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当今,人们已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中药分子药性学命题, 表现了其发展的趋势,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的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药分子药性学的建立,应从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角度思考,中药分子药性学研究有从疗效推基历等内容,其厂家有中药成分,基因多态及个体差异等多层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以现代科技方法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科学诠释,是中医药发展、发扬和标准化所亟需的重要一步,对药性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中药四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与途径,推动其进入分子水平,除对其属性表征与物质基础的研究外,还开始探寻其内在机制。文章着重从中药物象、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角度对中药寒热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展示近年来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不同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药性是指药物性质和作用基本属性。中药药性物质组是中药药性在四维空间(长、宽、高、时间)对特定生物体的作用、是中药中发挥特定药性作用的分子集合。从中药药性物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析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物质基础层面诠释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筛选《中国药典》第一部明确有主要有效成分记载的植物类中药共计334种,中药主要成分280种,计算每种成分的分子描述符(包括一维、二维、三维及半经验量化计算分子描述符),通过广义规则归纳算法(Generalized Rule Induction,GRI)筛选强相关的分子描述符。结果:与中药寒热药性相关性较强的主要成分分子结构描述符多与分子的能量状态有关系,分子能量状态越高,与中药热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分子能量越低,与中药寒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平性中药不明显。除分子能量状态外,中药药性还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碳、氢、氧原子数,氢键供体数目等分子结构描述符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结论:中药药性确实与中药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分子描述符是三维分子描述符中的分子能量,提示中药药性作用可能与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子能量状态以及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而产生的综合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明清前药性理论发展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学药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是随着整个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专书,总结了汉代以前的本草学成就,其序列内容包括三品分类原则、君臣佐使配合、七情、四气、五味、采造时月、真伪陈新、药性调剂宜忌、用药查源、毒药用法、用药大法、服药时间、大病之主等十三条,这些原则奠定了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对后世本草学理论发展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五味理论又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中药五味药性的客观表征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钥匙,是阐释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路径。基于五味药性的基本定义以及药物分子-味觉、嗅觉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并结合本课题组实验研究,从味觉、嗅觉感知的生物学机制、分子对接技术原理、同源模建过程以及受体选择与五味药性表达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从中药"五味"的滋味、气味属性角度,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可参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明清前药性理论发展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然淑  房景奎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80-2282
中药学药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是随着整个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专书,总结了汉代以前的本草学成就,其序列内容包括三品分类原则、君臣佐使配合、七情、四气、五味、采造时月、真伪陈新、药性调剂宜忌、用药查源、毒药用法、用药大法、服药时间、大病之主等十三条,这些原则奠定了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对后世本草学理论发展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中药性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药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其中,中药的四性五味作为中药的核心药性在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近年,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先后立项支持性味理论相关项目的深化研究,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解析中药四性五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和药学体系。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中药四气五味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从生物效应、物质基础等方面对中药四气五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概述,结合课题组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发现和体会,剖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深入开展中药性味理论的科学实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四气学说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即性能,是指中药性质与功能而言。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由于对中药的性能不断完善,并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便逐步形成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理论—中药药性学学说,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反畏,等等。  中药药性学说,并非是孤立的理论科学,而是与祖国医学理论体系融为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药药性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二是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神农以赭鞭鞭草目,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标志着历史已进入到运用医药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文明时代。伴随着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李约瑟难题引出目前中医发展缓慢的现状,简要分析其原因。重点从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差异入手,指出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差异与互补性;从中医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的角度来阐述中医学的发展规律,探讨中医走现代化发展道路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同时,认为中医学发展必须遵循自身规律及特点,做到方法论的变革与切实提高临床疗效并重,还应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医药的理论创新,努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应在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亦被不断地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中医药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文章总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情况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药学的历史看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文贤 《山西中医》2003,19(6):41-43
分析了中医药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各个时期共存的发展模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临床实践中研究、深化、发展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以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建立新学说;引进其他国家、民族医药学治疗方法,补充归化为中医药学理论内涵;引进各种有疗效的药物,补充、增加为中药的新品种。论述了现代中医药学研究和发展应遵循的方向: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中医药学现代研究的误区在于脱离中医药学理论指导,脱离临床实际;中医药现代研究必须引进现代一切有关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新认识、新方法、新技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科研设计和科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观察法、比较法、分类法、试错法、比类取象法等独特的研究方法.本文根据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临床诊疗特点并结合前人和作者本人的实践,提出利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正"、"邪"结合、注重地域特色等方法进行中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期提高中医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虚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亦被不断地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中医药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文章总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情况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吴滨江 《天津中医药》2012,29(2):189-192
国际化已成为本世纪中医药发展的大趋势。各国对中医、针灸陆续立法是大趋势的显著标志,而其他趋势和思考为:中医药理论、剂型、临床等方面的改革;中医药针灸标准化的进程;重视保护中医药针灸原创性的知识产权;中医海外兵团的崛起与优势整合;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的改革及与大陆中医院校的互补和交流;作为中医针灸发源地及正在崛起的中国,应担负起历史的负责,顺应发展的趋势,主动引领历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借助现存调研文献,提出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观点,并探索确定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思路,强调确立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重要性。本文认为:1.中医药文献栽述其药效的宽泛性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形成反差,需要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用不断的实践知识对传统中医药理论重新评价和修正;2.中药、西药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必然充分体现所隶属的医学体系的特色;3.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中医药应探索隶属于自身特色的优势疾病谱;4.对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医药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命题,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提高中药疗效与声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药现代化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产权等4个方面概述了中药产业的现状。作者认为:中药材生产在建立GAP基地,保证药材的质量的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开辟中药材生产的新模式;中药工业应引入先进制剂技术中药,以生产出“三效”、“三小”、“五方便”的现代中药;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管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商业应实行代理制模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应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方位着于,构建中药知识产权的立体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龙燕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6):120-12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也为中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将中药的研究与基因技术和蛋白质技术相结合,有可能从多个角度来诠释中药的治病机制和分子机制,为中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