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选择实施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患者26例;选择胫后血管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患者18例;选择骨间前血管腕背穿支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患者16例;选择掌指动脉指蹼穿支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患者26例。在所有患者中,最终皮瓣完全成活的患者84例。2例患者因为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出现了远端1/4坏死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7~25个月的随访,患者皮瓣质地表现良好,患者的外形以及功能全部有效恢复。结论:此种手术方法有效表现出穿支蒂皮瓣以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二者的优点,成功将患者皮瓣切取面积扩大,从而获得理想的修复范围,在血供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可靠性,凸显此种方法针对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应用掌背六种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方法 采用拇指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指及中指近节,第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中指.第四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环指,小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指及环指近节.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0cm~3.5cm.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12例腕部以远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最大面积:8cm×6cm,最小面积6cm×4.5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质地优良。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对供区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掌部创面。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掌部创面14例。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掌部创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糖尿病足部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2型糖尿病足部不同部位溃疡的患者选用同侧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予以修复,并观察其预后。结果皮瓣全部成活10例,皮瓣远端边缘有部分坏死3例,经换药植皮后创面愈合,供皮区愈合良好;随访1个月~2年,13例均皮瓣质地良好,能负重行走。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法国Masquelet、巴西Bertelli、澳大利亚Tavlor等,先后研究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证实任何一条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轴,同时指出,在深筋膜上,皮神经伴行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出许多皮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伴行血管口径细小,有时还呈丛状分布环绕神经走行,因此不能将血管从神经旁游离作为岛状皮瓣供养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在前臂设计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逆行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深度烧伤创面19例。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远端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经2~2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前臂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腕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8例中6例全部成活,2例远端部分坏死。随访1~13个月,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动脉,是修复腕部及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