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泰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年和非流行年发病特点分析张振民石长胜王坤林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泰安市该病在流行年和非流行的发病特点,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对1980年~1996年该病的报告发病资料进行了分析。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对福田区1985—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47.50/10万,发病率从1985年的57.3/10万上升至1990年最高225.16/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最低4.15/10万;常住人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基本高于暂住人口的发病率;每年春季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明显较其他季节多,而冬季发病人数最少;发病人群男女比例为2.12:1;发病人群的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64.1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北京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完善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5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各类病毒性肝炎监测数据,并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0-2015年,北京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24 054例,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报告发病率在13.82/105-30.63/105之间,其中乙肝和丙肝年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居同年度各类病毒性肝炎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病毒性肝炎以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为主,共计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7.71%.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结论 乙肝和丙肝是目前北京市发病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应重点针对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和行业加强病毒性肝炎的干预工作,以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流行情况,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进行分析,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来自广州市2008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发生情况来自广东省免疫预防信息系统。结果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年均发病率2.96/10万,无暴发疫情。0~14岁低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同期甲肝总报告病例数的5.5%。农民发病所占比例最高为17.0%,其次为离退人员12.8%、家务待业12.7%、民工11.5%、工人10.9%。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为61.0%(95%CI54.9%~67.1%)。2005、2006年广州市无因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副反应(AEFI)报告,2007、2008年甲肝疫苗AEFI发生率分别为3.14/10万、4.88/10万。结论广州市甲肝发病低且平稳,甲肝疫苗安全,对甲肝的控制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效果。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改善流动人口聚居地的基础卫生设施、加强外来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有效地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溪县病毒性肝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流行和变化趋势。结果 1963-2011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7155例,年均发病率为67.10/10万;死亡31例,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流行具有周期性,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例为2.48:1;年龄以15~44岁为主,占64.1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0.63%。结论提高甲、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是防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同时要注重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广州市户籍人口现阶段戊肝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将来戊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共4989人,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戊肝病毒IgG抗体(HEVIgG)。HEVIgG流行率采用调查权重进行加权估计并按广州市人口学结构进行调整,使用泰勒级数线形法估计率的方差,籍此构建率的95%置信区间并以此进行率的假设检验。结果广州市1~59岁人群HEV IgG流行率为10.77%(95%CI:9.33%-12.20%),人群中HEVIgG流行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性别、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职业无关。结论广州市戊肝的流行情况不容低估,应进一步加强对戊肝的监测和调查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2006—2015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网络直报数据质量.方法 2006—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丙型肝炎的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丙型肝炎发病趋势开展分析.结果 2006—2009年乌鲁木齐市丙肝疫情呈现上升趋势,至2014年维持在较高发病水平(71/10万),2015年全市疫情则呈现下降趋势(43/10万).丙肝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市区内人口密集区域较人口稀少区域发病率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0~44岁组发病率呈现小高峰,65以上老年组发病率急剧上升.跨年重复报告情况较高,筛检剔除重复病例9%.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仍属于丙肝高发区,应加强青壮年丙肝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网络直报数据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的发病特点。方法:使用SPASS及STATA软件对520例慢重肝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10天、<2周、2-4周、4周-半年的发生率分别为10.4%、18.1%、17.1%及64.8%;②每组均有40%以上患者无明确的诱因,但30%以上患者有1-3种以上诱因,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每组均有50%以上患者发生于肝硬化;④每组均有50%以上患者无肝性脑病,而腹水发生率均在75%以上,首先出现肝性脑病均低于5%,而首先出现腹水均在10%以上;⑤每组出现肝性脑病的最晚时间均晚于变重时间。结论:①520例患者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慢重肝的;②慢重肝在发病诱因、基因、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出现时间、首先出现的合并症等方面与无肝病史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相差较大,应独立命名并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患者的B超诊断的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脂肪肝患者与7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B超诊断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肝脏大小、管腔结构、脾脏大小、实质回声以及胆囊炎变等指标,检查后,对两组患者每个项目发生的比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疾病患者的脂肪肝大比率、回声弥漫增强比率、管腔减少比率、胆囊炎变比率、以及脾大比率等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0.01);脂肪肝患者的脂肪肝大比率、管腔减少比率以及回声弥漫增强比率方面均高于病毒性肝炎患者(<0.01);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炎变比率和脾大比率均高于脂肪肝患者的比率(<0.01)。结论对脂肪肝患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B超检查和诊断,要注重检查患者肝脏的大小、回声变化、胆囊炎性的改变、管腔结构的清晰度以及脾脏大小等指标,其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枣庄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枣庄市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于 2 0 0 0年采用随机分层抽样 ,调查 312户家庭的 96 3人 ,以RIA法检测HBsAg、抗 HBs和抗 HBc。结果 HBsAg、抗 HBs、抗 HBc和HBV标化流行率分别为 7.0 8%、37.5 6 %、4 1.35 %和 4 4 .37%。HBsAg流行率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城区高于农村 (P <0 .0 1) ,在不同年龄及职业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抗 HBs、抗 HBc和HBV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 (P <0 .0 1)。HBV总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农村高于城市 (P <0 .0 5 )。结论 枣庄市人群HBV感染率较高 ,应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妊娠重肝)的病原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妊娠重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病原感染率分别为:HAV3.57%,HBV64.29%,HCV7.14%,HDV3.57%,HEV25.00%,重叠感染率为28.57%;病死率为67.86%,妊娠并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分别为87.50%、80.00%、53.33%;早孕仅1例,存活;而中孕、晚孕并重型肝炎病死率分别为75.00%、68.42%;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固醇及肝脏萎缩的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DIC、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8.57%、78.57%、50.00%、35.71%、25.00%;胎儿死亡率46.43%。结论本组妊娠重肝以HBV感染最常见,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高;妊娠并重型肝炎转归与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固醇、肝脏体积是否进行性缩小、伴并发症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宜州市2000-2007年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0-2007年宜州市丙型肝炎174例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丙型肝炎发病率波动在0.49~6.3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3.53/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1;年龄分布以15~49岁组发病率最高;职业构成以农民病例比重较大。结论宜州市丙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采取加强监测、健康教育、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liver needle-biopsy material of 20 patients with acute viral hepatitis. According to clinical and serologic data, 5 cases proved to be acute viral hepatitis type A, 13 were type B, and 2 were type non-A/non-B. In 2 of the hepatitis type A, in 6 of the hepatitis type B, and in one of the type non-A/non-B cases, tubuloreticular inclusions (TRI) were found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of the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of the liver.

These data support the possible presumption that the inclusions represent a characteristic reaction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different influences, as for example to viral infection, rather than to the virus itself.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近年来蠕虫在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市各区的地理分布,连续4年分期分批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粪检蠕虫卵。结果共粪检4200人,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8.00%,其中肝吸虫感染率为6.98%,钩虫感染率为0.50%,蛔虫感染率为0.31%,鞭虫感染率为0.26%。近年来市区感染率不断增高,职业中以工商人员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农民、医务人员及干部;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肝吸虫及农村的土源性线虫仍是今后重点防治的寄生虫。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蠕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狂犬病的疫情形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病例数据调查犬只密度变化及犬伤人等因素,分析疫情变化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2004—2007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27例,病例数由2例增加至191例,发病率和死亡率由0.0065/10万上升至0.6161/10万,逐年显著上升2。5.8倍,病死率为100.0%;1—85岁之间均有病例发生,以25~64岁居多(48.9%),其次是学龄儿童(17.2%)和65岁以上人群(15.9%);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57.7%),其次是学生(21.1%);发病区县由1个增加至30个,疫情由东向西蔓延,由农村进入城区。调查了6个县8470户2004—2006年的犬密度,由1.0只/户显著上升至2.3只/户,免疫犬仅占20.0%;犬伤人率由0.97%显著上升至4.44%。结论重庆市狂犬病病例不断增多,疫情地区不断扩大,疫情形势严峻。周边省份疫情、犬密度增大、犬伤人率增加等是狂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犬的“灭、管、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病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血液循环变化.方法:将10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21例)、慢性轻度(22例)、慢性中度(22例)、慢性重度(20例)及肝硬化(20例)五组.正常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职工.空腹、平卧、平静呼气末屏气检测,存盘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病期肝炎形态异常率和各定量指标由急性、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肝硬化,差异逐渐明显(P<0.05,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由急性肝炎到肝硬化,随着病情进展,肝阻抗血流图异常渐明显,表明肝脏血液循环障碍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参与肝细胞的多项生理功能的调节,参与各种肝病的病理过程。一氧化氮具有潜在的抗病毒活性,一氧化氮合酶(NOs)作为产生一氧化氮的限速酶,不但参与一氧化氮的生成,还与一氧化氮的各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了解与阐明肝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子生物学作用调节机制,有利于揭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再生刺激素治疗重型肝炎318例疗效分析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放军第81医院和南京大学制药厂共同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肝细胞再生刺激素(Hepaticregenerativestimulus,HRS),简称肝再生素治疗重型肝炎318例总有效率(即存活率)达69.2%(220/318)明显优于对照组30.3%(33/109)(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无论是双盲随机对照,非盲随机对照和非对照的开放性研究,各组用HR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存活率均在70%左右,而对照组仅为30%左右,提示:HR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