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155例及健康者(对照组)150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狭窄情况;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流状态、血管充盈情况,测量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结果: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且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亦有所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查高血压颈动脉病变和评估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临床选择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对脑梗死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和78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高频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及斑块回声类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血管病组IMT高于健康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5.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较健康对照组数目增多(P〈0.05)。结论IMT与粥样斑块的类型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可提供治疗及预防脑梗死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DM)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非DM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下肢动脉检查,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DM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硬化斑块发生在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发生在腘动脉远侧动脉多见,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CDFI对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脑卒中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5例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及40名健康人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85例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共166处,其中硬斑块64处,软斑块102处;管腔狭窄共计30例,其中轻度管腔狭窄11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7例。以动脉粥样斑块3处以上作为预测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卒中,其敏感性80%,特异性82%,阳性预测值83%。结论高频超声能有效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成,为临床预测高血压脑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2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高频超声对双侧颈动脉内鄄中膜及其斑块进行检测,并对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与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同期24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鄄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部位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对糖尿病组中出现斑块形成的166例患者进行血流速度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得出斑块较小者无明显血流速度改变;斑块较大者引起管腔狭窄,血流增快。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检测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鄄中膜厚度,斑块存在部位及病变范围,并提供斑块的形态学信息,能定量分析斑块所致动脉狭窄的程度,为糖尿病颈部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 ,研究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 1 2 0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 ,同时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 (GTN)引起的舒张反应。结果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1 2 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90例)和对照组 (30例 ) ,冠心病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 ,但不同病变支数的冠心病患者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 (以分叉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超声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查不仅可能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还可能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价值。方法对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侧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及其硬化斑块进行观察,并对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78例,共斑块165处,其中软斑104处,约占63%,软斑与脑梗塞关系密切。颈动脉硬化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约66.67%、11.5%,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管腔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斑块较小者血流速度变化不大;斑块较大者引起管腔狭窄时(狭窄率50%),血流速度增快。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和判断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建新  王岩  刘爱琴  封淑文  杜巧 《武警医学》2008,19(11):978-98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对6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48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有无粥样硬化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阳性组,研究阴性组,对照阳性组,对照阴性组.结果 研究阳性组共42例,占研究组61.8%,研究阴性组26例,占研究组38.2%,对照组阳性组13例,占对照组27.1%,对照阴性组37例,占对照组72.9%.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导致最大剪切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内中膜厚度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块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进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估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一项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3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高血压组(n=16)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n=16),选择14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计算各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正常对照组未发现斑块.糖尿病各组颈动脉IMT增厚,僵硬参数Ep、β升高,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增厚,动脉僵硬度增加,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因此应用高频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95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9%,其中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分别为82%和76%。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分叉部,占57%。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10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血管的内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流的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结果132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有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114例,检出率86.3%,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19例,检出率18.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彩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 1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 10 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 ,测量血管的内径、内膜—中层厚度 (IMT) ,血流的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其形成情况。结果 :132例脑梗死患者中 ,颈动脉有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 114例 ,检出率为 86 .3% ,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 19例 ,检出率为 18.2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 ;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崔国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3):291-292,29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全天平均脉压将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径,并计算斑块发生率。以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IMT max)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差大于60mmHg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差为40~60mmHg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病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0、0.217、0.247,P<0.05),而平均舒张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404,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脉压差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本辖区45岁以上人群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本市户籍400例符合条件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病灶位置、斑块类型及血流状况),然后将调查数据进行网上录入分析。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增高;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两种以上疾病者管腔狭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建立干预体系,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并寻找与颈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后62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状况,以所测最大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同时作血脂生化分析。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与病变组之间、病变组之间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斑块数目、IMT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颈动脉超声斑块形成结果比较,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2.4(42/51),特异性为72.7%(8/11),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2.3%(51/62)。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压、血糖、TG及HDL-ch与IMT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提示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斑块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CDFI及MRA 2种方法检查42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径、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最狭窄处管径,了解斑块情况,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MRA检查颈动脉内径,测量病变动脉信号缺失情况,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本组病例轻度、重度狭窄的MRA与超声诊断完全符合.1例血管闭塞超声低估为重度狭窄,1例超声判断为中度狭窄MRA高估为重度狭窄.MRA和超声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 超声与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具有互补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提高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各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方法:检测分析西宁地区1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CADIA)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并与47例健康老人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加,P<0.01;高血压病各级之间颈动脉IMT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IMT逐渐增厚;高血压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时照组。结论: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血压增高是引起高血压病颈动脉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分级和防治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西宁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查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115例脑血管病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进行颈部动脉CDFI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CDF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疑似颈动脉狭窄组中发现206支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32支伴有斑块形成,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性增高,对照组238支颈动脉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CDFI可作为检查颈动脉管壁病变的一种优良的观测手段,能准确地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位置,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也能用作治疗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 7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胸痛待查而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进行颈动脉检查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冠状动脉组(A组 )和冠状动脉病变组 (分别为单支病变组B1、双支病变组B2、三支病变组B3) ,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 ,测量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 (IMT)及颈动脉内血流频谱Vmax。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值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 (P <0 0 5 )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的IMT值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 (P<0 0 5 ) ,提示颈动脉的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r=0 4 5 ,P <0 0 5 ) ,且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对颈动脉的超声检测 ,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的病变 ,并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