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ikuchi-Fujimoto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以原因不明的淋巴结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病理表现为含细胞核碎裂产物的淋巴结灶性坏死,坏死区周围有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聚集,但无粒细胞浸润.KFD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ocyticBecrotizing]ymphadenitis,HN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1972年首先由日本学者Kikuehi和Fujimoto等报道,又称菊池病(Kikuchidisease)或Kikuehi—Fujimoto病(KFD)。该病以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淋巴瘤或淋巴结结核等,确诊主要依据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现将我院2007年收治的2例HNL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及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MMH)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从免疫表型的研究角度进一步阐明MMH中异型淋巴细胞(ALC0的来源属性,探讨MMH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39例MMH病理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改变;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1)MMH的病理为凝固性坏死伴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具有亲上皮性浸润,围绕血管中心分布和破坏血管等特征。(2)39例MMH中28  相似文献   

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Kikuchi-Fujimoto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或Kikuchi病,是多见于年轻女性的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首诊的临床表现多为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半数以上的患者同时伴有发热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减少[1].病程在数周至6个月不等,超过6个月的患者很少.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零散病例报道,以东亚人群为主.本文报道13例HNL患者诊断治疗资料.  相似文献   

5.
Kikuchi氏病亦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首例于1972年在日本被报道,1977年后陆续出现了对此病的报道,但例数很少。该病大多发生在3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疲劳,部分病人会出现斑丘疹等皮肤体征,易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该病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手段,病人可能有轻度的白细胞减少,血况加快及C一反应蛋白含量增高等,不具备特殊性。确诊该病唯一可靠的手段是肿人淋巴结活检,镜厂见淋巴结到皮质区出现坏死灶,坏死灶内存在核碎裂,无多形核,坏死处周围有巨噬细胞包绕,在皮质…  相似文献   

6.
喉癌病人颈淋巴结免疫组化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娟  孙立群 《耳鼻咽喉》1996,3(2):116-118
为探讨喉癌病人颈淋巴结的抗癌免疫功能,本研究对50例喉癌病人进行了手术前免疫功能检测,颈廓清切除的非转移淋巴结免疫组织学观察及淋巴结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试验,结果显示:非为癌转移的肿大淋巴结多数为免疫反应增生所致,并具有一定杀伤肿瘤细胞能力,适当保留,可有利于病人的生物学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在光镜下观察55例颈廓清标本的转移淋巴结。显示:单发型21例(38.2%),其中90.0%是潜在性转移,3年生存率为90.5%;多发型10例(18.2%),70.0%是潜在性转移,术后病理均是N2,3年生存率是70.0%;融合型24例,92%术前可触到淋巴结,3年生存率是54.2%。提示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病理上可以分为3型。此种分型具有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8.
喉癌术中颈淋巴结冰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02例喉癌的116次术中颈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术中和术后总的病理符合率为114/116(98%)、阴性结果符合率为74/76(97%)、阳性为40/40(100%),此病理结果和临床观察表明,术中颈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的结果对是否行颈廓清术以及如何廓清有重要指导意义。阳性结果时一定要行颈廓清术,阴性结果时多数可不必行颈廓清术,少数可行功能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9.
1概述 系统性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变限于血管直径〈40μm微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时则为小血管炎。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血管炎,继发性小血管炎指有明确病因者,如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小血管壁炎症反应和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上既可表现为单个脏器受累,也可表现为多脏器、多系统受累,肺和肾脏受累多见,且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功能状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为揭示外伤性面瘫的神经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面神经轴切损伤模型小鼠,分别于损伤后3天、2周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MLN)、术侧颈部引流淋巴结(cervical draining lymph node,CDLN)细胞,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手术后3天,面神经损伤组颈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相应手术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57);而神经损伤组、手术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817、0.2724)。面神经轴切损伤后2周,神经损伤组CD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神经损伤组M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出现上调,与相应对照组及术后3天时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82、0.0133)。结论 面神经轴切损伤3天、2周时,颈部引流淋巴结存在T细胞活化并上调;在2周时。肠系膜淋巴结也出现低水平的T细胞活化。提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伴随着一个局部免疫应答向全身免疫应答转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协调控制免疫应答的规模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喉癌病人颈淋巴结的抗癌免疫功能,本研究对50例喉癌病人进行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检测,颈廓清切除的非转移淋巴结免疫组织学观察及淋巴结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试验,结果显示:非为癌转移的肿大淋巴结多数为免疫反应增生所致,并具有一定杀伤肿瘤细胞能力,适当保留,可有利于病人的生物学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理学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腔鼻窦出现阻塞性肿块首先会被考虑为癌或炎性包块。而鼻T/NK细胞淋巴瘤代表头颈区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理亚型,多见于亚洲,少见于西方。本文就近年来对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认识过程、免疫类型、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特殊的活检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喉癌E-钙粘附素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索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喉癌中上皮钙粘附素(E—cad)蛋白表达情况,并将其表达与喉癌临床分型、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E-cad蛋白在喉癌中表达下降,其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肿瘤原发部位无关。结论E-cad异常表达在喉癌的发生发展特别是颈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影响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颈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98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数目、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数、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等淋巴结病理学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下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证实,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大小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肿瘤突破基底膜达黏膜下层后对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不再产生进一步影响。Cox回归分析表明,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影响患者生存率,特别是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与下咽癌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结论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预测下咽癌颈淋巴结,对其作出早期正确诊断,并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提高下咽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喉鳞状细胞癌Cath-D和CD44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D)和CD44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th-D和CD44在96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ath-D和CD44在喉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1%和41.7%;Cath-D的阳性表达与喉癌转移(包括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但单独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CD44表达与转移无关;另外,Cath-D和CD44表达与喉癌分期、细胞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术后3年生存率均无关。提示,Cath-D在喉癌发生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喉鳞状细胞部Cath—D和CD44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组织蛋白酶-D和CD44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th-D和CD44在96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ath-D和CD44在喉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1%和41.7%;Cath-D的阳性表达与喉癌转移吴正相关,但单独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CD44表达与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m23基因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nm23/NDPK)在喉鳞癌中的表达,结果喉鳞癌中nm23/NDPK表达的阳性率为694%(25/36),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阴性。在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无颈淋巴结转移者nm23/NDPK表达的阳性率高于颈淋巴结转移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Ⅰ~Ⅱ期喉癌高于Ⅲ~Ⅳ期喉癌,差别也有显著意义(P<0.05)。nm23/NDPK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结果表明nm23基因低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9.
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探讨影响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83年1月—1999年5月年间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452例声门型喉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比例约为10:1,年龄42—79岁之间,平均59.3岁。结果 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54%(16/452例),其中早期(T1和T2期)声门型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0.29%(1/340例),晚期(T3和T4期)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3.39%(15/112例)。所有转移淋巴结均位于肿瘤病变侧Ⅱ、Ⅲ及Ⅳ区。结论 声门型喉癌肿瘤组织对声门下、室带等处侵及率相近,肿瘤累及上述不同部位其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对于临床诊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声门型喉癌患者,不需要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8例头颈部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对其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表达进行检测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基本相同(1:1.15);4~77岁,平均40岁;病程较短,25例少于6个月,肿块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