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伟  董涛  栾春燕  赵存新  张银华 《中国药房》2011,(11):1035-103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复方甘草酸苷、葛根素、联合治疗4组。检测治疗4周前后各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L-6、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ALT、AST、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葛根素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葛根素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保肝)和治疗组(常规保肝+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玻璃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水平;2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Ⅳ-C、LN、TGF-β1、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3mo后,治疗组的HA、Ⅳ-C、TGF-β1、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和IL-6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给大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AA),在致炎后第14d,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出现.开始在治疗组AA大鼠腹腔注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mg/kg,连续10d,直至第28d处死全部大鼠,断头取血后用酶免法洲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l、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表达均成抑制作用.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的表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惠兴 《河北医药》2012,34(2):218-219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服用氯沙坦钾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比较,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TNF-α和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铝厂职工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5例,给与复方甘草酸苷80mg,1次/d静脉滴注,1个月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150mg,3次/d口服5个月;对照组50例,给与甘草酸二铵150mg,1次/d静脉滴注,1个月后改为口服甘草酸二铵100mg,3次/d口服5个月。两组同时给与α-2b干扰素隔日一次肌内注注6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的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73%和32%(P>0.05),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是36.36%和36%(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是27.27%和28%(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陈金强 《中国药业》2013,22(4):27-28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血浆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IL-2显著升高(P〈0.05),IL-6、TNF-α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可有效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增强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TNF-α和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都给予基础保肝治疗,观察组采用α-2b干扰素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α-2b干扰素单药治疗。观察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年肝功能及主要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停药随访1年后,ALT复常率及HBeAg,HBV-DNA阴转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增强抗病毒作用并且改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卫卫 《中国药房》2006,17(14):1096-109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95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内科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与对照组48例(内科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6wk。结果治疗6wk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玻璃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患者,在改善肝功能、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压和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2例(治疗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支气管炎并发呼吸衰竭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6、IL-8和I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期患者(P<0.01),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急性发作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IL-6与IL-8和TNF-α含量测定可作为评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照组为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清TNF-α、IL-8、IL-6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AECOPD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慢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建中 《中国药房》2005,16(15):1168-1170
目的:观察慢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自拟慢肝汤治疗6mo,同时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mo;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维生素、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常规治疗6mo。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阴转10例,HBeAg阴转9例,ALT复常/HBV-DNA和HBeAg阴转9例,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P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TNF-α、IL-6以及IL-17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对RA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α、IL-6以及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抗体夹心法测定15例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1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MD患儿急性期TNF-α、IL-6和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和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TNF-α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宫炎清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炎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密切护理,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 TNF-α、SOD、IL-6及 hs-CRP,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分子 TNF-α、SOD、IL-6及 hs-CRP 检测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分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血清 TNF-α、SOD、IL-6及 hs-CRP 水平与中药治疗效果呈负相关,中医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血清 TNF-α、SOD、IL-6及 hs-CRP 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死亡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RA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MTX+TGP+LEF组与MTX组比较,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治疗前RA患者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RA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TNF-α外,IL-1β、IL-6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β、IL-6和TNF-α在RA患者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定期检测其水平并采取对应治疗,对降低RA患者软骨破坏,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比索洛尔干预治疗对细胞因子、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CHF患者(心衰组)及50例无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并将心衰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组进行临床干预,随访12周。随访前及12周后均检测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心脏超声及6 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hall walk test,6 WT)。结果心衰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索洛尔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有上升趋势;心脏超声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仅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改善,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比索洛尔组治疗后IL-6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索洛尔组6 WT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比索洛尔组治疗后6 WT改善更明显。结论 CHF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绝对或(和)相对不足,对CHF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比索洛尔能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浓度,这可能是其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左室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研究补肾通络中药对RA治疗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和RA患者36例作为RA组,采集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健康者外周血,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补肾通络中药治疗RA患者的疗效。结果补肾通络中药治疗RA的有效率为80.56%(29/36)。治疗前RA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A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补肾通络中药可以通过下调TNF-α、IL-6表达从而达到治疗RA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耀凯  王宇明  方蓉 《中国药房》2006,17(7):522-52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学标志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拉米夫定,后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观察用药后血清病毒学标志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2周、24周时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患者HBeAg/抗-HBe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