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构建人鸟苷结合蛋白1(hGBP-1)真核表达质粒,观察hGBP-1体外对柯萨奇病毒B3(CVB3)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长链RT-PCR扩增全长hGBP-1编码区基因,克隆到pCR2.1TA克隆载体,再亚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HepG2细胞和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GBP-1的表达。然后分别观察转染细胞中hGBP-1对HBV体外复制子pHBV1.3和CVB3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共转染HepG2细胞培养L清HBsAg、HBeAg水平;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HBVDNA复制中间体。TCID50试验检测Hela细胞培养物中CVB3感染量。结果成功构建hGBP-1真核表达质粒,能在HepG2细胞和HeLa细胞进行高效表达。该质粒与pHBV1.3共转染HepG2细胞,不能抑制HBV复制,HBsAg、HBeAg及HBV DNA复制中间体水平与对照相比都无明显变化。转染质粒在HeLa细胞上对CVB3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VB3感染量显著降低,尤其在低剂量病毒攻击时能完全抑制CVB3复制。结论hGBP-1可能在IFN介导的抗CVB3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特异性结合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HBVCp)的锌指蛋白(ZFP),观察ZFP在体外对HBV转录的抑制情况。方法:利用Zinc finger tools设计特异性结合HBV Cp的ZFP。将ZFP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后克隆至pEGFP-N1和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ZFP-Flag和pcDNA3.1(+)/ZFP。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pEGFP-N1/ZFP-Flag在COS-7中的表达情况;将pcDNA3.1(+)/ZFP转入HepG2.2.15细胞后24 h,采用ELISA和FQ-PCR检测上清液中HBeAg和HBV DNA含量,RT-PCR检测细胞内HBV mRNA水平。结果:ZFP在COS-7细胞中能正常表达。与空质粒组相比,ZFP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拷贝量和HBeA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细胞内HBV mRNA也显著减少。结论:人工设计的ZFP可以在真核细胞内正常表达,并能有效抑制HBV的转录。  相似文献   

3.
固有免疫分子TRIM5α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固有免疫分子TRIM5α的真核表达质粒,研究TRIM5α 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通过巢氏RT-PCR技术从恒河猴肺组织中扩增出TRIM5α的编码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TRIM5α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用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TRIM5α蛋白表达情况.将TRIM5α真核表达质粒与复制型HBV质粒通过磷酸钙沉淀法共转染HepG2细胞、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共转染BALB/c小鼠.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上清及小鼠血清中的HBsAg和HBeAg;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组织HBcAg的表达;South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HBV复制中间体.将TRIM5α真核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3小时后,再将基于HIV-1结构的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通过检测转染细胞上清中的HIV-1 p24抗原含量来鉴定TRIM5α抗HIV-1功能.结果:成功构建TRIM5α真核表达质粒;过表达TRIM5α不能有效降低HBV抗原和复制中间体水平,但可抑制HIV-1 p24抗原的表达.结论:TRIM5α不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4.
HCV核心蛋白与HBV X蛋白协同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HCV核心蛋白与HBV X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作用。方法:构建表达HCV核心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core和表达HBV X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X;转染HepG2细胞,从转录和翻译水平鉴定病毒基因的瞬时表达;与报告质粒pSV-lacZ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酶的活性反映了表达的肝炎病毒蛋白对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增强子功能的影响。结果:构建成HCV核心蛋白及HBV X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core、pcDNA3.1(-)X;在HepG2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肝炎病毒蛋白;单独共转染试验中pcDNA3.1(-)core、pcDNA3.1(-)X组的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的4.9、3.5倍,两种质粒共同转染时酶的表达是对照的9倍;表达质粒对β-半乳糖苷酶表达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epG2细胞中表达的HCV核心蛋白和HBV X蛋白均具有反式激活SV40早期启动子/增强子的功能,并且两种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具有协同特性。本试验有助于解释HCV、HBV感染,尤其是共同感染的致病/癌机制。  相似文献   

5.
MicroRNA-122作用于HBx影响乙肝病毒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与HBV感染相关的microRNA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首先,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转染HBV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内,miR-122上调表达,推测miR-122与HBV的感染有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将miR-122和表达HBV的质粒pCH9-HBV1.1共转染HepG2细胞,Southern blot检测发现miR-122可抑制HBV的复制。利用计算机软件miRanda预测表明,HBx可能是miR-122的作用靶序列;进一步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HBx蛋白表达改变,验证miR-122对HBx表达的调节作用。最终推测miR-122可能通过调节HBx的表达而影响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A3G)对HBV复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A3G和HBV的真核表达质粒瞬时共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以空载体pcDNA3.1与HBV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为对照,同时转染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质粒载体以判定转染效率。共转染两天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细胞内核壳体(core)相关HBV D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A3G和HBcAg的表达,并对细胞内core相关HBV DNA X基因进行PCR扩增、T-A克隆和测序,分析X基因中的碱基突变。结果经EGFP判定的转染效率平均为29%。共转染0.5μgA3G和0.5μgHBV的HepG2细胞内core相关HBV DNA量平均下降为对照的8.9%,共转染2μgA3G和0.5μgHBV的平均下降为对照的0.6%。共转染A3G和HBV表达质粒后,HepG2细胞内HBV的X基因中发生G→A突变的数目明显增多,33个克隆中有9个克隆检测到了16~37个G→A突变,突变总数达254个,而对照的33个克隆中仅有2个克隆各检测到2个G→A突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共转染A3G后发生的G→A突变大多集中于几个热点区域,突变靶点常在GG二核苷酸中的第一个G上。结论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可能通过诱导。HBV DNA的X基因发生G→A超突变,抑制HBV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载脂蛋白A1( ApoA1)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和HepG2.2.15中Apo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ApoA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学水平,SPSS13.0分析其统计学差异;将HBV感染性克隆pHBV1.3与ApoA1基因启动子共转染HepG2细胞,并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转染pHBV1.3后ApoA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epG2.2.15细胞中Apo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HepG2低;ApoA1和HDL-C在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学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HBV1.3在HepG2细胞中抑制ApoA1启动子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HBV能够在体内外抑制Apo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二聚体组装相关功能域突变对核心颗粒组装及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基于HBc空间结构,PCR定点诱变二聚体组装核衣壳相关功能域重要氨基酸位点,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4个突变体表达质粒pHBc14-18M、pHBc120-135M、pHBc23-39M和pHBc122-139M.将突变质粒与HBc缺失的含1.2拷贝HBV基因质粒pHBV1.2-core-共转染HepG2细胞,通过Northern blot检测HBV前基因组(pgRNA),Southern blot检测复制中间体,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nativ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心颗粒观察突变质粒自身形成核衣壳情况.将突变质粒与含有1.2拷贝HBV基因质粒pHBV1.2共转染HepG2细胞观测突变质粒对野生型HBc组装及HBV复制的影响.结果 突变质粒与pHBV1.2-core-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pHBc14-18M、pHBc120-135M和pHBc122-139M突变能够组成核衣壳样结构.pHBc23-39M不能形成核衣壳样结构.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所有突变质粒组均未见pgRNA条带,Southern blot检测复制中间体也未见条带.将突变质粒与pHBV1.2共转染HepG2细胞,pHBc14-18M、pHBc120-135M和pHBc122-139M组HBV复制中间体及上清中病毒颗粒明显减少,而pHBc23-39M组无减少.结论 HBc23-39位氨基酸突变可阻止二聚体多聚化,不能形成核衣壳样结构,且不能与野生HBc二聚体相互作用.HBc14-18、120-135、122-139区域的氨基酸突变,能够形成核衣壳样结构但不支持HBV DNA复制,并且能与野生HBc二聚体相互作用,形成杂合体,干扰野生型HBV DNA的复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EIS基因表达质粒,探讨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EIS基因片段并插入空载质粒pcDNA3.1-3flag中,双酶切、测序鉴定克隆质粒的正确性;将重组质粒与对照空载质粒分别与自噬体荧光表达质粒GFP-LC3共转染细胞并以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处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荧光并计数,Western blot检测EIS蛋白及自噬蛋白LC3II/I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EIS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EIS-3flag,该质粒共转染细胞组自噬荧光小点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重组质粒表达42ku看到蛋白并可抑制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EIS基因可抑制A549细胞自噬的形成,其抑制作用与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特异引物扩增出去掉终止密码的mCCL19编码序列,经酶切、亚克隆、拼接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CL19Ig,酶切和测序鉴定插入序列;将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进行体外表达,通过RT—PCR、Western blot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趋化小室法测趋化活性。结果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载体含mCCL19编码序列和人IgGI Fc段序列,其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公布序列比对一致,IgG1-Fc段读码框未发生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转染了pcDNA3.1-mCEL19Ig的CHO细胞培养上清中有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的融合蛋白mCCL19Ig表达;体外趋化实验表明融合蛋白mCCL19Ig对小鼠脾细胞有趋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耐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转录抑制抑癌基因p5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对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寡核苷酸芯片技术筛选的HBx反式调节基因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抑癌基因p53的启动子区域(p53p),构建真核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p53p;以该质粒单独及与pcDNA3.1(-)-X共转染HepG2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进一步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HBV X蛋白对p53基因表达的调节。结果 成功构建报告载体pCAT3-p53p,克隆的p53启动于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的活性;pCAT3-p53p与pcDNA3+1(-)-X共转染时CAT的表达活性明显下降,说明HBVX蛋白抑制p53基因启动子的转录。RT-PCR结果表明,转染了pcDNA3.1(-)-X的HepG2细胞中p53基因mRNA表达减少。结论 HBV X蛋白在转录水平上反式抑制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本实验不仅验证了基因芯片的筛选结果.而且为HBx在致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联合在体电脉冲(EP)介导的HBVDNA疫苗(pS2.S)免疫HBV转基因(Tg)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HBVTg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为pS2.S+pFP、pS2.S+pcDNA3.1免疫治疗和pcDNA3.1对照组。联合免疫质粒总剂量40μg/只,按1:1比例混合接种。初次免疫后第4、8周分别进行第一、二次增强免疫,免疫前后分别检测血清学、组织学及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结果HBVDNA血清定量检测结果,pS2.S+pFP组免疫第8周(13317±2539)拷贝/ml、第12周(6462±3359)拷贝/ml时分别较免疫前(36159±7769)拷贝/ml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S2.S+pcDNA3.1组第4周(20618±9523)拷贝/ml及第8周(23818±5319)拷贝/ml时均较其免疫前水平(36090±4421)拷贝/ml明显降低(P〈0.01),但不能持续到12周(27691+13071)拷贝/ml。并明显高于此时pS2.S+pFP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终点(12周)pS2.S+pFP组强小鼠个体血清HBVDNA及肝组织HBsAg表达水平降低的同时,伴随其血清ALT水平及HBs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目的升高。结论,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能够增强HBVDNA疫苗抑制强鼠HBVDNA复制和表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能被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细胞作用蛋白AK026018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初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HepG2细胞中扩增编码AK026018蛋白的全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系HepG2,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正确.在8464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122个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78种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45种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 成功地应用DNA芯片技术筛选出HBeAg结合蛋白新基因AK026018的反式调节蛋白,证明该基因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HBV preS2S-rhGM-CSF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GM-CSF和preS2对乙肝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HBV preS2 S基因约846 bp的片段和rhGM-CSF(包括甘氨酸接头)基因450bp的片段。通过T-A克隆技术和基因定向克隆,构建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2S-rhGM-CSF,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结果: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融合基因表达质粒HBV preS2S-rhGM-CSF成功地构建。将其转染HepG2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转录通过RT-PCR得到证实,而且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抗-HBs、抗-preS2和抗-GM-CSF单克隆抗体(mAb)均产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S2S-rhGM-CSF的成功构建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乙肝DNA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S基因显性阴性突变体干扰乙肝病毒颗粒组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S基因突变对HBV病毒颗粒组装的影响。方法 构建野生型S基因、S基因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S和pcDNA3 mS及S基因突变的全长HBV基因组表达载体pHBV mS ,用pHBV mS与pcDNA3 S共转染HepG2细胞 ,pHBV mS与pcDNA3共转染HepG2细胞 ,以adwR9与pcDNA3共转染为对照 ;pcDNA3 mS和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 ,以adwR9和pcDNA3共转染为对照 ,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胞内和上清中病毒量 ,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S抗原。结果 pHBV mS与pcDNA3共转染组上清中病毒量较对照组低而胞内病毒量二者相同。pHBV mS与pcDNA3 S共转染组上清、胞内病毒量与对照组相同。pcDNA3 mS和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其上清中病毒量较对照组低而胞内病毒量两者相同。上清中S抗原实验组较对照组低。结论 S突变体干扰HBV病毒颗粒的组装 ,导致的HBV病毒颗粒分泌下降。  相似文献   

16.
Toll样受体3介导抑制Bewo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介导的天然免疫对Bewo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首先用TLR3配体polyI:C处理Bewo细胞,观察细胞TLR3 mRNA表达的动力学。然后将2μg 1.3倍HBV全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HBV1.3转染Bewo细胞,12h后,以polyI:C处理3d。最后,用抗TLR3处理Bewo细胞1h后,加入25μg/ml polyI:C刺激。采用荧光定量RT-PCR、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细胞TLR3mRNA表达、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结果 polyI:C可显著诱导Bewo细胞TLR3 mRNA表达(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polyI:C可显著抑制HBV复制(P〈0.001),抗TLR3可显著逆转polyI:C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TLR3介导的天然免疫能一定程度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为防治HBV宫内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细胞靶向穿膜肽-家蝇天蚕素(HTPP-MDC)融合多肽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及其在肝细胞中的定位。方法:不同浓度HTPP-MDC分别与HepG2.2.15细胞和Chang liver细胞共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应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定量研究HTPP-MDC对HepG2.2.15细胞系分泌HBsAg、HBeAg及HBV DNA复制的影响。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HTPP-MDC在肝细胞中的定位。结果:HTPP-MDC 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系分泌HBsAg和HBeAg,对HBV DNA的复制亦有显著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HTPP-MDC进入细胞内部。结论:HTPP-MDC在体外对 HBV 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快速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有望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