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刺风府、哑门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府、哑门穴是治疗中风、舌缓不语、半身不遂、头痛、癫狂、痫证等的常用穴,但因其深部为延髓及脊髓,并与脑脊髓的血管关系密切,古书记载此两穴只能刺3~4分深,而且深刺也确有过一些事故发生,因此,虽然深刺对某些疾病疗效较好,但多数人不敢深刺。为此,特将解放以来深刺风府及哑门穴的有关资料作一综述,从而提出深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供参考。一、深刺风府、哑门穴的临床应用一些单位或个人深刺风府、哑门穴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灵枢·官针》的“齐刺”与“傍针刺”为依据,对32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多针刺一穴刺法,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取穴:主穴:阿上穴(肱骨外上髁压痛点)。配穴:曲池、足三里、肘髎、天井、尺泽。 2.针刺方法:针刺主穴时取曲肘式,先找准压痛点,进针透皮后,采用烧山火手法,分三部由浅入深,反复操作,待患者肘部有温热感后,留针于深部,然后再此穴周围针向病灶另刺3至5针,使各针尖均达痛点。酌情循经(手三阳经为主)先取1至2个配穴。轻症或重症后期采用傍针刺  相似文献   

3.
醒脑开窍法是我市著名的针灸专家石学敏教授研究发明的针刺方法,用于治疗“窍闭神匿”的各种心、脑神志病,尤其是中风及其后遗症,有其独特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石氏[1]的醒脑开窍法,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取极泉、尺泽、委中、合谷。操作时,先刺双侧内关,直刺1~1.5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术1分钟。继刺人中,向上斜刺鼻中隔,用雀啄法,使之流泪或眼球周围充满泪水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1~1.5寸,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循经离原穴1寸处进针0.5~1寸,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抬腿取穴,进针1~1.5寸,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合谷针向三间穴处,提插泻法,以患侧食指抽动3次度。  相似文献   

4.
安全针刺风府、哑门、风池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许多针灸学者临床经验证明 ,针刺风府、哑门、风池对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李定明等针刺风府、哑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1 2 5例 ,总有效率达 99 2 %。对脑出血进行对照研究表明 ,针刺风府哑门穴组有效率为 83 6% ,不针刺该两穴对照组有效率为 37%。风府哑门风池三穴的深部为高位颈髓 ,紧邻生命中枢———延髓 ,如果针刺过深或方向不当 ,会发生医疗意外。近二十年来 ,国内学者对风府哑门风池三穴的安全进针角度和深度做了许多临床和基础性研究 ,现综合如下 :1 针刺风府、哑门穴临床及解剖学研究1 .1 临床研究 李定明等对 1 97例脑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T螺旋扫描影像,实体观察临床芒针深刺腰夹脊穴时针体与肌体相关组织的关系,从而综合分析芒针深刺腰夹脊穴的安全因素。方法:选择芒针深刺腰夹脊穴治疗的病例,进针完成后不出针实时做CT螺旋扫描,观察研究针体周围的组织结构,并分析安全因素。结果:本组30例,针刺深度75~100 mm,均可见有针体穿过腰部组织,其中多见针体接近腰脊神经根,明确针尖与相关腰脊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结论:芒针深刺腰夹脊穴产生肢体放电感时,与针体刺激腰脊神经根有关,同时遵芒针操作原则(缓慢进针、小幅捻转、忌提插),深刺腰夹脊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腰突穴针刺深度CT扫描定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腰段经验穴腰突穴深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深度与角度。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对腰突穴的进针深度、角度与相关组织层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当垂直进针至得气时,测得进针深度为73mm,针尖所在位置相当于椎间孔外口,此即为最佳进针深度与角度。结论:垂直进针并适当深刺至腰突穴深部的椎间孔外口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宜深度。  相似文献   

7.
“痖门”亦名舌横、舌厌、瘖门等,位于头后发际宛宛中,在“风府”穴下半寸处,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间。历代各家对痖门穴都不主张深刺,而有的书上还告诫人们禁止深刺。如《医学入门》“刺四分”,《针灸大成》“素註针四分,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风府穴治疗不同疾病的操作手法。方法:以风府穴为关键词,通过对CNKI和维普30年有关风府穴的操作手法文献的检索,共检出31篇,涉及32条,对风府穴的临床操作手法进行概述。结果:临床上风府穴多单穴应用或配伍风府、哑门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病症。所有文献都专门注明风府的刺法,直刺或斜刺,一般针刺深度为0.5~1寸,针刺方向向口腔或下颌方向,针刺时注意守神,手法宜轻巧。不捻转,不提插,不留针或留针时间不超过15 min。结论:风府穴是临床危险穴位之一,针刺操作手法对于安全性和针刺效果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风池穴针刺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为临床常用穴,因其深部紧邻生命中枢-延髓,因而具有危险性.分析近年来对该穴从解剖学方面、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指出,针刺该穴首先要掌握穴下解剖结构,谨慎针刺,并建议在临床常规针刺时还是以针向鼻尖方向为准,进针深度为0.5~1.0寸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风府穴治疗不同疾病的操作手法。方法:以风府穴为关键词,通过对CNKI和维普30年有关风府穴的操作手法文献的检索,共检出31篇,涉及32条,对风府穴的临床操作手法进行概述。结果:临床上风府穴多单穴应用或配伍风府、哑门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病症。所有文献都专门注明风府的刺法,直刺或斜刺,一般针刺深度为0.5~1寸,针刺方向向口腔或下颌方向,针刺时注意守神,手法宜轻巧。不捻转,不提插,不留针或留针时间不超过15 min。结论:风府穴是临床危险穴位之一,针刺操作手法对于安全性和针刺效果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选穴:颈部前屈或后伸障碍者,取阴谷穴;左或右旋转障碍者,取手三里穴;左侧弯或右侧弯障碍者,取中渚穴。操作:患者仰卧,针阴谷穴,使膝关节保持屈曲120度,取3寸长毫针,垂直进针,针尖达皮下后向膝关节内侧斜刺,行轻捻徐入导气法,当曲泉穴下扪及针尖时,停止进针,重刺激出针,出针后嘱患者做颈椎前屈或后伸运动,幅度由小到大,10分钟即可;针手三里穴,屈肘关节90度,将前臂放于胸前,掌心向胸,取3寸长毫针,沿尺、桡骨中间进针,当针尖透至对侧皮下时停止进针,重刺激后将针提至穴位皮下,肘关节保持不动,掌心翻向头侧,针尖分别取向上30度和向下30度角,向桡…  相似文献   

12.
我院采用“针穴封闭”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三十二例,效果显著。 1.技术操作:首先选好穴位,用5——10cc的注射消毒器一具,将0.2——0.5的普鲁卡因溶液2——5毫升,注射于穴位的皮膚下或肌肉内(深度按针灸规定)。注射前用75%的酒精或(?)酒局部消毒,注射时,用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先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应用弹刺无痛进针法每收佳效,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左手用无菌干棉球,轻捏针身,按直刺、斜刺、平刺的要求,将针身与皮肤的角度调为90°(直刺)、60°(斜刺)、15°(平刺),用右手中指、指甲对准针尾,轻快一弹,将针迅速弹入皮下,再按深浅要求,分2~3次弹到一定深度,然后进行各种补泻手法的操作,或补、或泻、或留针或出针。这种进针方法选穴准,速度快,无感染,病人感觉不到疼痛,易于接受,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进针。尤其对初次接受针刺的病人更佳。由于它将弹法用于进针,易  相似文献   

14.
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进针方法均用常规进针法,针入皮肤后卧针,针尖指向止穴,慢慢推进,不可提插或捻转,最佳者是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部位不宜过深。根据两穴的距离选针。所选穴位为患侧:水沟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丝竹空透太阳、阳白透鱼腰;地仓透巨 、丝竹...  相似文献   

15.
眼针针刺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我院40余年眼针临床应用的经验,分析眼针疗法在进针、出针及针刺过程中的针刺手法,解析眼针针刺要领,明确眼针基本针刺手法.彭老进针时强调稳、准、快,不用提插、捻转、开阖等手法;田维柱强调“进针柔和、透皮不痛、得气明显、注重感传”;针刺操作要点为“展”“分”“疾”“缓”;基本操作方法为眶外平刺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风府穴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府穴属督脉,风府出于《素问·骨空论》:“大风颈项痛,刺风府。”《甲乙》别名“舌本”;《千金》名“鬼枕”、“鬼穴”;曹溪《本事方》名“惺惺”。《甲乙》以其为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针灸聚英》作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它是临床上常用的腧穴之一,用于治疗中风、舌强、失语、癫痫等症。近年来以针刺风府穴为主治疗脑血管病获得了显著疗效。它位于人体头颈部,与颅脑中的延髓、椎管中的脊髓相邻,并与脑脊髓血管关系密切,由于其所处位置特殊,在针刺时如果操作不慎,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错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及局部针刺治疗方法中的临床优势方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有假性延髓麻痹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阿呛穴速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溶栓、调脂、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等西医治疗基础上,阿呛穴速刺组直刺"阿呛穴"8~12mm,至针下有落空感后,再缓慢进针约2mm患者出现咳嗽,即刻出针,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20次;常规针刺组取廉泉穴,针尖向舌根部,刺入约40mm,行捻转手法,使舌根部有酸胀感后留针30min,每天1次,共治疗20次。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阿呛穴速刺组的痊愈率为80.0%(32/4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55.0%(22/40,P0.05);阿呛穴速刺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常规针刺组为90.0%(36/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局部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有效,"阿呛穴"速刺法在痊愈率方面优于常规针刺廉泉穴。  相似文献   

18.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配合肩关节运动治疗肩周炎1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耳针沿皮透刺配合肩关节运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以耳穴中的肩—锁骨为主穴 ,以肘—肩、颈椎为配穴 ,进针后在留针期间让病人反复地活动患部肩关节。结果 :治疗观察 1 2 4例总有效率为95 %。提示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是治疗肩周炎快速、简便、显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急性喉炎是耳鼻咽喉科比较常見疾病之一。由喉炎所引起的声音嘶哑,尤使患者精神上非常苦恼,自用磺胺剂、抗菌素治疗,仍未能使我們滿意,經采用針刺治疗4例全癒,特此报导,以供医界同仁作进一步研究参考。一、針治方法 1.取穴以痖門、通里、风池、天柱、天突为主,随症配用其他穴位,如例2患有风湿性关节痛,我們曾加用足三里、梁邱等穴。 2.各穴針刺,均采用强刺激多臥針的鎮靜手法,每次进针时找到痠、麻、胀、重……等感觉后,留針20——30分钟,每隔3—5分钟进行运針一次,以便增强刺激,巩固治疗作用。 3.在針刺通里时,以横刺效果为最佳(前臂水平仰掌针与尺骨正中边緣通里穴处成垂直刺入)这样在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精神病的方法,自1956年春季通过河北省卫协会作了试点治疗工作,初步证明它的疗效相当高。但是,因为所刺的“风府”穴靠近延髓的生命中枢部位,所以决不允许没有在实际临床中系统学习和观察过的针灸医生们滥行尝试的。茲特将本文刊出,以资引起同志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