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在受体水平探讨神经与内分泌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反应方法研究了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亚型在前脑的分布与共存。用小鼠抗雌激素受体血清和兔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亚型血清分别孵育或共同孵育切片,ABC 法显示前者的反应产物呈粉红色(或棕色),后者呈黑色。结果表明,两者在大脑皮质和下丘脑都有较广泛的分布,后者除神经细胞外,还分布于侧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在双重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可见3 种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亚型阳性细胞和双重反应阳性细胞。双重反应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因部位而不同。以上结果提示:雌激素和谷氨酸可通过共存于同一神经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在信使、基因和转录水平相互作用,调节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 B在发育过程中的大鼠海马 CA1和 CA3区的分布 ,本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 A BC法研究了生后几个时间段的酪氨酸激酶受体 B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其免疫阳性产物仅出现在神经元胞体中且只位于胞浆 ,胶质细胞中未见分布。生后零天组偶见免疫阳性细胞 ;生后 5天组免疫阳性细胞较生后 0天组明显增多 ,但分布也尚较少 ;生后 10、15、2 0、30天 4组免疫阳性细胞呈明显的逐渐增多趋势。成年组的免疫阳性细胞与生后 30天组无明显差别。本实验结果提示 :发育早期大鼠海马 CA1和 CA 3区锥体细胞产生酪氨酸激酶受体 B,并通过对它的分泌调节 ,控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的作用 (突触的发生、发育、维持及神经元损伤后修复等  相似文献   

3.
成年大鼠基底前脑存在一个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 观察Nestin免疫活性在成年大鼠基底前脑中的表达和分布 ,并探讨其与胆碱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成年大鼠基底前脑的切片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及其与ChAT ,NADPH d双标染色。结果 在成年大鼠基底前脑的隔斜角带复合体有一个连续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带 ,胞体较大 ,梭形或多极形 ,有 2~ 4个突起。双标染色显示 ,Nestin阳性神经元与ChAT ,NADPH d阳性神经元间杂分布 ,大多数不呈交叉反应 ,只有少数 ,约 10 %呈双标染色。结论 成年大鼠基底前脑存在一个有别于胆碱能神经元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 ,其化学属性和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都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多为多极形.排列较密,由吻侧向尾侧数量逐渐增多;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形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但数量较少,且由吻侧向尾侧数量相对稳定。通过双重反应证明,基底前脑神经元包括着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以及两者共存的神经元等三种类型。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形态上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其数量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前由+1.0水平,它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70%,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50%;但到前连合水平则仅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20%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40%。本文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一氧化氮合酶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意义以及此二种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部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多为多极形,排列较密,由吻侧向尾侧数量逐渐增多;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形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和神经元相似,但数量较少,且由吻侧向尾数量相对稳定。通过双重  相似文献   

6.
成人基底前脑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怀宇  徐杰  姚志彬 《解剖学报》2003,34(3):256-260
目的 探讨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在人基底前脑内的分布规律及化学特性。方法 采用nestin331B、10C2、Rat 401抗体显示人基底前脑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并应用NSE、p75NGFR、ChAT、GFAP抗体分别对nestin免疫阳性细胞进行了双标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同时还应用NADPH-d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成人基底前脑有一个连续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带,胞体较大,呈卵圆形或梭形,有1~3个突起,分布于隔核、斜角带核、Meynert核、无名质及杏仁核群。双标染色显示,nestin阳性细胞被NSE抗体标记,并与ChAT、NGFR、NOS阳性神经元间杂分布,多数不呈交叉反应。约28%nestin免疫阳性细胞为ChAT阳性神经元,15%为NGFR阳性神经元,6%为NOS阳性神经元。此外,透明隔及隔区靠近软膜处有少量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其形态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不与GFAP有交叉免疫阳性反应。结论 成人基底前脑存在一个有别于ChAT、NGFR、NOS神经元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簇,其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卵白素-生物素-HRP复合物(ABC)法,以二氨基联苯胺(DAB)为呈色剂,观察高亲和性的神经营养物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即TrkA, TrkB和TrkC在大鼠Scapa神经节(前庭神经节,VG)中的分布。结果显示,许多VG神经元分别对3种Trk受体呈阳性反应,受体位于神经元胞体。每一种Trk受体的反应强度在不同神经元间有区别,有弱、中等和强反应之分。对同一种Trk受体而言,阳性神经元的大小不等;统计结果显示:TrkA, TrkB和TrkC阳性神经元平均面积分别为330.8±7.6, 303.89±10.6和355.05±8.3μm2。该研究结果为Trk受体在VG内发挥维持神经元存活、保持其形态特征等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受体水平探讨神经与内分泌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反应方法研究了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的在前脑的分布与共存,用小鼠抗雌激素受体血清和兔抗代谢谷氨酸受体I亚型血清分别孵育或共同孵育切片,ABC法显示前者的反应产物呈粉红色(或棕色)后者呈黑色,结果表明,两者在大脑皮质和下丘脑都有较广泛的分布,后者除神经细胞外,还分布于侧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在双重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陈鹏  李金莲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4):328-332,T056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和三重反应技术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内GABAB受体和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 (PAG)的共存关系 ,以及谷氨酸脱羧酶 (GAD)样阳性终末与此二者共存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证明 :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内可见大量 GABAB受体样和谷氨酰胺酶样免疫阳性神经元 ,在吻尾方向上几乎亘其全长出现 ,多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许多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神经元同时呈 GABAB受体样免疫阳性 ,这种双重阳性的细胞约占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阳性细胞的 85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密集分布的谷氨酸脱羧酶样阳性终末聚集于 GABAB受体样和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样双重阳性的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胞体周围 ,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 ,GABA能投射至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神经终末可能通过 GABAB受体对谷氨酸介导的口面部本体觉信息的传递发挥抑制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双重免疫染色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了大鼠孤束核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神经末梢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呈棕色,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在孤束核的尾侧部、连合亚核的腹外侧部及背侧周边区观察到蓝绿色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和棕色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其中一些神经元内两者共存。电镜观察结果: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质内有棒状或卵圆形的电子密度较高的吲哚-β-半乳糖苷酶反应产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末梢内见到电子密度较高的DAB反应产物以及清亮小泡和颗粒小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末梢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之间形成对称性轴一体突触。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中枢神经元内免疫神经内分泌物质的共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长庚  刘庆莹  魏瑛  马春玲  郝建东  晏平 《解剖学报》1999,(2):100-102,I001
研究白细胞介素-2,代谢型谷氨酸体1亚型和雌激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表达,证实它们共存的可能性。方法使用种属性异性1抗的免疫细胞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相邻的两张连续切片上证实大鼠大脑皮质,延髓和脊髓内上述3物质的共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基底前脑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方法 先用荧光素逆行追踪法显示基底前脑内投射至海马的荧光素标记神经元,观察摄片后再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荧光照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照片,辨认荧光素和nestin双标神经元。结果 在基底前脑注射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的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均存在荧光素标记细胞,其中一部分为nestin免疫阳性。在MS、vDB和hDB,双标细胞占逆行标记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3%、25%和20.6%;占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6%、15.7%和16.3%。结论 大鼠基底前脑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向海马投射。提示在基底前脑有一个平行于隔-海马胆碱能投射和GABA能投射的第3条通路。  相似文献   

13.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海马NSCs,行BrdU标记。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NSCs,同时侧脑室注射BDNF,2周后行nestin和BrdU/NF、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染色,4周后行Y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神经营养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发现,移植后NSCs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且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组大鼠胆碱能神经元数在内侧隔阂(MS)和斜角带(VDB)分别减少64.3%和49.3%,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移植组神经元数下降34.1%和27.6%较损伤组有改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神经元数减少15.1%和18.6%,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NGFR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提示,BDNF和NSCs移植的联用较单独使用NSCs或BDNF更好地改善老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鼠Meynert基底核TrkA和ChAT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Trk A在大鼠 Meynert基底核的分布及 Trk A、Ch AT免疫反应神经元的生后发育及两者表达的相互关系。用图像分析仪检测 Meynert基底核 Trk A-、Ch AT-IR神经元的数量、截面积和灰度值。结果表明 : Tr-k A、Ch AT分布于 Meynert基底核神经元。生后 1d可见 Trk A表达 ,但未见 Ch AT表达 ;生后 5 d方出现 Ch AT表达 ;生后 2 0 dTrk A、Ch AT表达达高峰 ;生后 3 0 d下降 ,到成年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老龄鼠 Trk A-、Ch AT-IR神经元萎缩 ,数量分别减少 41.3 8%和 5 1.61% ,胞体平均截面积分别减少 3 9.4%和 3 0 .4% ,平均灰度值分别减少 11.8%和 9.9%。大鼠 Trk A-、Ch AT-IR神经元截面积呈正相关。大鼠 Meynert基底核神经元 Trk A表达早于 Ch AT表达 ,从生后 5 d开始 ,Trk A、Ch AT表达有相似的时间模式。 Trk A可能参与 Meynert基底核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分化、成熟和老化。老龄鼠 Trk A、Ch AT表达下降可能是老年动物和老年性痴呆病人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的易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华  蔡维君  王淼  罗学港 《解剖学报》2001,32(1):34-42,T009
目的 了解大鼠基底前脑斜角带核水平支神经元内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A,TrkA)、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样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规律及两乾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检测大鼠基底前脑斜角带核水平支TrkA、ChAT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和灰度值。结果 TrkA、ChAT分布于基底前脑神经元。生后1d可见TrkA表达,但生后5d才出现ChAT表达。生后20dTrkA、ChAT表达至高峰;生后30d下调,成年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老年鼠TrkA、ChAT样阳性神经元出现萎缩、数量也分别减少39.7%、33.3%;胞体平均面积分别减少15.7%、12.8%;平均灰度值分别减少29.9%、9.9%。同时,不同年龄大鼠T  相似文献   

16.
李联祥  李沛  王秋丽 《解剖学报》2008,39(2):235-237
目的阐明雌激素α、β受体在大鼠结膜上皮和Henle腺的分布。方法选择22例青春期SD雌性大鼠上眼睑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结膜上皮和Henle腺雌激素α、β受体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结果22例大鼠中,19例大鼠的结膜上皮雌激素α受体呈阳性表达,17例大鼠的结膜上皮雌激素β受体呈阳性表达。18例大鼠Henle腺深部的基底细胞雌激素α受体呈阳性表达,17例大鼠的Henle腺深部的基底细胞雌激素β受体呈阳性表达。在所有的大鼠中,Henle腺的杯状细胞雌激素α、β受体均呈阴性表达。雌激素α、β受体在结膜上皮阳性表达率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雌激素α、β受体在Henle腺深部的基底细胞阳性表达率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正常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经检测含量为(22.13±3.54)ng/L。结论雌激素及其受体对大鼠结膜上皮、Henle腺深部的基底细胞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对Henle腺的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功能无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