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奥曲肽联合软皂水灌肠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2月~2021年12月纳入的10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奥曲肽常规剂量组(n=36)以及奥曲肽加倍剂量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联合软皂水灌肠治疗;奥曲肽常规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微电脑泵入0.3 mg奥曲肽,持续泵入24 h;奥曲肽加倍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微电脑泵入0.6 mg奥曲肽,持续泵入24 h。评估各组患者临床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空腹血糖、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7 d后,奥曲肽加倍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奥曲肽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88%、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奥曲肽加倍剂量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奥曲肽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奥曲肽加倍剂量组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奥曲肽常规...  相似文献   

2.
陈一红 《海峡药学》2012,(12):185-187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常规内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奥曲肽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h 1次,连续治疗3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d后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奥曲肽组治疗3d后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奥曲肽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93、5.72,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常规内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苏正曙 《海峡药学》2012,(12):184-185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生长抑素0.1mg皮下注射,每8h 1次,至肛门恢复排便排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手术指征则立即手术探查。观察并比较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转外科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病情加重,转行手术治疗3例,对照组转行手术治疗10例。观察组中转外科手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3,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减压量,促进肛门恢复排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中转外科手术率,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马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77-178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7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39例对照组按常规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组39例除按常规保守治疗外,采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6h或8h1次,连用3~10d。结果观察组:胃肠减压量在用药后即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住院时间平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奥曲肽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抑制肠管内体液丧失,缓解扩肠管张,促进蠕动,解除梗阻,对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胃管注入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一组仅予以奥曲肽治疗设为奥曲肽组,另一组在奥曲肽组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汤剂胃管注入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设为中医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47±0.47)d、肛门排气时间为(2.37±0.82)d、住院时间为(9.87±1.46)d,明显短于奥曲肽组的(3.09±0.67)d、(3.14±0.77)d、(9.45±1.48)d、(12.88±1.45)d(P <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奥曲肽组的80.0%(P <0.05)。结论奥曲肽单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有限,联合中药汤剂胃管注入与保留灌肠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本科93例肠梗阻患者分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石蜡油胃管内注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胃肠外营养(TPN),抗生素。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奥曲肽0.2mg+0.9%氯化钠液50ml,8h1次,持续缓慢静脉注射(25μg/h),至梗阻解除。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奥曲肽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在2d内消失占86.61%,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住院天数缩短3.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在治疗肠梗阻上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3):632-633
目的:评价奥曲肽对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 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奥曲肽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奥曲肽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为82.50%(P<0.05);胃肠减压排气量和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0.1 mg,ih q8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血清VIP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血清VIP水平、腹痛评分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奥曲肽能显著降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血清VIP水平,可能是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一个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泛影葡胺治疗恶性肿瘤肠梗阻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07~2011年63例确诊恶性肿瘤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31例,予以持续有效胃肠减压、灌肠、肛管排气、营养支持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联合治疗组32例,予以醋酸奥曲肽0.1mg/6h,持续静脉泵入,并经胃管内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合并上述常规治疗。通过记录两组病例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中转手术率,评价治疗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保守成功26例,2例失败,4例中转手术,腹痛缓解时间(h)13.13±5.18,住院时间(d)7.8±3.10,肛门排气时间(h)35.15±9.63,中转手术率12.5%;常规治疗组保守治愈17例,3例失败,11例中转手术。腹痛缓解时间(h)20.90±11.70,住院时间(d)11.84±3.42,肛门排气时问(h)47.60±15.90,中转手术率35.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醋酸奥曲肽与泛影葡胺联合治疗对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可明显缓解肠梗阻。  相似文献   

10.
奥曲肽联合泛影葡胺治疗肠梗阻1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和泛影葡胺联合治疗肠梗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7年-2009年36例确诊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胃肠外营养,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和泛影葡胺联合治疗。通过记录两组病例的胃管引流量、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中转手术率.评价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保守成功15例.2例失败,胃管引流量(mL·d^-1)220.5±110.78,腹痛缓解时间(h)12.46±7。20,住院时间(d)5.7±2.34,肛门排气时间(h)31.86±9.53中转手术率6.2%;对照组保守治愈14例,5例失败,胃管引流量(mL·d^-1)362.0±171.53,腹痛缓解时间(h)18.66±10.4.住院时间(d)6.8±3.26。肛门排气时间(h)40.6±11.6,中转手术率26.3%(P〈0.05)。结论奥曲肽与泛影葡胺联合治疗肠梗阻,具有胃管引流量少.腹痛缓解快,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中转手术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对奥曲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结果:采用奥曲肽联合常规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76%),且治愈、好转例数均多于常规组,奥曲肽组患者的腹胀腹痛缓解、肛门排气、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患者,其治疗后胃肠减压量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数据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对于尽快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胃管引流量、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以及两组治疗的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长于治疗组,胃管引流量多于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0.0%,明显高于治疗组的9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奥曲肽微量泵输入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13.
泛影葡胺联合奥曲肽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成 《中国药业》2009,18(15):64-65
目的探讨通过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联用奥曲肽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60例通过口服或胃管注入泛影葡胺80mL,行动态腹部X片观察以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不需手术者则联用奥曲肽治疗。结果总治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手术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为20.00%,对照组为26.67%)。结论泛影葡胺联合奥曲肽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诊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温磊  何贞萍  李青 《海峡药学》2012,24(5):139-140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早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观察组(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每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6.5±2.0和11.0±3.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5±1.5和8.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早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奥曲肽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各型肠梗阻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本院2005年以来45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病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奥曲肽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在3d内消失占82.6%,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住院时间缩短3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奥曲肽辅助治疗能有效减轻症状,缓解扩张,促进蠕动,解除梗阻,奥曲肽在治疗肠梗阻上是一种新的、安全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9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前瞻性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临床数据。结果治疗组(n=46)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n=43)(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胃肠减压量(P〈0.05)。结论奥曲肽对各型肠梗阻治疗是有益的,可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醋酸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德华 《北方药学》2011,8(4):17-18
目的:观察用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0年9月我院61例粘连性肠梗阻门诊住院病人,并把61例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成治疗组(奥曲肽组)和对照组,分别是31例和30例。方法: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进行皮下注射,每六个小时或者八个小时进行注射一次,同时进行补液、胃肠减压或者禁食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坚持治疗三到六天,对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平衡水电解质酸碱度,补液,胃肠减压和禁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不但明显提前,而且胃肠减压量减少也非常明显,比预期的住院时间缩短了三天,两天内临床症状消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用奥曲肽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不但能促进胃肠蠕动,而且还能缓解扩张,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颜晓潭  陈雪秋 《海峡药学》2013,25(2):111-112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解痉止痛、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内科治疗基础上予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中转外科手术率,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因病情加重,中转行手术治疗分别3例和11例。观察组中转外科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4,P<0.05)。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17,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减压引流量,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中转外科手术率。  相似文献   

20.
顾宏牵 《海峡药学》2013,25(1):154-156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和并发症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改善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术后炎性肠梗阻、腹腔残余脓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5.6%)(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减压量均明显短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能在不同方位、不同环节对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起到了有效的治疗作用,并且能明显减少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