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当今,人们已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中药分子药性学命题, 表现了其发展的趋势,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的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药分子药性学的建立,应从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角度思考,中药分子药性学研究有从疗效推基历等内容,其厂家有中药成分,基因多态及个体差异等多层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提示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课题组从事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的系列发现和成果,对中药药性科学内涵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对药性的科学内涵作出了基于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实验的新诠释。结论: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可以通过本原药性和效应药性加以概括。本原药性是中药固有的、取决于种质与环境的客观属性,具有相对静态、隐性的特征;效应药性是对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效应的主观认知,取决于中药的应用条件,具有动态、条件显性的特征。本原药性是效应药性的基础,效应药性是本原药性在特定条件下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药性特点。方法:以2010版《中国药典》所载植物类中药(526种)为总样本,从中得到151种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分别统计526种(对照组)和151种(根及根茎类组)中药药性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及根茎类中药中寒性比率高于对照组,凉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Р0.05),五味中苦味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Р0.01),酸味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Р0.05),归经中归心经、脾经、胆经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根及根茎类中药在药性特点上有其规律性,可能有共同作用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分子作用把握整体效应——中药分子药理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古典中医学,中药学著作中所载中药的主治,都是在人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效应。作者所进行的工作──中药分子药理的理论研究,是要揭示这些整体效应的分子基础,即从中药分子(活性成分)对机体生物分子(递质、受体、酶等)的作用,理解中药整体效应发生的机制。关于中药分子药理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两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需要阐明。①理论研究是怎样进行的?有何根据?②理论研究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何意义?关于第一问题,作者从《爱因斯坦文集》中获得了极大的教益。因而,对于自然科学理论的本质与创造,获得了一些认识。这些认… 相似文献
6.
7.
论人体因素对中药有毒无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人体因素对中药有毒无毒的影响常章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所谓有毒无毒,是指中药对人体有无损害而言。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主要由其是否含毒性成分、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所确定[1]。而这3种条件,又受到药物、用法及人体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前笔者曾就药物及用法因素对中药有毒无毒的影响进行过讨论[2]。本文仅就人体因素对其影响进行初探,希冀有益于对中药有毒无毒的认识和进一步研究。1体质人体是一个极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分子化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探讨(1)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特殊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归经的历史沿革、中药生物体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成分群与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空穴通道结构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作为天然超分子 "印迹模板"聚集体的中药,进入人体后,必然寻找到与自身"印迹模板"相吻合的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主体发生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与自复制作用,从而产生针对经络脏腑的特异性药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归经现象。这种作用规律可采用体外、体内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体外方法主要采用超分子化学结构分析、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测算方法;体内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客体成分分布、谱效动力学参数、网络谱效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其中穴药法能化简超分子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因此,中药归经是揭示自然界生物体主客体大小分子按"印迹模板"相互交流的普遍规律,是阐明中医药理论物质基础的第一道屏障,是实现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突破口,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杨允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5):134-134
药性是指药物性质和作用基本属性。中药药性物质组是中药药性在四维空间(长、宽、高、时间)对特定生物体的作用、是中药中发挥特定药性作用的分子集合。从中药药性物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任廷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0,2(3):42-44, 59
本文以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论题为出发点,从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信息活动规律的相似之处,信息科学的内容和形式适应中医学系统思维的需求,信息技术对实现中医学现代化的可行性和实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联系,阐明了信息科学是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是中医理论进行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应在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亦被不断地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中医药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文章总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情况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15.
中药现代化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产权等4个方面概述了中药产业的现状。作者认为:中药材生产在建立GAP基地,保证药材的质量的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开辟中药材生产的新模式;中药工业应引入先进制剂技术中药,以生产出“三效”、“三小”、“五方便”的现代中药;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管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商业应实行代理制模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应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方位着于,构建中药知识产权的立体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对科学含义的阐释、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治疗学思想、理论思维等对生命科学的指导作用和贡献,论证中医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对“告别中医中药”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相似文献
17.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包括在动、植物药材鉴定方面的应用,并简述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将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为3类:电泳技术、生物免疫技术和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1.基于PCR反应的方法,包括随机扩增多态DNA、任间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和毛细管PCR;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和PCR产物的RFLP分析;3.DNA测序;4.高特异性PCR鉴别;5.DNA芯片或基因芯片鉴别)。本文可供中医药工作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变革的深入,中医药和信息学方法与技术交叉结合,诞生了中医药信息学,它是由中医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互整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开发和评估各种有关获取、处理及解释患者数据的方法和系统。中医药信息技术可以为中医眼科所用,从而解决目前中医眼科没有一套公认的辨证体系和病证难以结合的困境,发挥中医在眼科疾病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为中医眼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医的现代发展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应抛弃不利于中医现代发展的陈旧观念,树立有利于中医发展的新观念;应弘扬和发展中医文化,拓宽中医创新发展的文化基础;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和引导中医发展;应搞好中医教育,为中医的现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