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并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CS)判断预后。结果经治疗后76例患者存活61例,均进行随访,其中恢复良好34例,中残15例,植物生存8例,重残4例,死亡15例,死亡率19.7%;GCS 3~5分死亡9例,6~8分死亡6例。结论早期彻底的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明显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24例。结果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9例(37.5%),中残4例(16.7%),重残3例(12.5%),植物状态2例(8.3%),死亡6例(25.0%)。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方法将23例符合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术后随访6~10个月。采用GOS评判预后。结果 2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经随访恢复良好8例(34.8%),中残,6例(26.1%),重残4例(17.4%),植物生存2例(8.6%),死亡3例(13.0%)。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具有暴露广泛,颅骨减压窗大,压力容易分散,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容积,减压充分,脑疝易复位,能明显降低脑疝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71例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随访,分析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存活43例,其中恢复良好27例,中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及植物生存6例,死亡28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治疗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起军  王尚武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11-1612
目的 探讨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方法 48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根据CT结果及临床表现,选择手术时机,应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年,存活42例,死亡6例;根据GCS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8例(37.5%),轻残16 例(33.3%),重残5例(10.4%),植物生存3例(6.3%),死亡6例(12.5%).结论 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病情进展快,尽早诊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技巧、手术时机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手术距发病时间、脑梗死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M RS评分及B arthe l生活指数(B I)预后评价。结果:9例患者发病距手术时间平均(59.67±15.63)h。左侧大脑中动脉(LM CA)供血区梗死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RM CA)区梗死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区加前动脉区(LM CA+LACA)梗死3例。入院时GCS评分平均(11.78±2.69)分,手术前GCS评分平均(8.22±2.07)分。2例(22.2%)术后死亡,存活7例(77.8%)。术后3个月随访M RS评分,4分(重残)4例,3分(中残)3例。B I评分:55分4例,65分2例,75分1例;术后6个月M RS评分:4分1例,3分5例,2分(轻残)1例;存活7例患者的B l评分:85分1例,70分3例,75分2例,65分1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0-06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资料,作为发生组,并收集同期医院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未发生枕叶梗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资料,作为未发生组,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均完整,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中低血压、术前休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高、术前休克、术中低血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长均是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可能受GCS评分高、术前休克、术中低血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术前中线偏移程度与大面积脑梗死减压术后预后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研究术前中线偏移程度与近期死亡及远期功能预后的关系。应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术后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显著的因素再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远期Barthel 指数(BI)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大面积脑梗死病例77例,最终入选符合要求者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58.7岁。术前中线偏移小于10 mm相对于大于等于10 mm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死亡风险增加[比值比(OR)=11.48,95%置信区间(CI):1.12~118.14)];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7分相对于GCS评分>7分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死亡风险增加(OR=13.12,95%CI:1.41~122.43)。术前昏迷、GCS评分与中线移位程度均不影响术后存活患者的远期BI。年龄是影响存活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的远期BI呈下降趋势。结论 术前中线偏移<10 mm与GCS评分≤7分是大面积脑梗死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前中线的偏移程度并不影响术后存活患者的远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后1d、3d、7d对两组患者记录GCS评分、腰穿置管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 ICP),头颅CT复查并测量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GCS评分、颅内压、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7d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术后1年后随访研究组生存率80%,对照组生存率61%。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于重度颅脑外伤伴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救良治的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两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GCS 6~8分、GCS 3~5分、瞳孔异常、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术前血糖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结论影响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受伤至手术时间、GCS 6~8分、GCS 3~5分、瞳孔、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术前血糖。  相似文献   

11.
汪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24-25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2例重度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大骨瓣减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生存47例,其中恢复良好28例(53.8%),中残11例(21.2%),重残以及植物状态者8例(15.4%),死亡5例(9.6%)。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对照组35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不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术后48h复查CT,对比组间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对比组间病死率、术后2周与4周的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结果:治疗组脑干周围池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开幕裂孔切开术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1994年7月到2000年12月间收治的8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有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 GCS 3-5分32例,6-8分57例,恢复良好48例(53.9%),中残13例(14.6%),重残9例(10.1%),植物生存7例(7.8%),死亡12例(13.5%)。结论 天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颞叶钩回疝及所致继发性脑干伤,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时机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在伤后12~15 d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则在伤后16~30 d给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GCS评分,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辅助亚低温在重型颅脑创伤伴脑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重型颅脑创伤伴脑疝患者88例分成研究组48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手术方法均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术后研究组辅以亚低温治疗.术后对两组病例的GCS评分、脑池显示率、瞳孔回缩率和治疗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术后GCS评分、脑池显示率、瞳孔回缩率和治疗结果等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能有效缓冲重型颅脑创伤伴脑疝患者颅内压,同时辅助亚低温治疗,有利于降低脑氧消耗、减轻脑水肿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重型颅脑创伤伴脑疝患者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手术治疗资料分析了解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外科在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间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16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与16例行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16例的治疗组术后良好率68.75%,行常规大骨瓣开颅术的对照组术后良好率31.2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术相比,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具有临床效果好,病死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63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访,按G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 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28例,中残1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25.4%.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较好方法.及早、彻底地施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能明显提高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丹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21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丹参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患者伤后第1、3、5、7天血清中sICAM-1、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丹参组第3、5、7天血清中的sICAM-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IL-10则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能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ICAM-1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有助于减轻颅脑外伤所致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240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共35例(14.58%)继发脑梗死症状,经危险因素分析后,低格拉斯哥评分(GCS)以及脑挫裂伤、低血压或休克、硬膜下血肿、糖尿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临床表现,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症状的危险因素,不同的临床表现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诊断与相关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PICCO(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指导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神经科常规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监测CVP指导补液.治疗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对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效果、GCS评分、撤机时间、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失血性休克纠正优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早于对照组,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