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恶性实体瘤及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为今后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38例恶性实体瘤和28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白血病组的躯体、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恶性实体瘤组的阳性项目数、躯体、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白血病组、恶性实体瘤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恶性实体瘤与白血病患者病后都表现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低的心理特征,即“癌症心理”。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期心理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对经住院治愈回归社区且能每月1次定期门诊随访迭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经门诊定期心理治疗进行干预,2年后与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评定,同时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干预组的gOOLI中躯体健康功能、心理健康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物质生活维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心理治疗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验组进行3个月的放松训练,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定其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SANS、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放松训练技术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恢复其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退,促进康复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于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心理于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于预前和于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1次。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家庭心理于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验组进行3个月的放松训练。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放松前和放松后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放松训练3个月后实验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放松训练技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退,促进疾病的恢复很有帮助,值得在精神科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8例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病人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 经1年的心理干预后,研究组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这、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其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6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①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面对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屈服分量表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④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与面对分量表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屈服分量表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精神残疾评估。结果3年末干预组病残率、直接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残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发病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告知注意事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干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与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月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第1、2、3、6月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同期两组间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T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末,两组WHOQOL-100各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亦不断上升,如何提高其生存质量,已经引起患者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综合评价透析效果的可靠指标。 目的:探讨个体化干预与集体化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预先制定的周计划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为期6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按预先制定的周计划进行集体化护理干预,为期6周。干预前后,均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调查简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KDQOL-SFTM)评价2组患者生存质量变化。 结果与结论:干预后2组患者SF-36及KQQOL-S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 0.01);试验组患者SF-36体能影响、整体健康、情感状态、情感影响、社会功能、精力等6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水平(P < 0.01);试验组患者KQQOL-SF社交质量、睡眠、社会支持、患者满意度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 0.01)。提示个体化干预及在个体化干预基础上进行集体化干预均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后者能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6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末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L)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及10周末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于第10周末BPRS、SANS、CGI-GL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9.09,9.95,9.17;P0.01),对照组(t=5.65,4.15,4.07;P0.01),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4.77,5.66,4.98;P0.01)。两组在治疗10周后GQOLI-74各因子(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实验组(t=5.45,10.36,10.54,21.69;P0.01),对照组(t=3.66,5.07,6.65,8.62;P0.01),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97,5.20,4.40,11.27;P0.01)。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能进一步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干预后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社区 10 4例干预组家庭进行综合式干预 2年后与 10 9例对照组家庭之照料者采用社区用修订版生活质量(QOL)问卷 ( 4 1项 )评定 ,同时进行患者社会功能 (DAS)、症状学 (PANSS) ,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定。结果 :干预组的家属QO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信心与家庭关系两项因子分优于对照组 (P <0 0 1)。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u =2 0 6P <0 0 5 )。QOL总分、主客观因子分的高低与PANSS ,DAS ,SAS等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综合式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生活质量 ,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个案管理模式,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①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病情和社会功能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居家开放管理适应性治疗体系,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五步程序系统进行为期4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4周后进行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在为期4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7.637,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2.24或t=2.72,P<0.05或P<0.01)。结论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可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对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观察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来进行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对患者强迫症状的改善好于单用舍曲林治疗(t=2.08,P0.05),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用舍曲林组(t=2.18,2.14,2.09;P均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方案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精神、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功能评分为(69.46±5.10)分,优于对照组的(61.52±4.7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为NSTEMI患者术后提高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吴玲  李玉兰 《医学信息》2018,(1):158-159,162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其改善患者骨密度的作 用遥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7 月~2015 年7 月进行护理的124 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62 例,对照组采 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康复护理,随访3 y,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尧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遥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骨密度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曰试验组的生活质 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曰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遥结论 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骨密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高遥  相似文献   

19.
李伟平 《医学信息》2018,(19):168-170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2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下肢肌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得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2.47,P<0.05);观察组的NOSIE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2.14~2.42,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控制精神症状和血糖有益,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