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分为两组,其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2例,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BP和TNF-α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测定PCT水平,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BP组患者腹水中LBP、TNF-α和PCT 3项浓度显著高于非SBP组患者腹水中的浓度(P0.05);SBP组中治疗有效患者急性期LBP、TNF-α和PCT浓度显著高于其恢复期水平,感染控制后3项浓度显著下降(P0.05);SBP组中死亡组LBP、TNF-α和PCT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的浓度(P0.05)。结论失代偿肝硬化并发SBP时,腹水中LBP、TNF-α和PCT均有较高的表达,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LBP、TNF-α和PCT浓度的变化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清、腹水内毒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清、腹水中内毒素水平及其与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有无出现腹水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肝硬化合并腹水组,26例,B组:肝硬化无腹水组,10例,C组: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腹水组,19例,D组:慢重肝无腹水组,10例;同时设立正常人群对照,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腹水内毒素水平。结果无论检测血清或者腹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P0.001),且两组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组(SBP)的血清及腹水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组(P0.001),定性研究发现,血清和腹水内毒素阳性患者在两组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阳性组在血清中和腹水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8%、89.4%;无论慢性重型肝炎或者肝硬化合并腹水组患者与无腹水组比较,组间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及腹水中的内毒素水平与终末期肝病以及SBP的出现密切相关,而与有无合并腹水无关。  相似文献   

3.
赵宁  李智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25-122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22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SBP组与非SB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22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78例并发SBP.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腹水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胆固醇(C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腹水总蛋白、血清钠均明显低于非SBP组,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Child-PughC级比例明显高于非SBP组.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ALB、腹水白蛋白、血清钠是肝硬化并发SBP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充分认识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降低SBP的发生率,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讨检测体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对诊断肝硬化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78例肝硬化的患者,其中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56例,设为观察组A,选择肾功能损伤合并SBP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择56例体检健康的人群设为对照组,均使用硝酸还原酶法对其腹水、血清及尿中的NO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A、B腹水、血清、尿中的NO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腹水、血清中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合并SBP和肾功能损伤合并SBP的患者尿中的NO水平均会显著高于肝肾功能正常的人群,肝硬化患者容易并发肾功能损害及原发性腹膜炎,检测体液中NO能早期发现并发症出现,及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血浆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的诊断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感染性腹水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SBP分为SBP组和非SBP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PCT和CRP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非SBP组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SBP组(P0.05)。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的PCT和CRP检测水平。结论当患者的PCT及CRP升高时其对肝硬化腹水SBP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腹水穿刺,进行病原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及腹水白细胞含量下降的时间;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方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检测出病原菌34株,试验组检测出病原菌33株;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00%(χ2=5.207,P=0.02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腹胀消失、腹痛消失、体温复常、腹部压痛消失及腹水白细胞复常的时间均缩短(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AST、ALT、TNF-α、IL-6的含量均降低(P0.05);IL-2、IL-10的含量均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中AST、ALT、TNF-α、IL-6的含量降低(P0.05);IL-2、IL-10的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合并SBP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能够抑制肠道菌群的失调,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并减少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抑制SBP进程,减轻肝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调节肠道微生态疗法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作用.方法 将38例肝硬化SBP患者(SBP组)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8例,采用抗感染、保肝、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微生态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和乳果糖口服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与15例肝硬化无菌性腹水(SA组)和1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SBP组血浆LPS、PCT、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治疗组治疗前血浆LPS、PCT、CRP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生态治疗组治疗后血浆LPS、PCT、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下降[(0.032±0.016)kU/L比(0.068±0.027)kU/L、(0.98±0.72)μg/L 比(3.24±1.12)μg/L、(5.74±2.89)mg/L比(12.35±7.65)mg/L](P<0.05).结论 加用微生态调节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硬化SBP患者体内LPS水平,降低炎性反应,从而控制SBP发生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脂联素(LPS)、内毒素(APN)水平与患者肝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54例肝硬化患者,均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采用放射性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LPS、APN水平,所有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分级,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LPS高水平、APN高水平患者Child C级人数均多于对应低水平组患者,而Child A、Child B级人数少于对应低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高水平、APN高水平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对应低水平组患者,而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均低于对应低水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中LPS和APN水平异常,参与了患者病情的进展,血清中LPS和APN水平反应肝功能,动态监测患者血清中LPS和APN水平有助于评价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腹水浓缩回输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腹腔注射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8例肝硬化腹水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腹腔注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连续治疗14d。对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测定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测定两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指标的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3,P=0.018);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腹泻、腹痛、发热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均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ALT、AST、TBIL、BUN及Scr含量、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的含量及血清中TNF-α、IL6及IL-8的含量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在治疗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高于干预组患者的12.50%(χ2=10.667,P=0.001)。结论腹水浓缩回输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腹腔注射治疗肝硬化腹水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TNF-α、IL6及IL-8的含量,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Th)1/Th2平衡变化,并探讨其与肠道菌群改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78例肝硬化SBP患者为SBP组,同期42例肝硬化无菌性腹水(SA)患者为SA组;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收集新鲜粪便标本,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肠道菌群主要成分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并计算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B/E);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外周血Th1、Th2比例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结果 SBP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B/E值均少于SA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多于SA组(P<0.05);SBP组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及Th1/Th2比值高于SA组(P<0.05),Th2细胞比例低于SA组(P<0.05);SBP组患者外周血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SA组(P<0.05),IL-4和IL-10水平均低于SA组(P<0.05)。结论 肝硬化SBP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前白蛋白(PA)的表达水平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3例肝损害患者、17例肝硬化患者、21例急性肝炎患者、2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结果各疾病组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损害组RBP、ALT和PA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ALT低于急性肝炎组,TBIL和TBA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TBIL和TBA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PA在各疾病组均有较高阳性检出率。ALT和AST在肝损害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的检测能很好的反应肝脏损害情况,为肝病的鉴别诊断、临床治疗监测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山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SBP分为合并组(37例)和未合并组(6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腹水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险因素。结果 合并组中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有腹穿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为C级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合并组;全血中性粒细胞(NE)、腹水腺苷脱氨酶(ADA)、腹水白细胞计数(WBC)、腹水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60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为C级及腹水WBC升高均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险因素(OR=2.018、3.162、4.011、5.037、3.922,均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硬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及ELISA法对49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NO及TNF-α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NO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NO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不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P<0.01),NO及TNF-α水平具有良好相关性(r=0.59,P<0.01)。结论血清NO及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丹参治疗作用机制。方法肝硬化腹水并SBP 7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A组)常规治疗 丹参;观察组37例(B组)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腹水的NO、ET的变化,同时选肝硬化腹水漏出液组35例(C组)作对照。结果SBP组血清和腹水的NO、ET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组,且腹水NO、ET水平又明显高于血清中的NO、ET水平(P<0.01)。丹参组治疗后血清和腹水中NO、ET下降水平和住院天数缩短,与观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水NO、ET的检测有助于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丹参是治疗SBP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感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入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2例为SBP组,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未发生SBP患者62例为非SBP组。收集SBP组确诊及非SBP组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腹水白蛋白和腹水总蛋白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RAF6基因rs5030445位点基因型分布。结果 SBP组NLR、PCT、CRP水平均高于非SBP组,腹水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低于非SBP组(P<0.05); SBP组TRAF6基因rs5030445位点AA基因型频率高于非SBP组(P<0.05); AA型SBP患者NLR、PCT、CRP水平高于GG/GA组,腹水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低于GG/GA组,不同基因型患者3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RAF6基因rs5030445位点AA基因型可能增加肝硬化患者SBP风险,但与患者入院后30 d病死率无关。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49-65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76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的血氨(AM)、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高于照组(P<0.05),而血钠(N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63.16%,低于对照组的83.13%(P<0.05)。结论针对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可预防肝性脑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杜清标  黄荣富 《中国校医》2014,28(4):269-270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ALT及AS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164例患者的血,其中慢性乙肝患者92例,肝硬化乙肝患者28例,对照组44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及AST,采用乳胶凝集方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乙肝患者组ALT、AST、DD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和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患者D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DD、ALT及AST有利于乙肝患者病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112例,分为无腹水组37例,腹水组75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对患者肝硬化程度进行分级,A级23例,B级36例,C级1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CA125水平,并作常规肝功能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Child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清CA125水平逐渐升高,Child C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Child B组(t=7.216,P0.05);Child B组显著高于Child A组(t=5.341,P0.05);肝硬化伴发腹水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患者(t=7.241,P0.05);TBA升高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TBA正常组(t=8.314,P0.05);ALT、DBil升高组与正常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腹水、肝硬化程度明显相关,理论上可以作为临床监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分布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_2)、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其诊断效能评价。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消化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SBP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无SBP患者60例作为对照,纳入非SBP组。对SBP组患者腹水病原培养结果进行调查。比较两组PGE_2、D-二聚体及NGAL水平。结果 8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3株,检出率41.25%。革兰阴性菌占57.58%,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菌株中检出较多;SBP组血浆中PGE_2浓度低于非SBP组,D-二聚体、NGAL浓度高于非S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浆PGE_2、D-二聚体及NGAL水平对于肝硬化患者发生SBP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Cut-off值分别为36.88、1.12、26.34。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GE_2、D-二聚体、NGAL对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3079例,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14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49例(合并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非合并糖尿病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405例患者中,根据有无SBP又分为SBP组(246例)和无SBP组(159例).记录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转归差,且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SBP组转归差.结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并发SBP,且抗感染疗效及预后差,更易发生真菌及混合感染;糖尿病与感染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