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表达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旨在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细胞的百分率;同时测定AST、TBIL和PT。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组CD8^+CD38^+、CD38^+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1),肝硬化组CD8^+CD38^+、CD38^+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5)。肝硬化组CD8^+CD38^+、CD8^+细胞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P〈0.05)。(2)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各组之间比较,中度组CD8^+CD38^+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CD8^+CD38^+、CD8^+、CD38^+均高于轻度组(P〈0.05,P〈0.05,P〈0.05);重度组CD38^+高于中度组(P〈0.05);肝硬化组CD8^+CD38‘均明显低于轻、中、重各组(P〈0.05,P〈0.01,P〈0.01),肝硬化组CD8^+低于重度组(P〈0.0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ST、TBIL、PT不正常组CD8^+CD38^+均高于AST、TBIL、PT正常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38^+细胞明显升高,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并与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测定,对病情分析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比较分析AIH患者1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及键康正常人20例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细胞,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IH和CHB患者肝组织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AIH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和CHB组(P〈O.01),并且CHB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AIH组外周血中CD4^+ T细胞也显著高于CHB组(P〈0.01));肝组织Foxp3^+细胞主要分布于肝小叶内窦周隙、汇管区,AIH组肝组织Foxp3^+表达显著低于CHB组(P〈0.01)。结论CD4^+CD25^+high Tr细胞下降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休克凋亡的人自体大肠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大肠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DC,并用重组人粒细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IL-4)刺激活化,经热休克凋亡自体大肠癌细胞致敏制备DC疫苗。将2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DC疫苗治疗组13例,化疗对照组13例。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DC疫苗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后的CD3^+、CD4^+/CD8^+及NK细胞比率,P〈0.05;DC疫苗治疗后血清IL-2/IL-12/IFN-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组,P〈0.05。结论大肠癌术后行热休克凋亡自体大肠癌细胞致敏的DC疫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烧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大鼠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组)、常规切痂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B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C组不烫伤。A组伤后第6h、B组伤后第4d切痂,并于伤后第1、5、9d各活杀10只,取材送检,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1)A、B组与C组比较:A、B组烫伤大鼠各时相点CD3^+T细胞变化不大(P〉0.05),但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T细胞增高(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2)A组与B组比较:A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T细胞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1)大鼠烫伤后细胞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2)休克期切痂可以改善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增加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提高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数。从而改善烫伤大鼠伤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肌灵片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60例M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重肌灵片及泼尼松模拟片;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及重肌灵模拟片,疗程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B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降低(P〈0.01),TGF-β水平升高(P〈0.01),而对照组三者水平皆降低。结论: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IFN-γ、IL-4、TGF-β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是重肌灵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对16例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动态观察48周,在治疗前、后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治疗持续有效,未发生YMDD变异,5例发生变异。无变异组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12周时,HLA—D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8周时,CD80、CD40和CD1a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P〈0.05)而HLA—DR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83及HLA—DR降低(P〈0.05);治疗48周时,HLA-DR仍低于治疗前(P〈0.05)。无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CD19^+B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无明显变化;48周时,CD4^+T细胞比例增高,NK细胞比例下降(P〈0.05)。而变异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持续有效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40可随着HBV被长时间有效抑制而得到部分恢复,治疗过程中有DC表面的HLA-DR暂时降低,而后HLA—DR水平恢复和CD1a明显提高,同时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上升和NK细胞比例下降。而发生YMDD变异组。DC表面HLA—DR呈现持续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用放射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和CD8^+细胞数量、NK比值,以及IL-1β、IL-6、TNF-α、ACTH、CORT和DA及NE水平。结果:(1)在几乎所有类型肿瘤患者中都表现为CD3^+、CD4^+细胞数量下降(P〈0.05或P〈0.01)、CD8^+的升高以及CD4^+/CD8^+的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在各恶性肿瘤组较正常均有下降(P〈0.05)。肿瘤患者的IL-1β和TNF-α较正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正常对照相比,IL-6在肿瘤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各类型肿瘤间无明显差异(P〉0.05)。ACTH在各组间无差异。皮质醇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最高;明显高于脑瘤和肺癌患者(P〈0.05)。DA和NE在大多数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组均升高(P〈0.05或P〈0.01)。(2)化疗和放疗患者组CD3,细胞数量较无化放疗者明显降低(P〈0.05)。放疗患者组的CD8^+升高及CD4^+/CD8^+比值下降较无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明显,与无放化疗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患者IL-1β和IL-6值均升高,高于化疗者和无放化疗者(P〈0.05);化疗患者TNF—α值较正常升高(P〈0.05),与放疗者无明显差异。放疗患者组的DA水平低于无放化疗患者组(P〈0.05)。(3)在女性肿瘤患者中,CD3^+、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4)在恶性肿瘤包括有远处转移患者中,IL-6明显升高(P〈0.05)。(5)一般状况差(PS:3~4级)患者的CORT和TNF—d升高明显(P〈0.05)。而临床较晚期(Ⅲ~Ⅳ期)患者的CD4^+/CD8^+比值下降明显(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以皮质醇、TNF—α和IL-6及DA、NE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以及CD3^+、CD4^+和CD4^+/CD8^+细胞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为主要表现,其与肿瘤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转移与否及其治疗方式等有关;与肿瘤患者的一般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8.
PD-1受体在HBV—ACLF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上PD-1(Programmed death-1)的表达以及对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HBV—ACLF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8^+淋巴细胞上的PD-1、CD95、穿孔素、颗粒酶A、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以及CD14细胞上PD—L1的表达;根据不同病情分期和不同预后比较各分子的表达差异;设15名肝硬化患者及1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1)HBV-ACLF患者CD8^+T细胞上PD-1较肝硬化组和健康组表达上调(P〈0.05);好转组PD-1表达率低于无效组(P〈0.05);早、中、晚三期PD-1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2)PD—L1在好转组及病情早期表达相对最低;(3)PD-1与CD95在死亡组表达明显升高;穿孔素、颗粒酶及CD107a在死亡组表达升高,但PD-1在这三类细胞上表达率非常低。结论PD-1在HBV.ACLF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表达上调,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其上调表达可能促进总CD8^+T细胞的凋亡,但对于具有杀伤活性的CD8^+T细胞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CD4^+CD25^+T细胞的变化并与速发性1型糖尿病(T1 DM)比较,了解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1型糖尿病的异同点。方法:LADA组24例,速发性T1DM18例,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3组人选者T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25、CD4^+CD25^+、CD8^+CD25^+、CD4^+CD25^+CD62L^+,以百分比表示各表面分子阳性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LADA与T1DM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ADA与T1DM对比无差异。LADA组CD25^+、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明显高于T1 DM组(P〈0.01)。T1 DM组CD25^+、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略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A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免疫耐受的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并明显高于T1 DM患者。LADA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较速发性T1 DM患者相对缓慢可能与CD4^+CD25^+T细胞的免疫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妊高征患者进行IFN-γ、IL-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不同病情妊高征孕妇与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情况,计算IL-4/IFN-γ的比值。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IL-4轻度妊高征组略有降低,但不明显(P〉0.05),中度妊高征组与中度妊高征组则非常明显(分别为P〈0.05、P〈0.01);IFN-γ轻度妊高征组略有升高,但不明显(P〉0.05),中度妊高征组与重度妊高征组比较则非常明显(P〈0.01)。妊高征孕妇轻、中、重度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IFN-γ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或P〈0.01);并且随着病情加重,IL-4/IFN-γ的比值与正常妊娠组的差别越明显。结论:妊高征孕妇体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现象;并且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程度与妊高征的病情密切相关。临床可以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IL-4和IFN-γ含量,并计算IL-4/IFN-γ的比值,作为评价妊高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发作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IL-6、IL-12、γ干扰素和IL-10的变化,探讨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与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4例急性发作及免疫耐受慢性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2、γ干扰素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等。结果处于急性发作的患者年龄较大,HBV DNA定量较低,促炎症因子和抗炎症因子的水平均高于处于免疫耐受的患者;重型肝炎组IL-6的水平(179.80±134.96)pg/ml高于非重型肝炎组(108.80±113.23)pg/ml(P〈0.05),而IL-10的水平(12.80±4.96)pg/ml低于非重型肝炎组(20.33±7.35)pg/ml(P〈0.05)。结论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可能与炎症因子的激活相关,IL-6有促进肝损伤作用,而IL-10可能在避免过强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单体T4对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为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细胞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以下6组作用:①IL-1β+IFN-γ组;②IL-1β+IFN-γ+DXM组;③IL-1β+IFN-γ+T4组;④T4组;⑤DXM组;⑥对照组(DMEM)。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4、IFN-γ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一氧化氮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胰岛素水平。结果①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分泌IL-4水平较其他各组减少(P〈0.01),IFN-γ分泌比其他各组增多(P〈0.01),IL-4/IFN-γ比其他各组降低(P〈0.01)。②T4+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刺激组相比,分泌IL-4水平增高(P〈0.01),IFN-γ减少(P〈0.01),IL-4/IFN-γ增高(P〈0.01)。③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分泌NO较其他各组增高(P〈0.01),胰岛素分泌减少(vsIL-1β+IFN-γ+T4组、IL-1β+IFN-γ+DXM组,P〈0.05;vsT4组、DXM组、对照组,P〈0.01)。④T4+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组相比,分泌NO水平减少(P〈0.01),Ins增加(P〈0.05);与IL-1β+IFN-γ+DXM组相比,NO分泌减少(P〈0.05)。结论 T4可减轻IL-1β+IFN-γ对NIT细胞的损伤作用,保护NIT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消除的关系.方法 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进行短期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并与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的载量,分析其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Perforin、IFN-γ和IL-10的表达分别为(5.30 ±2.62)%、(4.05±2.25)%和(0.77 ±0.5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4.50、4.56、4.20,P均<0.01);2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Pefforin和IFN-γ的表达分别为(4.54 ±1.93)%和(3.32 ±1.59)%,明显低于24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分别为2.22、2.54,P均<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内Perforin和IFN-γ表达率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成负相关(r分别为-0.539、-0.340,P<0.01、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减少,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h17、Th1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快速应答的关系.方法 收集31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剂量治疗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肝功能及治疗基线时外周血标本,并以1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方法,观察CHC治疗4周时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基线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8 -、IL-17+、Th17细胞和CD3+、CD8-、IFN-γ+、Th1细胞的比例.结果 CHC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水平下降,Th17水平上升;标准抗病毒治疗无快速应答组较健康对照组基线时Th1细胞水平明显下降,Th17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CHC无快速应答者外周血Th1/Th17亚群失衡,Th1水平下调,Th17水平上调;治疗基线时高Th17水平及低Th1水平可能不利于产生快速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感染的临床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临床转归。方法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及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分为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免疫指标IL-4、TNF—α、IFN-γ、Th1/Th2的检测,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组在治疗8周时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重叠感染戊肝患者发生重症肝炎的人数多(9例vs6例,P〈0.05),e抗原转阴比例高(2例vs1例),ALT、TBIL恢复较差,免疫指标提示与对照组相比,重叠感染组IL-4水平降低(P〈0.05)、TNF-α、IFN-γ变化不大(P〉0.05),Th1/Th2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可能是由于抗炎性细胞因子IL-4表达减少,细胞免疫增强导致肝细胞大量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型乙型肝炎前期(以下简称重肝前期)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的特点.方法 选取重肝前期患者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3+/CD4+、CD3 +/CD8+、CD4 +/CD25 +/CD45+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慢性乙肝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重肝前期组CD3+T细胞、CD8+T细胞、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绝对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肝前期组CD4+T细胞绝对值与慢性乙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P<0.05).此外,CD4 +/CD8+比值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重肝前期组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前期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特征为CD4+T细胞占优势,CD8+T细胞和CD4+ CD25+ Tregs绝对值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AIR-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子宫肌瘤、子宫癌前病变患者相比较,探讨LAIR-1表达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LAIR-1在196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阳性率均高于子宫肌瘤(P<0.001;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 <0.001;P <0.01).平均荧光强度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1),CD3+CD8+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0.001).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0.01),CD3+CD8+T细胞LAIR-1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5).结论 LAIR-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上调,提示LAIR-1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被动免疫治疗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LIT)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被动免疫治疗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临床确诊为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12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仅接受IVIG,B组接受LIT及IVIG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临床妊娠率,患者血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CD4 +/CD8+比率及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和NK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治疗后,A组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者45例(72.58%)、B组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者58例(93.5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88,P<0.05);两组成功妊娠率为A组妊娠39例(62.90%),B组妊娠51例(82.2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35,P<0.05).接受免疫治疗后B组与A组比较,CD3+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5);CD4+细胞百分比降低(t=4.514,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t=21.697,P<0.05);CD4+/CD8+比率降低(t=2.146,P<0.05),IFN-γ水平降低(t=4.514,P<0.05),IL-10则升高(t=21.697,P<0.05);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下降(t=2.146,P<0.05),B组变化幅度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能改善体内细胞免疫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LIT联合IVIG治疗较单独应用IVIG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孕中期乙肝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IL-16、T细胞亚群、AFP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011年1月~2014年3月73例乙肝孕妇HBV DNA并分组,A组(HBV DNA〈10^3copies/ml),B组(10^3copies/ml≤HBV DNA〈10^6copies/ml),C组(HBV DNA≥10^6 copies/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6;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并纳入3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 B、C组血清IL-16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16=3.568~5.329,P均〈0.05)。B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3.435,3.857,P均〈0.05);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1.758~5.354,P值均〈0.05)。B、C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A组和对照组减低,CD8^+T细胞较A组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4^+=2.101~3.586,tCD4^+/CD8^+=1.903~2.259,tCD8^+=1.774~2.816,P均〈0.05)。乙型肝炎孕妇组血清IL-16与AFP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乙肝孕妇血清IL-16、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BV感染孕妇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且与AFP联合检测可减少乙型肝炎对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