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TLC鉴别对照药材的确定、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及限度制订等方面,指出了中国药典起草与实际应用的相关性,并就毒性药材中毒性成分的量效关系的研究、成分与药效的研究、加快指纹谱基础研究的进度等基础研究工作方面,以及如何更深入地完善中药质量标准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质量与生态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对金银花4个道地产地和1个非道地产地的土壤进行了元素和有机质分析;对以上5个产地的药材进行了连续3年的动态采样,并用HPLC法对各产地药材中主成分绿原酸和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对金银花产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对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以探求影响其有效成分积累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4个道地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区划等方面具有共性;道地和非道地产地金银花药材中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结论: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积累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如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悬殊,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提示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才能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河南和山东金银花主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和气侠等方面的相似性,可能是道地药材质优的重要原因;结合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动态积累分析,综合道地和非道地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等信息,推断在生态因子中,土壤可能不是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决定因子,而日照时数可能是其有效成分子的决定因子;为寻求道地药材的形成本质及建立其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为金银花药材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紫珠药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成分检测与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广东紫珠药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成分检测与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广东紫珠药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鲍邢杰  邵林 《中医药导报》2015,(3):35-36,40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少腹逐瘀汤及其富含挥发油的组方药材当归、川芎、肉桂、干姜、小茴香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复方提取基本保留了单味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但是在成分数量和含量上存在差异,并非单味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简单相加。结论:利用GC-MS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少腹逐瘀汤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胶类药材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特有的一类药材。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原材料紧缺及缺少完善的质量评价技术,导致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其真伪优劣的鉴别与评价也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该文综述了目前胶类药材在药材真伪鉴别、质量优劣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关于胶类药材的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基于胶类药材的理化性质、微量元素、有机化学成分和生物遗传等4个方面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基于理化性质的方法有:热分析法、凝胶电泳法、等电聚焦电泳、红外光谱法、凝胶排阻色谱法、圆二色谱法等;基于胶类药材微量元素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基于有机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氨基酸的组成、含量的检测,气味、脂溶性成分、有机酸检测等;基于生物遗传学特点的方法有:DNA、多肽、氨基酸序列差异性分析等。总体上,由于胶类药材的成分组成(氨基酸、蛋白质、肽等)相对相似,其真伪和质量优劣评价的指标难以客观选择,各种鉴别评价的方法各有特点,但也有其局限性,提示应结合胶类药材的原料药材、生产工艺的特点,从鉴别评价指标及多种技术集成应用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广藿香配方颗粒及其药材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和药材之间的质量关系。方法应用气质联用法分析挥发油,应用薄层色谱法分析水溶性成分。结果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9个成分峰,配方颗粒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0个成分峰,两者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广藿香配方颗粒与原药材显示一致的薄层色谱行为,提示水溶性成分得到有效保留。结论广藿香配方颗粒与原药材之间所含成分一致,为广藿香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樱根是多种知名中成药大品种的原料药,但至今缺乏统一的药材标准,究其原因在于对不同来源的金樱根药材的质量研究不够充分。为了提高金樱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该文从浸出物、大类成分含量、薄层色谱鉴别、指纹图谱和活性成分含量5个方面对金樱根样品进行了全面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金樱根样品在化学成分的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化学成分组成种类上各样品之间差别不大。其中3种基原比较,金樱子根中各类成分的含量更高;而药用部位比较,金樱根中的各类成分的含量均高于金樱茎。同时建立了金樱根中三萜类成分和非三萜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并测定了金樱根中蔷薇苷、野蔷薇苷、千花木酸、蔷薇酸、委陵菜酸5种主要三萜类成分含量,结果与大类成分测定一致。从而可以得出结论,金樱根药材质量与其产地、基原和药用部位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该文建立的方法为金樱根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为金樱茎作为金樱根药材使用的合理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性状、浸出物、生物碱和黄酮成分的含量、指纹图谱等内容来系统研究基原为酸橙Citrusaurantium和甜橙C. sinensis的枳实药材质量差异,以期建立一个多元的枳实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枳实项下对酸橙和甜橙枳实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和比较,通过HPLC法对枳实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建立不同基原枳实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其9个主要的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基原的枳实药材浸出物含量差异明显,而辛弗林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甜橙枳实中不含新橙皮苷,而酸橙枳实中该成分含量最高;除桔皮素外,2个基原枳实的其他黄酮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2种枳实分类情况与其产地分布较为吻合;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这3个差异性成分。结论 不同基原枳实药材在浸出物含量、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的质量差异研究及指纹图谱的比较,可以为枳实临床用药选择、新药开发、药材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对金银花 4个道地产地和 1个非道地产地的土壤进行了元素和有机质分析 ;对以上 5个产地的药材进行了连续 3年的动态采样 ,并用HPLC法对各产地药材中主成分绿原酸和 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对金银花产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对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以探求影响其有效成分积累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 :4个道地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区划等方面具有共性 ;道地和非道地产地金银花药材中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积累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 ,如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悬殊 ,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 ,提示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 ,才能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河南和山东金银花主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等方面的相似性 ,可能是道地药材质优的重要原因 ;结合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动态积累分析 ,综合道地和非道地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等信息 ,推断在生态因子中 ,土壤可能不是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决定因子 ,而日照时数可能是其有效成分子的决定因子 ;为寻求道地药材的形成本质及建立其质量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几年来申报的含有毒中药村的中药新药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有毒中药材的类型,提出了对含各类毒性成分中药新药的药学、药效学、毒理学和临床研究的要求及新药审评中应掌握的原则,对中药新药的研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含有毒中药材的中药新药的技术审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几年来申报的含有毒中药材的中药新药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有毒中药材的类型,提出了对含各类毒性成分中药新药的药学、药效学、毒理学和临床研究的要求及新药审评中应掌握的原则,对中药新药研制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气味与质量存在紧密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绝大多数药材和饮片性状项下都有对其气、味的描述。然而,在实际的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关气、味的鉴别较为主观、个体差异较大,缺乏客观的量化判断标准。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电子鼻、电子舌等仿生技术可一定程度代替人的感官,将气、味信息转化为量化指标,完成对药材气、味的评价,更具现代科学性和客观性。对此类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如鉴别、炮制规律、毒性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研究和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用药经验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因具有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电子感官仪器技术可实现中药性状的客观化表达,一些学者将其表达结果与中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关联分析,证明了"辨状论质"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目前"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尚未被阐释清楚,中药的哪些"状"可真正反映其"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故笔者从"辨状论质"的思想来源与历史沿革、"状-质"相关性分析的现代研究及其应用价值3个方面进行综述,明确了"辨状论质"的思想来源于法象思维,梳理了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萌芽、发展、鼎盛、成熟4个阶段;对"辨状论质"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阐明了该理论在评价药材品质、指导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和药材采收加工等方面的作用。建议后续应加大对"辨状论质"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电子感官仪器、液质联用、生物药效评价等技术,加强中药性状特征的客观化描述,重视中药整体性状与药效的关联性分析,建立中药材"性状-有效成分-药效"相关联的研究新模式,以期为阐明"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提供参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药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强调了设计与中药新药质量的密切关系。作者认为应以中药药性理论为指导,例如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从临床方入手进行方药筛选,结合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结论,精简药味;其次应在粉碎、提取、分离等方面引用新技术,选择合理剂型,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种子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种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中药材种子的准确鉴定不仅关系到中药材的真伪,更关系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多数中药材种子体积较小、内含物丰富、形态特征易受种子成熟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难以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有效鉴定。DNA条形码技术利用一段标准的DNA序列从基因层面对物种进行鉴定,不受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具有通用、快速、准确等特点,逐渐成为中药材种子鉴定的研究热点。简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材种子鉴定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中药材种子DNA条形码鉴定的技术要点,总结了不同类型中药材种子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的原则,并提出了利用宏条形码技术鉴定市售混合中药材种子的研究方法,为中药材种子鉴定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方法鉴定中药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十余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运用眼看、手摸、鼻闻、水试、火试等方式鉴定中药材性状与质量,可为判断质量、区分伪正品提供有效依据。四十余种中药材及中药饮品均顺利完成鉴定、质量分析和伪正品区分,传统方法鉴定法的应用可为多数药材质量、性状鉴定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判断药材质量、区分伪正品,对加强药材质量监督控制,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跃华  路金才 《中草药》2016,47(1):149-156
对《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附录中收载的毒性药材及我国法定药材标准中毒性分级为大毒(剧毒)的药材进行了整理,大毒药材共有51种。确定大毒药材名单可为《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附录的修订提供参考;为我国中医院加强毒性药材的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为加强处方含大毒药材的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通量技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草药来源于实践经验,对其本质的认识尚存诸多空白,因而制约其发展,同时也潜在着广阔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高效快速的中草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是挖掘、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宝库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保证药材、饮片、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产品的药效和质量等的关键;同时,中草药中新型药效物质的不断发现,将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提供最主要支撑和保证。本文从认识中草药本质的关键、中草药样品(天然生物样品)高通量制备和高通量结构鉴定与高通量活性筛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该方法对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创新药物研究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创新药物先导物发现的高效率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