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PD患者血氧分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与血氧分压相关性。方法 对30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COPD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氧分压PaO2 呈负相关(r=0 .68,P <0 .0 1 )。结论 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并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李昌喜  刘扬  朱慕云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80-1581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凝血指标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凝血指标及28例对照组的凝血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呼衰期明显升高;血浆凝血因子Ⅱ水平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并容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血浆FDP水平增高有关。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因子Ⅱ测定对反映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高凝状态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凝血三项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2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凝血三项及28例对照组的凝血三项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临床治疗中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D-二聚体临床意义及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6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D-二聚体、血气分析。结果 D-二聚体在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患者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D-二聚体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D-二聚体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 D-二聚体有助于估计慢性肺心病纤溶状态,为早期预防血栓形成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临床应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5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给予氧疗、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呼吸兴奋剂,而观察组使用双向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 d、3 d后的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TnI)的变化。观察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 d、3 d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d后NTProBNP、TnI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减低。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降低NT-ProBNP、TnI水平,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及无创通气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5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血气分析、凝血指标;把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分析、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二氧化碳分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无创通气组二氧化碳分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无创通气能显著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尘肺患者85例(Ⅰ期41例,Ⅱ期18例,Ⅲ期26例;其中合并肺心病17例)和同期门诊无尘肺健康查体者38例。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尘肺与健康查体者以及尘肺不同分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P均〈0.05);69例单纯尘肺患者中,Ⅰ、Ⅱ、Ⅲ期之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并发肺心病的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单纯尘肺患者(P均〈0.05)。结论尘肺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尘肺抗凝治疗及预防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血浆D-dimer水平的高低分组比较SPAP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对PaCO2与D-dime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的肺心病患者,SPAP水平要高于血浆D-dimer水平正常的肺心病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同时,PaCO2与血浆D-dime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因素。肺心病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吴进  刘漪  李丽  谢作舟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32-1333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与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40例,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二氧化碳分压,(PaC02)、同时对PaC02与D-二聚体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患者组PaC02与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D-二聚体可用于指导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纤溶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等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对42 例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及20 例对照组的血浆纤溶活性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心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缓解期比较P< 0-001);血浆纤溶酶活性在肺心病加重期明显下降;血浆纤溶酶活性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呈负相关(r= -0-43,P<0-01),与氧分压(PaO2)呈正相关(r=0-39 ,P<0-01) 。结论 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与肺心病高凝状态有关,并容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可作为慢性肺心病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指标。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上可应用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凝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PT、APT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肺癌组中除PT值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2,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抗凝治疗对改善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白蛋白(A)、球蛋白(G)、纤维蛋白原(Fg)水平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值)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8例AMI患者,并设立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记录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和吸烟史,比较AMI组与对照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在排除年龄、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后,用逻辑回归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AMI的作用大小.结果 AMI组的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A/G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纤维蛋白原、A/G值与AMI的发生有关.结论 AMI患者白蛋白、A/G水平明显降低,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低白蛋白、A/G及高纤维蛋白原与AMI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淑荣  吴源 《山东医药》2009,49(41):55-56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2周,比较两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川芎嗪能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纠正高凝状态,改善肺微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减少微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邸亚芹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86-1988
目的 探讨AECOPD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在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该病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过程中对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探讨NIPPV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机理。方法对26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IPPV治疗,于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24 h抽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CGR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照,并将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CGR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经NIP-PV治疗后,随着通气改善,血浆ET水平下降,CGRP水平回升(P〈0.01),治疗2 h与正常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CGRP水平与PaO2呈正相关(r=0.336,P〈0.01)。结论NIPPV在改善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同时,也使患者血浆ET降低及CGRP水平升高,提示NIPPV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疗效机制,可能有神经-内分泌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血浆D-dimer水平的高低分组比较SPAP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对PaCO2与D-dime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的肺心病患者,SPAP水平要高于血浆D-dimer水平正常的肺心病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同时,PaCO2与血浆D-dime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因素。肺心病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治疗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血液黏度和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pH值和血氧分压(PaO2)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H值、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值和低切值、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46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可用作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预测其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估计病情发展状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0d后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以及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红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ET-1水平改善更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ET-1分泌水平,有助于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通气,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阶段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68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入院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和肺心病患者血浆BNP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心功能代偿期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血浆BNP浓度、血氧分压以及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以及血氧分压。结果实验组血浆BNP值258.21 pg/ml,对照组血浆BNP值4.3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肺心功能代偿期患者38例,血浆BNP值222.10 pg/ml;功能失代偿期患者30例,血浆BNP值422.41 pg/ml,两组肺心功能分期不同的患者血浆BNP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改善心功能等基础治疗后,肺心病患者血浆BNP值131.22 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258.2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疗效监测和评估预后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