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皮给药系统促渗新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的经皮给药促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密封加温加压式物理促渗法的方案,并依据现有的资料,提出了其设计参数指标。采用该方案,为中药复方及多肽等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3.
将罐疗作为一种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是在近10多年内刚刚建立开发的,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固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独特优势,是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参阅近年相关研究报道,该文从罐疗本身特点、罐疗促渗影响因素、体内外评价方法、其他促渗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了解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技术的研究动态,为罐疗作为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药经皮给药促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中药经皮给药的历史沿革,从物理促渗、促渗剂促渗和剂型因素三方面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促渗作用的研究概况。同时,分析了中药经皮给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初步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经皮给药系统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临床证明其优点较多,如可以不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新型促进渗透剂的寻找、促渗方法的探讨、经皮给药系统与中医穴位的结合以及经皮给药的体内分析方法上。经皮给药系统将为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经皮给药系统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临床证明其优点较多,如可以不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新型促进渗透剂的寻找、促渗方法的探讨、经皮给药系统与中医穴位的结合以及经皮给药的体内分析方法上.经皮给药系统将为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皮给药系统促透方法及其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经皮给药系统的文献,介绍纳米载体和物理促透法的作用机制,及各种促透方法联用研究进展。透皮促透方法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改善了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差,克服了皮肤角质层屏障等问题。而且几种促透方法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使促透效果更佳,推动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经皮给药系统具有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多种促透新方法和新技术被用于经皮给药系统,提高药物的渗透能力,使得大部分药物经皮制剂的开发成为可能,今后应加强对透皮促透方法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望推动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皮给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国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主要从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及优势、经皮给药制剂及促渗方法的研究和进展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说明经皮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有利于实现我国的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大,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多以非甾体抗炎药、抗类风湿性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用于RA的治疗,但用药过程中多伴有强烈不良反应,患者顺应性较差。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可有效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的特点,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随时中断用药。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及剂型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治疗RA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为出发点,评述与探讨其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着重加强物质基础研究、应保证良好的制剂质量控制、应加强外用辅料研究和传统中药外用制剂机制的研究、加强中药促渗剂科学使用研究等建议,为RA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了三种透皮促进剂对水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给药体外释药的影响,为脐中穴经皮给药新制剂适宜性提供参考。方法:制备不同浓度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水溶性基质制剂,选择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指标成分芍药苷的含量。结果:透皮促进剂氮酮组对甘油明胶贴剂有显著的促透作用,水溶性氮酮3%时促透效果最好;二甲基亚砜促透作用不明显。结论:经皮吸收量与时间呈正相关性;透皮促进剂氮酮组与空白组比较,透过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水溶性氮酮组高于相应的脂溶性氮酮组。 相似文献
13.
14.
促渗剂对疗筋涂膜剂中芍药苷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促渗剂对疗筋涂膜剂中芍药苷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经皮渗透试验方法,并作方法学考察。分别在涂膜剂中加入单一及复合促渗剂1%Borneol,3%Borneol,8%Borneol,1%Azone,3%Azone,5%Azone,3%1,2-Propanediol,5%1,2-Propanediol,10%1,2-Propanediol,1%Azone+8%Borneol,3%Azone+8%Borneol,5%Azone+8%Borneol,5%1,2-Propanediol+8%Borneol,5%1,2-Propanediol+8%Borneol+3%Azone和10%1,2-Propanediol+8%Borneol+5%Azone,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离体经皮渗透试验,测定不同时间的药物累积透过量及增渗倍数。结果:在涂膜剂处方中加入混合促渗剂后,药物累积透过量和增渗倍数明显增加,并高于相应单用促渗剂,5%1,2-Propanediol+8%Borneol+3%Azone促渗剂累积透过量和增渗倍数最高。结论:一定量的促渗剂可使涂膜剂中药物穿透角质层进入真皮层,混合使用促渗剂促透效果明显高于单一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芍药苷凝胶剂与芍药苷醇质体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性能,判断芍药苷的透皮形式。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大鼠腹皮为体外模型,考察芍药苷凝胶剂与芍药苷醇质体凝胶剂中芍药苷的透皮速率及滞留量。运用HPLC测定透皮液中芍药苷含量,流动相乙腈-0.4%冰乙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醇质体凝胶剂中芍药苷的累计透过量(361.67±69.98)μg·cm-2,14 h累计透过率(17.42±3.34)%,分别为芍药苷凝胶剂的1.76倍和2.03倍。芍药苷在凝胶剂和醇质体凝胶剂中的透过方式均符合零级方程;在透皮时部分醇质体以完整形式透过皮肤。结论:醇质体载药体系通过变形性及与皮肤的融合性提高了芍药苷的经皮渗透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无污染等优点,总结近年来常用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包括单一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和含中药PE多元透皮吸收促进剂,并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柔性脂质体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2种能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柔性脂质体:传递体和醇质体。对它们的特点、机制及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这2种新型脂质体能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