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肥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柳州市713名干部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检测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受检者分为三组: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低减(IGT)、糖尿病(D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由NGT—IGT—DM,年龄、BMI、WC、SBP、DBP、TG的水平逐渐升高.且IGT和DM组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随着餐后血糖水平的增高,超重/肥胖、中心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的检出率逐渐增高(P〈0.001)。③2hPBG与年龄、BMI、WE、SBP、DBP、TG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经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其它影响因素后,2hPBG仍与WC、年龄、TG、DBP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餐后高血糖与中心肥胖、高TG、高血压独立相关.常聚集了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示着心血管疾病风险性增加,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山东地区体检人群冠心病的显著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80名体检人群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记录病史及一般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化验血脂、血糖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肥胖、吸烟、大量饮酒、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与TG(r=0.28,P〈0.001)、TC(r=0.23,P〈0.001)、SBP(r=0.14,P=0.01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吸烟、大量饮酒是山东地区冠心病显著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与该地区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其透析前的血尿酸、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是否糖尿病、BMI、透析前血压、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同时将血尿酸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压、IM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HD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4.8%: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46.8%;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舒张压、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IM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是否糖尿病、BMI、收缩压、总胆固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尿酸与C反应蛋白、舒张压、IMT呈正相关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可能是高尿酸所致的体内微炎症状态。为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需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不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CHD)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检测分析128例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血尿酸(UA)和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5.
杨红  顾小红 《医学信息》2018,(18):57-60
目的 探索体检人群UA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12月参加体检人群2505名为研究对象,统计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并与脂肪肝检出率开展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UA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0.96%,其中男性(27.32%)高于女性(9.65%)。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1.22%,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患者的年龄、BMI、SBP、DBP、TC、TG、HDL-C、LDL-C、FBG以及UA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校正其他影响因素时,高尿酸血症患者脂肪肝的患病风险增加至3.036倍,对其进行多因素校正后患病风险仍增加至1.704倍。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UA与BMI、血压、血脂等指标呈明显正相关(轻度相关,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为脂肪肝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脂肪肝的检出率随UA增高而逐渐升高。UA可能与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共同作用增加脂肪肝风险,提出进行高尿酸血症健康教育工作,以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对江门市2245名体检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按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代谢指标的水平、异常率及个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245名健康体检成人中MS和脂肪肝的检出率分别为15.55%和34.74%,脂肪肝组的体质指数、血压、甘油三酯(TG)、血糖、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对照组(P〈0.01);脂肪肝组的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和MS异常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肪肝组的代谢组分检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血糖异常、高TG、低HDL.C、高血尿酸等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江门市健康体检人群的MS和脂肪肝同为常见病,脂肪肝与多元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应对并存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广州某团体血糖与血尿酸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调查空腹血糖和血尿酸水平,了解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探讨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558例空腹血糖和血尿酸测定.结果:空腹血糖男性302例5.13±1.04mmol/L,女性256例5.36±1.46mmol/L,女性较男性高(P<0.05).血尿酸男性304.6±79.0μmol/L,女性204.8±68.7μmol/L,男性较女性高(P<0.001).高血糖患病率8.1%(45/558),其中男性6.0%(18/302),女性10.5%(27/256),高血糖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高尿酸血症患病率4.1%(23/558),其中男性7.0%(21/302),女性0.8%(2/256),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5).70~86岁组男女空腹血糖与血尿酸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男性r=0.601,P<0.05;女性r=0.474,P<0.05).结论:空腹血糖水平和高血糖患病率随增龄而增高.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血糖合并高尿酸血症多见于50岁以后.血糖与血尿酸的相关性与高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时血尿酸serumuricacid,SUA)水平及其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6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病例共50N,检测患者SUA水平,并测定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结果:50例ACI患者SUA总体水平为(310.18±100.56)μmol/L,10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SUA≥360μmol/L时AcI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HSC升高,与ACI不伴高尿酸血症患者H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02),而两者间TG(P=0.907)、TC(P=0.194)、HDL.C(P=0.411)、LDL—C(P=0.396)、FiB(P=0.159)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AcI患者SUA水平[(348.41±98.78)μmol/L]明显高于女性患者[(280.14±92.93)μmol/L;P=0.0161。50例ACI患者合并高血压者47例,合并2型糖尿病者19例,合并冠心病者36例,与未合并上述疾病患者S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ACI患者中与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相当。男性ACI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于女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ACI危险因素对患者SUA水平影响不显著。SUA可能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参与并加重ACI的炎症过程,并可能参与多个致病环节,通过多个途径影响疾病的发生、进展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圳市体检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组代谢综合症(MS)诊断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推荐诊断标准,对收集到的8884名体检人员的体重、身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进行不同性别、年龄组MS诊断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分析。结果 MS患病人数1412,总患病率为15.8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9.98%,女性患病率为11.52%,患病率在50岁之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61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率男女分别为21.90%、15.17%,高空腹血糖患病率男女分别为7.10%、4.73%,高甘油三酯(TG)患病率男女分别为44.32%、22.10%,高BMI患病率男女分别为39.07%、18.32%,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患病率最高;各代谢危险因素间有相关性(P〈0.001)。结论深圳市体检人群MS患病率高,特别是青年男性、老年女性,主要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  相似文献   

10.
关秀萍 《微循环学杂志》2010,20(4):44-45,48
目的:了解武汉某高校教职工体教检人群的高血压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校职工进行血压测量并收集相关危险因素,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体检6504人中,高血压患者1959人,检出率为30.12%。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3.30%,女性检出率为26.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递增。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糖、高血尿酸和高胆固醇血症为该校教职工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在饮食调整基础上,降低BMI、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是该校教职工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共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33例首次确诊为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不伴有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清Hcy水平;同时测定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MS相关指标。结果①观察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5,P0.01);②观察组高Hcy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③观察组的血清Hcy水平与HDL-C、LDL-C具有相关性(r=-0.346,0.373;P0.05),而与腰围、BMI、FBG、TC、TG、SBP、DBP均无显著的相关;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与腰围、BMI、FBG、TC、TG、HDL-C、LDL-C、SBP、DBP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与不伴发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伴发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增高;伴发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HDL-C、LDL-C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瘦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91例高血压患者及67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瘦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①同组内女性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高血压组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女性(P<0.01);高血压组男性瘦素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P<0.05).②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PRA、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AngⅡ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MI和AL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③直线相关统计分析显示,高血压组患者血清瘦素的升高与PRA、AngⅡ、BMI和SBP呈正相关(PRA:r =0.52,P<0.01;AngⅡ:r=0.43,P<0.01;BMI:r =0.55,P<0.01;SBP:r=0.33,P<0.05),而与ALD和DBP无相关性;对照组瘦素仅与BMI呈高度正相关(r=0.54,P<0.01),其它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对血压的影响与性别有关,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可通过影响RAAS的活性使血压升高,主要为收缩压(SBP)的增高.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肥胖及超重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压关系,探讨脂联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选取2008年南通市区高考健康体检肥胖或超重青少年89例,随机选择同批正常对照37例,检测一般项目(身高、体重、血压等)、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脂联素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并采用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肥胖及超重组BMI、TG、SBP、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INS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AP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DBP、FPG无显著性差异;APN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与BMI、TG、FINS、SBP、IR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FPG、DBP呈负相关,P值(0.161、0.198)无统计学意义。以APN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HOMA-IR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0.568、0.616),对血清APN水平影响最大。以SBP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IR、APN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0.542、0.597、0.624),是形成青少年SBP升高的主要因素。低脂联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是形成肥胖或超重青少年SBP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对DBP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探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NC)44例、糖耐量正常的单纯肥胖组(Ob)42例、新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对象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空腹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并同时行糖耐量试验(OGTY),检测OGTT中0、30、60、120min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值,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高分辨率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结果IMT值T2DM组较NC组(P〈0.01)及0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初发T2DM患者,IMT与年龄、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2hPG)及ISI呈正相关(P〈0.05.0.01):与BMI、腰围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后,IMT与BMI、腰围、TC、LDL-C及ISI无显著相关,与2hPG呈显著相关(r=0.461,P〈0.001)。结论2hPG是初发T2DM人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2hPG有望改善T2DM人群的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瘦素和脂联素在儿童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的现况调查结果,非随机选择3502名6-18岁学龄儿童(其中男1784名,女171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超重(包括肥胖)和高血压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体重正常血压组(对照组,1497名)、正常体重高血压组(HBP组,125名)、超重但血压正常组(OB组,1349名)和超重合并高血压组(OB+HBP组,531名)。通过比较4组人群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以及瘦素和脂联素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其与肥胖和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人群BMI、血压、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HBP组与对照组BMI、瘦素、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组和OB+HBP组与对照组比较,BMI、SBP、DBP、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HBP组比较仍可见BMI、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OB组比较,OB+HBP组BMI和胰岛素水平及男性的瘦素水平明显升高。血压与年龄、BMI、胰岛素、瘦素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0.643,P〈0.01),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r=-0.171--0.332,P〈0.01)。但在调整胰岛素或BMI后,瘦素、脂联素与血压的相关性减弱或消失。结论超重人群血压、胰岛素及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人群,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人群。瘦素、脂联素可能通过肥胖或胰岛素抵抗与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压波动性与奥美沙坦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21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HR),奥美沙坦组(Olm),以WKY大鼠为阴性对照。灌胃给药12周后,记录24h清醒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BPV)、测定ABR功能(BRS);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对高血压靶器官损伤(TOD)进行半量化的评估。结果SHR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收缩压波动性(SBPV)、舒张压波动性(DBPV)显著高于对照WKY大鼠及Olm组(P〈0.01),心率三者间无明显差异。BRS功能非常显著低于WKY大鼠(P〈0.01),显著低于Olm组(P〈0.05)。SHR靶器官损伤明显,TO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WKY大鼠及Olm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HR的TOD得分与SBP及DBP呈正相关(P〈0.05);与BPV也呈正相关(JP〈0.01);与BRS呈负相关(P〈0.01)。BRS及BPV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SBP及DBP。结论BPV的增高、BRS的降低可以导致高血压靶器官损伤。降低BPV,改善ABR功能是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清雄激素水平与男性 (CHD)的相关性。方法:CHD诊断和狭窄程度判断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至少有一处内径狭窄≥50%为诊断标准;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标准:主要冠脉即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狭窄程度计分如下:无狭窄为0分,狭窄≤25%为1分,狭窄26%~50%为2分,狭窄51%~75%为3分,狭窄76%~100%为4分。若单支血管有多处病变,则以最狭窄病变的分数作为该支血管狭窄分数;若多支血管有狭窄,则将各支血管狭窄分数相加,即为该患者冠脉病变评分;左主干病变计分加倍。血清雄激素检测脱氢表雄酮和游离睾酮两个指标。脱氢表雄酮和游离睾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CHD组血清脱氢表雄酮、游离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无CHD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脱氢表雄酮(OR=0.526;95%CI:0.361~0.768;P〈0.01)、游离睾酮(OR=0.995;95%CI:0.991~0.999;P〈0.05)为CHD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脱氢表雄酮(t=3.424,P〈0.01,r=-0.415)、游离睾酮(t=2.763,P〈0.01,r=-0.359)与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雄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男性CHD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监测血清雄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CHD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