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LCT)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0例经纤支镜组织活检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分别应用LCT技术与传统涂片方法进行细胞学检查对比,比较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及组织学分型的准确率.结果 300例肺癌患者,传统细胞学方法检出132例阳性(44.0%),LCT技术检出201例阳性(67.0%);各型肺癌中,LCT检测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准确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LCT技术较传统涂片法的制片术有极大改进,在肺癌早期诊断及健康人群普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CT与MRI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将60位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位患者分为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的两组,每组30位患者,分别对CT、MRI对直肠癌手术前病理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将30位采用CT检查的患者进行术后病理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73.3%。将30位采用MRI检查的患者进行术后病理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80.0%。CT对淋巴结诊断总准确率位63.3%。MRI对淋巴结诊断总准确率位76.7%。讨论:MRI检查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的总准确率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总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的总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评价传统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C-TBNA)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于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对29例临床诊断肺癌或胸部CT检查显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胸内气管或支气管旁肿物患者进行C-TBNA,取标本涂片送病理。29例患者中,25例为临床诊断肺癌者结果判定为阳性23例,阴性2例。25例中,1例经随访诊断为结节病(TBNA结果为涂片见淋巴细胞,结果判定为阴性);1例经随访诊断为结核(TBNA结果为涂片见核异质细胞,结果判定为阴性);1例肠癌术后患者肺部及纵隔占位,不能确定是原发或转移(TBNA结果为涂片见淋巴细胞,右B1刷片为癌疑,结果判定为阴性);1例食管鳞癌术后右肺及纵隔占位(TBNA结果为涂片疑鳞癌,结果判定为阳性)。本次研究结果,敏感性为82.76%(24/29),特异性为100.00%(2/2),准确性89.66%(26/29)。29例TBNA均穿刺成功。操作过程安全,无并发症发生。C-TBNA是诊断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分析对胃癌前TN分期中进行评估应用磁共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27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胃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给予磁共振成像,使用MR动态图像和DWI图像对胃癌患者术前的TV分期进行评估,将其评估结果 和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I对胃癌T分期诊断准确21例,诊断准确率为77.8%;经MRI检查,检出37枚淋巴结,淋巴结检出率成为42.5%;将MRI检出结果 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MRI检查对胃癌术前N分期淋巴结诊断准确率为70.4%。结论 在诊断胃癌前TN分期中采用磁共振诊断,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DWI成像对胃癌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患者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的60例患者,术前均高度怀疑肺癌合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收集检查术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恶性52例,慢性淋巴结炎性改变8例,此8例行肺部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肺癌,鳞癌4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其中1例腺癌患者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分期,电视纵隔镜检查术以其术后病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成为临床上安全、有效且可直接获得病理标本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细胞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术中进行腹腔细胞学检查,并分析病理分期、手术分期、远端转移等病理指标与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的关系,总结术后效果。结果4例(10.0%)患者腹腔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研究结果表明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手术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宫颈受累、大网膜转移因素密切相关(P〈0.05),且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基本一致。结论腹腔细胞学阳性与子宫外转移危险因素和子宫内高危因素存在直接的联系,也能提示这些高危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其在作为病理分期依据上有一定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联合腹部CT检查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54例胃镜加活检病理确认(53例)和疑诊为胃癌但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患者(1例),术前1周同时行EUS、腹部螺旋CT检查,疑诊者同时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引术(EUS-FNA)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侵犯的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N)、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以评价EUS联合CT对胃癌的诊断及TNM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结果:1例疑癌但病理阴性的患者行EUS-FNA术获得癌细胞。本组患者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83.33%、T272.73%、T375.00%和T472.73%。EUS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24%(N0)、66.67%(N1)、60.00%(N2)和28.57%(N3)。H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35%(N0),60.00%(N1),66.67%(N2),71.43%(N3),EUS及HCT对于N0和N1、N2的判断的准确率接近,而对于N3的判断,HCT较EUS有明显优势,P〈0.05。对于M1即胃癌有远处转移的比较,EUS及HCT的准确率分别为30.00%(3/10),90.00%(9/10),HCT对M1的判断优于EUS,P〈0.05。结论: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及N1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HCT对于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分期及M分期的准确性较高,超声内镜联合HCT检查,可获得较准确的术前TNM分期,并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赵美华  李敏 《上海医药》1998,10(4):34-35
目的:评价CT检查对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方法:20例经临床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其中18例经过手术病理检查,2例经过颈、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术前用CT扫描,其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验证CT诊断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结果:CT检查的敏感率为81%,准确率为80%。结论:CT扫描可作为评价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四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进行四维超声检查,然后基于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结果46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中病理确诊41例,符合率89.1%(41/46);四维超声诊断胃癌37例,符合率80.4%(37/46),经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者在胃癌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的差异。另外,四维超声在胃癌术前分期中与病理诊断分期对比,准确率78.4%(29/37)。其中,早期胃癌4例,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0%(2/4),进展期胃癌3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8%(27/33)。结论进展期胃癌四维超声和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四维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且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1例患者于术前行胃镜检查、超声内镜及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或细针穿刺活检术,将超声内镜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作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结果的准确率达85.11%(120/141);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77.69%(94/121)。结论超声内镜对诊断胃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有效地判断胃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合理清扫方式与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了其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胸部CT和MRI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比较系统采样病例胸内各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与单纯采样术的阳性发现率。结果:患者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κ为0.351;MRI诊断一致性检验.κ为0.449,优于CT。距离肺门和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最高,距离肺根部较远的9、6、3、2、1区淋巴结的转移频率较低。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40例,阳性发现率为85.0%;单纯采样10例,阳性发现率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结论:胸部CT和MRI不应作为术前肺癌N分期的唯一检查,应引入进一步的其他诊断技术,以提高对肺门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在肺癌术中应主动清除肺门和纵隔各区淋巴结,特别是围绕肺门或肺根部周围的淋巴结,不能忽略淋巴结转移的现象。系统淋巴结采样术较适合肺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湛  许相丰  魏刚 《天津医药》2016,44(8):1022-1025
摘要: 目的 比较宫颈癌磁共振成像 (MRI) 分期与 2009 版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分期的准确度并评估 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 比较 86 例宫颈癌病例 (手术病理分期≥Ⅰb 期) MRI 分期与 FIGO 分期的准确度; 取横断面扩散加权成像(DWI) 呈稍高信号, 图像上短径≥1 cm 的淋巴结为转移淋巴结, 分析其特征并评估 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 敏感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及转移基本特征。 结果 FIGO 分期准确度 80.2% (69/86), MRI 分期准确度 83.7% (72/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度 94.2% (81/86)、 敏感度 73.3% (11/15)、 特异度 98.6% (70/71)、 阳性预测值 91.7% (11/12) 及阴性预测值 94.6% (70/74); 11 例真阳性淋巴结转移以左髂内及左髂总淋巴结为主, 平均短、 长直径比 0.76, 包括 3 例类圆形, 3 例边界不规则形, 4 例巨大融合形, 1 例含中心坏死区。1 例假阳性位于右髂内淋巴结, T2WI/TRA 呈巨大融合形, 薄层扫描显示外形较细碎, 而 T2WI/SAG 则呈长条形。结论 MRI 分期与 FIGO 分期准确度均较高, 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 MRI 能较准确诊断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不同增殖活性的Ki-67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手术的乳腺癌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Ki-67的水平高低分为一组、二组、三组3组,将3组中各研究对象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两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乳腺癌患者中不同水平的Ki-67与上述两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一组中III+IV期临床分期总和所占的百分比为13.3%,二组中临床分期III+IV期所占的百分比为33.3%,三组中临床分期III+IV期所占的百分比为6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中经统计淋巴结转移率为16.7%,二组中淋巴结转移率为36.1%,三组中淋巴结转移率为47.2%,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Ki-67表达水平的逐渐升高,不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也随之升高,说明Ki-67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胃癌肝转移患者化疗治疗后,经多学科诊疗(MDT)评估为临床缓解,行转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胃癌肝转移患者10例,采用化疗2~8个周期,术前MDT评估肿瘤分期,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统计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转移率,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4月。结果 胃癌肝转移患者7例化疗后获得降期,降期率为70%(7/10)。胃癌肝转移化疗后增强CT下的T分期准确率为70%(7/10),N分期的准确率为50%(5/10)。MDT评估疗效的有效缓解率与病理学评估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8例患者行治愈性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道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治愈性远端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近端胃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食道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胃癌肝转移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22.40±11.19)枚,其中阳性淋巴结转移率33.04(74/224)。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0.1 min、7.9 d及115.0 mL。9例为R0切除,1例为R1切除。10例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0(10~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0(5~31)个月。结论 胃癌肝转移患者以MDT指导临床评估及术前化疗为基础转化后行根治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CT影像的关系。方法搜集42例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肺癌组)和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对照组),术前常规CT扫描,术后对标本行VEGF—C、VEGFR-3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VEGF—C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的差异,分析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CT影像的关系。结果NSCLC组VEGF—C阳性率(69.0%vs5.0%,P〈0.01)、LVD水平(11.67±2.93vs 3.81±1.39,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CT影像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0%VS31.8%,P〈0.01)。结论肺癌组织存在VEGF—C的高表达,后者可能通过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E-钙粘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两步法)对52例非小细胞肺癌蜡块标本进行E-钙粘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本组5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钙粘蛋白阳性28例占53.8%;肺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侵袭情况、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均相关(P<0.05);其中与病理组织分级呈显著相关(P<0.01);E-钙粘蛋白表达与预后没有相关性.结论 E-钙粘蛋白的检测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情况、病理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在肺癌患者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67例肺癌(肺癌组)、3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肺良性病变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肿瘤型M2-PK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肿瘤型M2-PK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肿瘤型M2-PK诊断肿瘤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95.0%。肿瘤直径≥3cm者血浆肿瘤型M2-PK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cm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浆肿瘤型M2-PK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肺癌TNMⅢ~Ⅳ期患者血浆肿瘤型M2-PK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0.05)。结论肿瘤型M2-PK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对临床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勇 《安徽医药》2017,21(4):676-678
目的 探讨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荧光法组(病人采用荧光法寻找前哨淋巴结)、美蓝组(采用美蓝染色寻找前哨淋巴结),各35例,若病人前哨淋巴结病检阳性则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前哨淋巴结的准确性.结果 荧光法组共发现成功检出31例前哨淋巴结病人,检出率88.57%,其中4例病人未发现发光淋巴结,美蓝组共成功检出23例前哨淋巴结病人,检出率65.71%,荧光法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高于美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与美蓝组检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共检出前哨淋巴结82枚,其中16例病人43枚淋巴结阳性,阳性率52.43%,美蓝组共检出前哨淋巴结65枚,其中11例病人23枚淋巴结阳性,阳性率35.38%,荧光法组的前哨淋巴结肿瘤转移阳性率高于美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漏诊率5.55%低于美蓝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6,P=0.016<0.05).结论 荧光法在乳腺癌SLNB检查中检出率明显高于美蓝染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艳  李刚  佐满珍 《河北医药》2016,(4):488-491
目的:观察 FoxM1剪接异构体在女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恶性组50例,为经手术治疗及术中获取病灶组织病理检测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良性组50例,为影像学及病理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者;正常组50例,为其他妇科疾病入院但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未见卵巢异常者。均取卵巢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法检测 FoxM1表达阳性情况。结果恶性、良性和正常组卵巢组织 FoxM1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41,P ﹤0.001),两两比较,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组及正常组(χ2=16.284、5.363,P ﹤0.01),良性组显著高于正常组(χ2=10.187,P ﹤0.01);统计结果显示 FoxM1阳性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FIGO 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 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FoxM1剪接异构体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呈现为高表达,且与上皮性卵巢癌 FIGO 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经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为 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 FoxM1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