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磨汤口服液对早产儿消化道动力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早产儿消化道动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四磨汤及对照组,采用B型实时超声显像法测定其生后第5,10天胃排空变化,并监测胃渚潴留、胆汁反流、腹围异常增加等胃不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随日龄增长,50%胃排空时间逐渐缩短。四磨汤组第5天50%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胃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早产儿胃排空,减少胃肠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抗核抗体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526份血液标本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组295例、乙肝后肝硬化组80例、乙肝后原发性肝癌31例及对照组120例。结果对照组ANA阳性者2.50%(3例);与对照组比,乙型肝炎组ANA阳性为10.51%(31例),P<0.01,肝硬化组ANA阳性37.50%(30例),P<0.01,原发性肝癌组ANA阳性29.03%(9例),P<0.01,均有显著差异;肝硬化组与乙肝组对比,P<0.01,原发性肝癌组与乙肝组对比,P<0.01;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抗核抗体的阳性牢更高,抗核抗体阳性时可能提示着预后不良,抗核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和转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  李胜棉  姚树坤 《河北医药》2009,31(19):2545-2547
目的研究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与健康人胃排空的差异。方法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PDS型FD患者34例纳入试验组,健康志愿者21例纳入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核素胃排空检测,观察胃半排空时间(GET1/2)和120min胃排空率(GE120)。结果试验组GET1/2(106±26)min高于对照组GET1/2(78±14)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6,P〈0.01);试验组GE120(56±13)min低于对照组GE120(71±11)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1,P〈0.01)。但是试验组症状积分与胃排空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DS型FD患者较健康人易存在胃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4.
杨卫文  杨景林  陈剑明  黎莉  谭松 《贵州医药》2002,26(12):1072-107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关系。方法:乙肝后硬化患者140例,经检测HP后分HP阴性和阳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cTNT;对于HP阳性病例根治HP后再次测定cTNT,并与根治前进行比较;同时,将HP阳性病例分为大量感染组、中量感染组及少量感染组,分别比较各组的cTNT;另外,对于HP阴性和阳性组病例,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的cTNT。结果:HP阳性组cTNT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P<0.01),HP阴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根治后cTNT显著下降(P<0.01);大量感染组明显高于中量及少量感染组(P<0.01-0.05);中量感染组亦明显高于少量感染组(P<0.01);HP阳性组中肝功能Child C、B级组明显高于A级组(P<0.01)C级组又明显高于B级组(P<0.05),而HP阴性组中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cTNT升高,易于并发心肌损害,根治HP有利于防治该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实时超声显像观察肝硬化患者胃排空功能的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测量胃窦面积(胃窦法)和胃底-体交界前后壁内径(胃体法)的方法 对20例肝硬化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50%、80%及100%胃排空时间.结果 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采用胃窦法与胃体法测定胃排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采用两种方法 测定的50%、80%、100%胃排空时间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采用胃实时超声显像可准确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胃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近端胃舒张和胃排空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入院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吗丁啉多潘立酮片治疗,实验组口服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胃排空率及近端胃容积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组内比较差异显著,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30min近端胃容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近端胃舒张和胃排空功能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M)胃轻瘫固体排空障碍的报道较多,但是否还存在液体排空障碍仍有争议。在此报告89 例糖尿病患者超声胃液体排空检测结果,通过建立胃排空数学模型来研究DM 患者的胃运动功能。利用胃排空数学模型和胃排空速度方程,可求出任意时刻的胃排空率和胃排空速度,为评判胃运动功能取得了科学的数据。结果显示,DM 组有51 例(57.3% )胃液排空延缓,38 例(42.7% )排空正常,DM 胃排空延缓组各时相平均胃排空率、胃排空速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01)。研究结果表明,DM 组57.3% 有不同程度的胃液体排空障碍,胃排空数学模型定量地反映了胃排空率、胃排空速度与排空时间的动态关系,将医学上一惯性的定性分析定量化。胃排空数学模型是深入研究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科学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颗粒剂改善胃动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以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白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半夏泻心颗粒剂”对大鼠体表胃肌电AP值、FP值以及大、小鼠胃排空率指标,用“酚红法”、“体表胃肌电法”实验并同时做了自身用药前后对比,生理盐水对照和吗丁啉治疗对照,结果“半夏泻心颗粒剂”1.8g/kg,0.9g/kg使大鼠体表胃肌电AP值提高37.5%、82.4%(P<0.01),FP值提高43.3%、18.3%。胃排空率,大鼠提高54.2%(P<0.05),54.9%(P<0.05)小鼠胃排空影响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9g/kg组P<0.05,6g/kg组P<0.01,3g/kg组P<0.01,分别与吗丁啉组接近,结果提示:半夏泻心颗粒剂”有改善大鼠体表胃肌电,提高大、小鼠胃排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胃排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和生长抑素与胃排空的关系。阐明其发病机理。方法:检测了35例FD患者的空腹血浆胃动素和生长抑素,同时进行了胃液体排空超声检测。其中8例进行了标准试餐加服固体钡条的放射线胃排空试验。结果:胃肠激素检测:胃动素测定,FD组为287.3±53.8Pg/ml,对照组为366.4±57.6pg/ml(p〈0.01);生长抑素测定:FD组19.19±5.82pg/ml,对照组为:8.85±3.65pg/ml(p〈0.01);胃排空测定:胃液体排空t1/2;FD组48.43±9.32分,对照组t1/2为:26.78±3.24分。胃固体排空:6小时查FD组3例,对照组1例仍有1条以上钡条潴留胃内。7小时查FD组,部分病例仍有钡条潴留胃内,对照组全排空。结论:结果提示:促进与抑制胃运动的两类激素分泌失调可能是FD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肝硬化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肝硬化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根据肝硬化患者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是否转阴分为转阴组56例,未转阴组24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肝硬化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4(T4)、游离甲状腺素(FT4)低于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肝硬化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降低,白蛋白(Alb)提高(P<0.05);HBV DNA转阴组T3、FT3、T4、FT4高于未转阴组(P<0.05),TSH低于未转阴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紊乱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遵城  郑妙容 《天津医药》1999,27(9):518-520
为了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状况,采用固体试验餐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FD患者18例,正常(对照)组16例进行了胃排空检查。结果显示,FD患者胃排空前的延迟时间,即延迟期(LP),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胃半排空时间(GET1/2)亦明显延长(P<0.01);从餐后15分起,各时段的胃排空率(GE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以对照组x±2s为诊断标准,则FD组72.2%患者的LP延长,66.7%患者的 GET 1/2延长,55.6%患者的 60分 GER减低。因此,核素胃排空显像能很好地反映胃的运动功能,对FD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表胃起搏在治疗术后胃排空障碍(DGE)的可行性及其临术价值.方法 胃切除手术后发生DGE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起搏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起搏组患者在常规治陪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胃起治疗.两周手患者进行核素排空试验测定胃排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家率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 起搏组排空率为(52.4±1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2±19.6)%(P<0.01).起搏组患者手术手恢复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表胃起搏治疗术后胃排空障碍可以提高术手DGE患者的胃排空率,从而促进患者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及临床意义,以及肝功能分级与胃排空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法对82例肝硬化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B超流体餐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胃半排空时间(T1/2)延长1.96倍,全胃排空时间(T)延长1.53倍,胃窦收缩时间减慢61.59%,胃窦收缩幅度(△A/A)及胃窦运动指数(MI)均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胃排空明显障碍,超声测定肝硬化合作胃动力学改变简单、无创、经济、准确、易行。  相似文献   

14.
氟桂嗪治疗偏头痛脑血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峰  刘坤 《成都医药》2002,28(1):11-12
目的:研究氟桂嗪治疗偏头痛脑血流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60例偏头痛患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并应用氟桂嗪治疗前后做自身对照。结果:TCD检测结果发现偏头痛患治疗前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增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治疗势不两立在流速度明显减慢,与治疗前比较有显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LMCA及RPCA(P<0.05)外,其余均无显差异(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氟桂嗪能改善偏头痛患颅内动脉的功能状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不同阶段胃运动功能的变化以及患者血糖对胃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4例,分为A组(具有胃肠症状和并发症)患者32例和B组(无胃肠症状)患者22例,另选C组(健康志愿者)25例,利用核素法(核素胃排空检查和放射性核素分析等)观察糖尿病患者不同阶段胃运动功能的变化,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研究血糖对胃运动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全胃和近端胃T1/2时间长于C组(P<0.05),2 h近端胃存留率和远端胃存留率高于C组(P<0.05),远端胃排空速率低于C组(P<0.05);B组患者全胃T1/2时间长于C组(P<0.05),2 h近端胃存留率低于C组(P<0.05),全胃和近端胃排空速率高于C组(P<0.05);A组患者远端胃放射性计数较B组和C组显著增加(P<0.05),胃内食物分布异常;血糖检测结果显示,A组患者血糖与各项胃排空指标无相关,B组患者餐后2 h血糖与全胃、近端胃和远端胃2 h存留率呈负相关。结论不同时期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各不相同,早期多表现为胃排空正常,可伴有胃排空加速,晚期多表现为胃排空延迟;糖尿病患者出现胃肠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胃内食物异常,且早期患者血糖与胃排空率呈负相关,可加速胃排空。  相似文献   

16.
脑瘫患儿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骨矿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血Ca P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矿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 40名脑瘫患儿和30名正常对照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血清Ca P ALP用单光子BMD400E型骨密度仪测量桡骨远端1/3处骨矿物质含量(BMC/BW)。结果:脑瘫患儿组血清Ca P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AL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桡骨远端1/3处骨矿物质含量(BMC/B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Ca P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可基本维持正常;而ALP升高和骨密度减低则提示脑瘫患瘫患儿骨矿化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柯美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807-380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硬化4项指标(血清HA、PC-Ⅲ、LN、C-Ⅳ)及B超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及肝硬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C-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t =9.523、12.388、10.193、11.137、8.452、7.017,对照组:t =8.621、8.965、3.147、6.471、4.597、5.652,均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 =6.520、5.317、4.368、3.785、5.681、4.863,均P<0.05);两组治疗后脾脏厚度分别为(43.23±2.62)mm、(43.42±2.41)mm,门静脉内径分别为(12.33±0.86)mm、(12.52±0.84)mm,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3.710、4.635,对照组:t=3.125、3.417,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χ2=4.17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能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肝硬化指标,优于单独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42例冠心病患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42例冠心病患和30例健康血浆NO和ET-1浓度,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血浆ET-1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而N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冠心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3C-辛酸呼气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胃排空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肝硬化患者常有腹胀、厌食、恶心、呕吐、纳差、消化不良、嗳气等胃肠道症状,以往多认为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胃排空障碍[1]。13C-辛酸呼气试验以其无放射性、操作简便、无创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广泛。本文采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的胃半排空时间(GET1/2)、延迟相时间(Tlag)及进行胃动素检测,旨在了解其胃动力学变化与胃动素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献  李丙鑫 《淮海医药》2002,20(4):342-343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9例DHF患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6例,两组患均给予抗DHF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加用卡托普利37.5-75.0mg/d,疗程4-6个月,对比两组患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左心室超声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也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卡托普利可以用于治疗DH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