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炎Ⅱ号联合利多卡因灌肠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抗炎Ⅱ号联合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抗炎Ⅱ号保留灌肠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肠内保留时间达2h以上例数、痊愈率、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炎Ⅱ号联合利多卡因保留灌肠能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减少复发,经济、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2.
王磊  潘文  田莉 《新中医》2017,49(4):94-96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海琼  诸小丽  孙云  季双双  左扬 《新中医》2021,53(10):139-142
目的:观察中药饼石蜡泥外敷结合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饼石蜡泥外敷。2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减少更明显(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2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饼石蜡泥外敷结合清热活血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能促进中医证候改善,且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内服联用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保留灌肠和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与西药的治疗效果接近。结论: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戴晓琴 《新中医》2014,46(12):120-12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86%,对照组为76.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健康状况、日常活动、自我感觉、生存质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17.98±3.15)天,复发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24.18±5.79)天,复发18例,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血府逐瘀加减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可靠,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藤合剂联合化瘀散结灌肠液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湿热瘀阻型CP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红藤合剂治疗,治疗组予红藤合剂配合化瘀散结灌肠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妇科检查评分、B超下盆腔积液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7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妇科检查评分的减少均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③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盆腔积液量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④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均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红藤合剂联合化瘀散结灌肠液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河北中医》2012,34(7)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玉锋  张炜  高明霞  杨柳 《新中医》2018,50(7):126-128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汤。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4%,对照组总有效率8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81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抗生素疗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39例单用抗生素疗法。治疗10天后评估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治愈34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10例,无效23例。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疗法,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藤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超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塌渍+灌肠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局部体征改善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臭氧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臭氧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臭氧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并配合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对照组24例,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3.3%(P<0.05)。结论: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并通过精心的护理和严密观察,疗效确切,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氟罗沙星联合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遵循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氟罗沙星联合应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氟罗沙星联合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妇科二号合剂口服+黄桂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制妇科二号合剂口服+黄桂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克肟分散片0.5g,bid po,奥硝唑分散片0.5g,bid po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治愈26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炎症,消除包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艺清 《光明中医》2014,(9):1981-1982
目的观察清瘀方熏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8月于我科住院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中药内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瘀方熏蒸下腹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为72.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瘀方熏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妇人止痛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采用妇人止痛方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对照组为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人止痛方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79-2581
目的:评估自拟中药克炎灵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瘀型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克炎灵水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36例采用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的方法治疗;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两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的改变及临床体征的改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及临床局部体征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克炎灵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慢性盆腔炎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中药灌肠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情况发生率、炎症控制时间以及血液检验报告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RS)以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炎症控制情况以及血液检验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采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中药灌肠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