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正压通气拔气管捕管(简称拔管)技术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拔管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05至2007年行心脏直视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拔管前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达到同样的拔管指征,采用同样的拔管前后干预措施,A组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法拔管;B组采用传统边吸引边拔管方法拔管.监测患者的心率(HR)、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02)、动脉血气,分别记录2组患者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5,10min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不适反应发生的例数,对比分析2种拔管方法对患者拔管时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与拔管前相比,对照组拔管后MAP、HR、RR、PaCO2均显著增加,且分别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拔管前基础值水平,而PaO2、SaO2、Pha则明显下降,且分别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低于拔管前基础值水平;观察组拔管后Pha、SpO2在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拔管后3min内MAP、HR、RR、PaCO2均有所增加,于3 min后逐渐下降,至5 min时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PaO2、SaO2于拔管后3 min内逐渐下降,但不明显.拔管时2组患者不适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用传统法拔管可引起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和低氧血症,正压通气法拔管能有效预防心内直视术后拔管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保持拔管后的氧合状态和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舒适、优于传统法的拔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持续正压通气拔气管捕管(简称拔管)技术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拔管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05至2007年行心脏直视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拔管前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达到同样的拔管指征,采用同样的拔管前后干预措施,A组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法拔管;B组采用传统边吸引边拔管方法拔管.监测患者的心率(HR)、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02)、动脉血气,分别记录2组患者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5,10min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不适反应发生的例数,对比分析2种拔管方法对患者拔管时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与拔管前相比,对照组拔管后MAP、HR、RR、PaCO2均显著增加,且分别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拔管前基础值水平,而PaO2、SaO2、Pha则明显下降,且分别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低于拔管前基础值水平;观察组拔管后Pha、SpO2在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拔管后3min内MAP、HR、RR、PaCO2均有所增加,于3 min后逐渐下降,至5 min时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PaO2、SaO2于拔管后3 min内逐渐下降,但不明显.拔管时2组患者不适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用传统法拔管可引起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和低氧血症,正压通气法拔管能有效预防心内直视术后拔管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保持拔管后的氧合状态和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舒适、优于传统法的拔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脏手术婴幼儿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笔总结366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气管插管的护理。提出做好以下几点:胶布固定气管插管、对躁动明显加用约束带固定,遵医嘱应用地西泮、阿端等镇静剂、肌松剂;适宜的气道湿化与温化;吸痰前后予简易呼吸囊膨肺给氧;密切监测呼吸功能,病情稳定给予翻身拍背;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有效防止了意外情况发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张维  薛卫斌等 《现代护理》2002,8(7):533-534
本文介绍了近7年来35例婴幼儿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意外的急救处理及预防急救成功与康复出院率为70%,通过对婴幼儿气管插管意外类型,临床特点、急救措施等进行总结分析,体会到气管插管意外重在预防,应严密观察并予以迅速处理,提高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培养其娴熟的抢救技能,适时的镇静及加强婴幼儿术后心理疏导,以避免气管插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术后采用正压通气膨肺联合喉头喷雾法拔除气管插管(简称拔管)与常规边吸引边拔管两种方法对心血管指标、动脉血气、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方法 将50例10kg以下经鼻气管插管行一期心内畸形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正压通气联合喉头喷雾法拔除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边吸引边拔除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5,10,1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末梢氧饱和度(SpO2);拔管前和拔管后30min,2,6,12 h动脉血气pH值、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道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MAP、HR、SpO2、pH、PaO2、PaCO2值拔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HR、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各时刻PaO2、PaCO2,拔管后30 min 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6,12h 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期间未发生误吸和喉头水肿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除误吸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压通气膨肺联合喉头喷雾法拔管可预防低氧血症,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拔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脏直视手术后气管插管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王媛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3):201-202
我院自 1982年 4月~ 1999年 3月共实施小儿心内直视手术 2 10 0例 ,术后均带口插管进入ICU监护 ,其目的是减少患儿呼吸作功时能量的消耗 ,并维持病人正常的气体交换。但气管插管后 ,若护理不当 ,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如肺不张、医源性肺炎、气管粘膜损伤、低氧血症及脱管等。因此 ,正确的护理方法对降低气管插管病人的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本组 2 10 0例 ,男 12 16例 ,女 884例 ,年龄 2 7天~ 15岁 ,体重 3~ 6 1 5kg。室间隔缺损 (VSD) 12 4 2例 ,房间隔缺损 (ASD) 2 55例 ,法洛氏三联症 (F3) 46…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减少呼吸做功,支持心脏功能,保证全身供氧。特别是对于那些肺发育较差,术前曾有反复肺部感染及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更需长时间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婴幼儿发育尚未完善,气道短且喉口狭小、口腔分泌物多。爱哭闹等特点,婴幼儿气管插管脱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插入过浅容易脱出声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疾病术后患者再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2月施行心脏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12例病例资料。结果7例存活,5例死亡,病死率为41.67%。术后并发急性左心室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再次气管插管的主要原因。结论再次气管插管及时与否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之一,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患者的正确评估、加强高危患者的监护、严格掌握拔管适应证,同时重视术后镇痛、提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再插管现象,降低患者病死率,利于术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9.
总结82例婴幼儿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拔管的配合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评估拔管指征,做好充分的拔管前准备,熟练配合拔管操作,拔管后加强呼吸功能监测,密切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适时给予胸部体疗.82例患儿均顺利拔管,无1例再次插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常规给予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心脏手术经口气管插管77例、经鼻气管插管15例,在机械通气阶段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呼吸模式参数设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菌操作、保护口腔、鼻腔黏膜完整性、病情动态观察与对比是术后机械通气的关键,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各有优缺点.[结论]留置气管插管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患儿渡过早期心肺功能不稳定阶段的主要措施,根据惠儿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使患儿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常规给予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心脏手术经口气管插管77例、经鼻气管插管15例,在机械通气阶段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呼吸模式参数设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菌操作、保护口腔、鼻腔黏膜完整性、病情动态观察与对比是术后机械通气的关键,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各有优缺点.[结论]留置气管插管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患儿渡过早期心肺功能不稳定阶段的主要措施,根据惠儿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使患儿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2.
心脏直视手术后,病人心肺功能尚未恢复,需要带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度过危险期,此时病人的各种需求只能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来表达。有资料表明:81%的病人感觉不能说话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护理人员能采取恰当的措施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对病人早日康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心脏直视手术病人300例,通过对病人的观察,以及插管前后护患之间的交流,总结出这一阶段病人的心理反应和有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复苏关。方法观察并总结102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结果45例出现焦虑、紧张心理,23例出现不安全感,经加强心理护理,皆顺利度过复苏关。结论做好心脏直视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是使患者顺利度过复苏关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和重症监护技术水平发展较快,大多数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患儿,能在儿童期或婴幼儿期接受心脏手术。由于手术复杂,风险大,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入住ICU后均需保留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所以有效的气管插管护理是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2005年1月-2006年3月,我院对217例小儿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发生气管插管意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预防和处理小儿心脏直视术后发生气管插管过深、脱出、阻塞和意外拔除等意外事件,作者分析了该科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发生气管插管意外45例的原因,并总结了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作者认为:避免意外的发生重在预防,一旦发生,要能够正确分析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术后采用正压通气膨肺加喉头喷雾法拔除气管插管(简称拔管)与采用常规边吸引边拔管2种方法对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方法 将50例10kg以下经鼻气管插管行一期心内畸形矫治术的要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正压通气加喉头喷雾法拔管,对照组采用常规边吸引边拔管.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 2组患者拔管后SpO2、呼吸道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正压通气膨肺加喉头喷雾法拔管可预防拔管时SpO2下降,改善通气功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拔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27日 ,我院一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拟在全麻下行髓核摘除术 ,气管插管时发现气道狭窄 ,插管失败。4月3日 ,再次全麻插管 ,并请五官科医师协助于纤维喉镜及支撑喉镜下插管 ,仍未成功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 ,60岁 ,因“腰部疼痛2年伴双下肢放射性麻木2个月”入院。经腰部CT诊为L4~5,L5~S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 ,心电图示轻度ST段改变 ,肝肾功能正常 ,血色素164g/L ,血小板100×109/L,出凝血时间10.6s。3月27日 ,患者入手术室开放静脉 ,测血压18/10KPa,脉搏94次/min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鼻插管、气管切开在重度脑外科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3例重度脑外伤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30例行经鼻气管插管,23例行气管切开,观察血气、置管时间、肺部感染情况。结果:鼻插管在血气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与气管切开相似,并有置管时间短、肺部感染轻、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对于重度脑外伤呼吸衰竭患者,鼻插管术较气管切开术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以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8h为分界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可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心脏术后气管插管及拔管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气管插管及拔管的护理现状,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期间气管插管型号及方式的选择、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预防气管粘膜损伤、拔管指征及拔管时的护理以及拔管后早期的呼吸道护理。认为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