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鸣川  张光太 《沈阳医学》2001,21(10):175-176
目的:该项研究试图确定对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餐馆的日常性监督在预测食源性疾病爆发方面的作用。方法:以1995年有食源性疾病爆发监督报告的餐馆为病例组(n=51),以随机抽取的无食源性疾病报告的餐馆为对照组(n=76),进行对比;结果:就整个检查结果或关键违规项目的平均数来看,病例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只有一项关键性违规即害虫的存在与爆发相关联(OR=3.3;95%可信区间为1.1,13.1);结论: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的餐馆检查结果不能预测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如果该如果能够代表其他地区的情况,检查项目可能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微生物的监测是全球性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工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使得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食品可作为载体传播各类食源性病原,增加某些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危险性.其种类也在不断变化,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面临各类危害健康因素的挑战.尤其是2003年春季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以及稍后东南亚等国家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对社会所造成极大的恐慌和危害,再次让人们感受到食源性疾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所构成的威胁,也向政府及医疗卫生部门提出了警示.在面临疾病事件时,如何快速准确地收集信息,制定干预方案,直接关系到危机处理的成败.因此,疾病监测成为解决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2006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就诊腹泻病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以有效控制南宁市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方法对2006年5月~12月在瑞康医院、南宁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腹泻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采用个案调查方式和采集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并对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8~10月,病毒性食源性发病高峰期10~12月。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是南宁市2006年主要的病原菌。结论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顺河区饮食行业有较快的发展 ,为方便群众饮食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部分饮食行业由于消毒设施不健全 ,餐具保洁设施差 ,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原因造成餐饮具污染 ,食源性疾病传播与流行。为了解顺河回族区饮食业公用餐具消毒的整体水平 ,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 ,对 1997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连市就诊腹泻病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以有效控制大连市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方法对2012年夏季在中心医院腹泻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采用个案调查方式和采集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并对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集的425份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的检出率是:29.65%;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是:6.12%;诺如病毒未检出.结论大连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342-343
[目的]调查延吉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状况.[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延吉市卫生监督部门收集存档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状况资料,分别对食源性疾病发生场所、季节及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4年间延吉市发生食源性疾病人数为202人,死亡1人;7~9月份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3月份;发病以植物性因素为主;发病场所以集体食堂居多.[结论]延吉市需要加强冬季植物性因素引起的食品污染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郑州市城市居民食源性疾病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合理开展食源性疾病宣教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8—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心城区2个调查点居民,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食源性疾病知识和来源、行为态度的掌握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有效调查545人,食源性疾病总知晓率为40.9%。其中19~≤40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59.6%);文化程度越高食源性疾病知晓率越高;年家庭人均收入水平5 000元以下居民食源性疾病的知晓率较低;职业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1.4%和70.8%。24.7%的居民非常关注食源性疾病的相关安全问题;66.8%的居民错误认为“食源性疾病”就是食物中毒;35.9%的居民认为“夏季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58.3%的居民错误认为“控制食品污染”不能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结论 郑州市城市居民对食源性疾病认识不够,知识掌握程度不足,今后要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薄弱环节的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有效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人类社会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安全性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由食品污染造成的急性或慢性中毒事故也屡有发生。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二恶英事件、李斯特氏杆菌污染、可口可乐的二氧化碳污染、食品中“苏丹红”致癌事件、瘟鸡引起的禽流感蔓延、疯牛病以及近期发生在北京的“福寿螺”事件、发生在美国的袋装菠菜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等等,均引起了全球的食品恐慌,如何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做好食品安全,保护人类健康,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几年来,全球有数亿人因为摄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而生病,许多食源性疾病相继地出现,甚至使大量人群受罹。食源性腹泻仍然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成为发展中国家婴幼儿主要死因之一,据估计5岁以下儿童每年有15亿人发生腹泻,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300万,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不但增加了额外负担,还消耗了有限的卫生资源,这在发展中国家极为严重。在我国,猪肉中“瘦肉精”引起多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与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曝光”,再加上媒体所报道的谷类食品和腐竹中的“吊白块”,水产品中的甲醛等新闻,引起了空前的广泛关注。“我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安全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我们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的数千人食物中毒事件中,大部分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毛蚶引起食源性甲型肝炎的大爆发,累及30万人。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爆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1999年在宁夏发生的沙门氏菌污染肉品引起人食物中毒,发病人数上千。而近年来,世界各地均已出现了许多极其严重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食品生产和流通发生改变,食品本身存在的致病因素成为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客观因素,人们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成为食源性疾病流行的主观因素,食源性疾病防范业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紧迫的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我县近10年来(2001-2010)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寻找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控制因素.方法 对引起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及其来源、主要污染食物、发生季节进行分析.结果 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有28起检出病原菌,18起由致病性弧菌引起,占64.29%,食物中检出的88株病原菌有84株是从熟食间样品中检出,占95.45%,夏秋季节的发病率占全年的89.47%.结论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危害因素是致病性弧菌,其次为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冷菜是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操作间卫生管理、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培训;夏秋季节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苏州市单位食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规律、特点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15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5年苏州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其中单位食堂(含盒饭配送)204起,涉及发病人数4736例,入院1027例,无死亡病例。暴发高峰位于5-9月份,历年来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查明致病因子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19起,其中微生物引起的占62.2%(74/119),动植物毒素引起的占30.3%(36/119),化学毒物引起的占6.7%(8/119)。我市单位食堂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因子为副溶血性弧菌、红细胞凝集素和组胺,食物加工不当与交叉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单位食堂单独分析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特征及规律有利于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堂加工制作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加工中的污染,规范加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各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减少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在北京市平谷区辖区内抽取8类180件食品,监测食源性致病菌和大肠菌群等10个微生物指标。结果 2014年北京市平谷区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6.7%(12/180),共检出3种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3%(4/120)、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20.0%(6/3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4%(2/140)。结论北京市平谷区食品中有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2006~2007年采集全市5个区7类食品,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和2007年度工作手册,检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空肠弯曲菌等6种致病菌。结果在两年中共采集7类共624份食品,检出致病菌67株,总检出率为10.74%。在6种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孤菌检出率为最高(13、0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32%)。在7类食品中,以动物性水产品污染率为最高(32、61%),其次为生禽肉(26.67%);速冻米面、生畜肉、熟肉制品、蔬菜、非发酵豆制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长沙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危,但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许多国家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由于环境和人口统计学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食品贸易的全球化、都市化、新的食品生产方式、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等因素,降低了食品安全性,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新食源性病原体感染不断出现。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都严重地损害人类的健康,也给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因此,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国际上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源性疾病是指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致病因子(病原体)所造成的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食源性疾病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卫生保健问题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卫生体系相对完善的美国来说,每年仍有数百万的人患上食源性疾病,直接导致9000余人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深圳市10个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8年深圳市62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地区、初步诊断、食源性疾病种类等。结果 2012—2018年期间,共上报病例254 223例次。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低,为7.26/万,至2017年达最高,为61.86/万,2018年发病率又降至2014年的水平;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20∶1,男性患者的总数量多于女性患者,2015—2018年中,2016、2017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8月份的就诊病例数最多,占9.77%,4月份的就诊病例数最少,占6.58%;平均发病率最高的行政单位(区)为南山区,年均发病率为36.70/万,最低为盐田区,年均发病率3.30/万;各年龄组中,31~40岁的病例数最多,占29.01%,发病人数最少的年龄组为71岁以上组,占1.40%;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类型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占比最高,为88.66%,有毒动物性食源性疾病占比最低,为0.03%。不同行政单位内的食源性疾病各种类型发生率基本一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均最高。结论 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具有时间性、地区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及监督管理,并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河北省急性胃肠炎社区人群调查和哨点医院监测数据,了解河北省急性胃肠炎发病及食源性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4个试点市开展为期12个月的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社区人群入户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 832人,急性胃肠炎患病率为2.3%,病例就诊率为46.2%,就诊病例中标本采集率为30.0%,推算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是825 117人/年。肉与肉制品、果蔬类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家庭和街头餐点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场所。结论食源性疾病是河北省重要的疾病负担,应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强化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校园是人口集聚的地方,经常会突发一些疾病,如,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疾病是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又是校园里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吸食不干净的水或食物而引起感染或中毒的疾病。由于学校人口众多而且比较集中,易发生食物中毒,对于食物中毒这类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一系列食品原料的化学污染、畜牧业中抗生素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使食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在发达国家,每年大约30%的人患食源性疾病,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食品安全问题为全世界所关注。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食品安全被确认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2001年WHO又在日内瓦召开食品安全战略规划会议,起草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草案。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等。  相似文献   

19.
餐具消毒保洁是餐饮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食品有着重要作用。据资料统计显示,由于餐具不洁等因素造成的食物交叉污染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占了近1/3的比例。国家卫生部在2006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计划中,把餐具消毒环节作为一项重要的整治内容。为防止学校食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了解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2006年我们对南昌市部分高校食堂餐具进行了采样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4~2017年包头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为包头市食源性疾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从包头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2014~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17年包头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2156例,其中男性1125例,女性1031例,男女比例为1.09:1,无死亡病例。0~10岁年龄组报告病人最多,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占总报告人数的32%。开展病原学检验的951份标本中检出阳性70份,阳性检出率7.36%。结论夏秋季是包头市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致病的主要微生物,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知识宣传,提高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