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MRI运动扫描揭示脊髓动态致压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是颈椎病分类中最严重的一型 ,目前国内外脊柱外科学者一致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2 ] 。MRI扫描是检查颈椎最有效的方法 ,但目前颈椎病的检查 (包括CT和X线检查 )多是常规静态检查 ,这对于活动度较大的颈段脊柱而言显然是忽略了椎管内退变结构的动态性致压改变尤其是与脊髓之间的相互动力学关系。颈椎病患者MRI的多角度动态运动扫描则能够显示椎管内诸退变结构对脊髓所形成的动态性损害 ,并希望通过揭示动态状态下脊髓潜在性的压迫因素而达到对CSM较静态检查更早期的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2.
MRI运动扫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致压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张威江  汪桦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2):1134-1139
目的 探讨动态运动MR扫描揭示椎管内退变结构对脊髓的动力性致压作用,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作用。方法 在开放式MR机上,通过颈椎的多角度分次扫描、关节运动扫描和MR透视扫描3种方法检查60例颈椎病患者,分别观察退变结构在常规自然位、前屈位和后伸位时对脊髓的致压作用。结果 (1)椎管内退变结构在颈椎伸屈活动时常形成较自然位更加严重的脊髓压迫征象,而且它们间还有“动态叠加作用”。(2)椎间盘突出(29例)、椎体骨赘增生、椎体错位滑脱(7例)、后纵韧带增厚(36例)等在前屈位时常较自然位形成更明显的混合性致压物。(3)34例患者的退变黄韧带在后伸位时皱折凸入椎管,凸入黄韧带又可与脊髓前方致压物形成“钳夹效应”而严重压迫脊髓(9例)。(4)14例患者在伸屈活动时加重椎体的错位滑脱。(5)硬膜囊前间隙在前屈位(41例)和后伸位(16例)时较自然位变小;囊后间隙后伸位变小见于43例,前屈位对其影响较小(4例)。结论 颈椎病患者动态MR扫描不仅从形态上而且能从致病作用上显示出早期的、潜在性的、动态性的脊髓致压因素,从而起到较静态扫描更早期地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外伤后脊髓空洞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后脊髓空洞症与原发性脊髓空洞症不同 ,为探讨其机制、诊断和治疗 ,我们将我院 1984年以来手术治疗的外伤后脊髓空洞症 32例分析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例中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14~ 5 5岁。原发性脊髓损伤位于颈段 19例 ,胸段 5例 ,胸腰段 8例。空洞多位于原发损伤的平面 ,累及单个脊髓节段 11例 ,向上或向下累及多个脊髓节段2 1例。外伤后出现症状为 5个月~ 2 0年。均有肢体疼痛、麻木、无力、下肢肌张力增高、分离型浅感觉障碍。其中 ,仅累及上肢 12例、下肢 5例、上下肢均受累 15例 ,合并大小便障碍 6…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例脊髓空洞症的分析,着重介绍了病变在高场MRI上的表现,并进行了分类:(1)交通性5例,(2)占位性6例,(3)外伤性2例,(4)特发性7例。证明高场MRI分辨力高,不仅能全面显示脊髓空洞,尤其是微小空洞的诊断更加明确。本文对各种病因学进行了介绍,并对病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对颈椎病的影像学征象的准确诊断一直是影像学界多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问世,使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罕见的多发性脊髓结核瘤伴脊髓空洞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20岁,因双下肢功能障碍、截瘫伴大小便失禁4年人院。患者2000年初因头痛、头晕伴流涕等不适症状就诊当地医院,怀疑“感冒”。虽经对症处理但无缓解,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且病情逐渐加重发展至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诊断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给予正规抗痨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可搀扶下床活动。回家后未能坚持全程足量用药,病情反复,再次出现双下肢瘫痪,4年来结核病已治愈,但双下肢仍不能活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根据脊髓空洞症MRI的表现将其分类并观察其特点与疗效情况.方法:对123例脊髓空洞症患者(保守治疗观察81例、手术42例)临床及MRI表现进行病因分析.结果:123例脊髓空洞症患者中有66例单纯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12例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及颅底发育畸形,3例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及纵裂畸形,3例合并脊椎侧弯及后凸畸形,9例合并脊髓脊膜彭出;11例合并肿瘤;12例有外伤史、其中6例脊椎骨折;7例合并脊髓拴系、圆锥低位.结论:MRI能直观全面显示脊髓空洞症范围和程度以及致病原因,为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手术方法较多 ,但疗效各异。我院于 1998~2 0 0 1年采用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体下疝切除、硬脑膜扩大修补治疗此病 32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例中 ,男 11例 ,女 2 1例 ;年龄12~ 5 9岁 ,平均 32岁。均有双上肢痛温觉减退 ,双手掌肌肉萎缩 2 2例 (70 0 % ) ,其中爪状手 16例(5 0 0 % ) ,手臂肌肉萎缩 12例 (38 0 % ) ,手臂烫伤9例 (2 9 0 % ) ,下肢乏力 4例 (13 0 % )。本组术前均行MRI检查 ,空洞长度超过 5个椎体 5例(15 6 % ) ,3~ 5个 2 0例 (6 2 % ) ,…  相似文献   

11.
产妇,28岁,70kg,妊娠39 1周G4P0LOA待产入院,因胎儿宫内窘迫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自诉12岁时曾诊断为脊髓空洞症,经多方治疗病情已趋于稳定,查体:产妇身体以正中矢状线为界表现为左侧肢体温痛觉消失,肢力正常,运动功能正常。入室后测:血压110/65mmHg(1mmHg=0·1333kPa),心率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氧饱和度100%,开放静脉,硬膜外穿刺取L2~3作为穿刺点,穿刺顺利,证实在硬脊膜外腔后,向上置管4cm,试验量为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全脊麻和局麻药毒性反应征象,血压无明显变化,麻醉出现平面,右侧麻醉平面达T10~L4,左侧肢体温…  相似文献   

12.
13.
脊髓空洞积水症的MRI(附6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63例脊髓空洞积水症(SHM)的MRI表现,并分析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与SHM发生率间的关系。63例SHM中42例伴有Arnold-ChiariI型畸形(ACM-1),占67%。结果表明:MRI能很好显示SHM隔膜和流空效应(FVE),不仅能有效诊断SHM并可随访其疗效。FVE易见于较大空洞中。隔膜和FVE发生率以伴有ACM-I和脊柱外伤者较高。SHM发生率与ACM-I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成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MRI技术,研究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证实的Chiari Ⅰ畸形55例,其中7例经手术治疗。用Siemens 1.0T MR扫描仪,对脊髓和后颅凹进行矢状和横断面扫描,选择SE T_1WI和T_2WI成像序列。结果:55例Chiari Ⅰ畸形患者中,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为6~25mm,平均9mm。合并脊髓空洞症42例(76%),其中30例(71%)有脊髓增粗,这多发生在无间隔的空洞中。呈“串珠样”改变者,脊髓径正常或变细。小脑扁桃体下疝的长度与脊髓增粗和脑室扩大无相关性。经手术治疗的7例中,5例扁桃体下疝消失,2例症状改善。1例复发。结论:MRI技术可以对Chiari Ⅰ畸形和脊髓空洞症患者提供术前影像学诊断,并可进行术后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5.
“Y”形硅胶管引流治疗颈胸脊髓空洞症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形硅胶管引流治疗颈胸脊髓空洞症9例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外二科关家文,冯承泉,孙海涛,王相如(济南250101)关键词硅胶管,引流,脊髓空洞症作者自1994年4月以来在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基础上,用自制的"Y'形硅胶管行空洞一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严重...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3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萎缩1年余”于2004年4月来诊。2002年10月起无诱因感左上肢抬举费力,11月右上肢抬举费力,12月双手力弱,左侧重。颈段MRI:Chiafi畸形并C1~4脊髓空洞形成。2003年1月9日行枕骨大孔减压 颈髓空洞引流术,术后MRI显示空洞明显减小,但症状无改善。2003年3、4月份双上肢无力加重,5、6月份双上肢萎缩,伴肉跳,9月臀部及双下肢近端出现肉跳,双上肢不能抬举,10月呼吸费力,12月双下肢无力、萎缩。胸段、腰段MRI:未见异常。肌电图:广泛神经源性损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三才封髓丹治疗脊髓空洞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和(或)延髓变性疾病,目前病因未明,病理特征是髓内有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障碍、长传导束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病因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先天性血管疾患、脑脊液动力学异常及外伤等有关。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疗效与常规针刺疗法、中药疗法对照观察分析,发现针药结合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malformation,CM),系先天性脑发育异常,以Ⅰ型(CM1)最常见。本文通过分析经手术的116例CMI临床和MRI所见探讨其与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之关系。1资料116例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7~65岁,平均30.1岁;其中16~35发病者92例;病程3个月到23年,平均5.5年。首发症状:感觉障碍173例,运动障碍16例,头疼头晕18例(枕部疼),少汗8例,咽部异物感、手指抽搐和夏科氏关节各3例;3例有外伤史。2结果2.1神经系统所见:感觉障碍103例,温痛觉与轻触觉分离62例(其中9例伴深感觉障碍),各种浅感觉减退29例,各种感觉减退12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不同牵引方向对颈椎间盘突出症 (PCD)的颈椎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借助MRI影像扫描分析不同牵引方向对突出间盘的运动、脊髓受压指数、椎间隙的变化及伴有变性病例的影响。结果 :各种牵引方向对间盘突出的作用是不同的 ,屈曲牵引使间盘部分还纳最为明显 ;脊髓受压指数在屈伸方向牵引最低 ;伸展牵引时间盘突出缩小组的后缘椎间隙减小明显 ;屈曲牵引时间盘缩小组与无变化组的后缘变化差异不大 ,两种牵引方向对前缘影响均无差异 ;各种方向牵引伴有变性者的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 :PCD改变了正常椎关节的微细形态结构 ,对常规牵引方向的规律宜灵活运用 ;脊髓受压指数比间盘突出大小更能反映脊髓受损的实质 ;牵引对伴有变性者影响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