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雪 《中外医疗》2011,30(30):56-56
目的 总结戒院从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36例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儿于8~12d(平均9.5d)粒细胞逐渐上升至恢复正常,4~7d(平均5.5d)退热,33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结论 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2.
3.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粒细胞减少症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征喜  于红文  党秋菊 《河北医学》2006,12(11):1175-1176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常有肺外并发症,但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粒细胞减少症国内少见报道,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5岁,以学龄儿童多见,均符合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1.2临床表现:发热12例,低热2例,中等度热6例,高热4例,热程5~7d;咽痛10例;淋巴结肿大,4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3例,均为充血性斑丘疹,2~7d自然消退;肝脾肿大1例;伴有肺炎10例,表现为剧烈咳嗽或百日咳样咳嗽,3例肺部可闻及细…  相似文献   

4.
5.
先天性膈肌膨升症发病率低,至今国内报道不多,而先天性膈肌膨升症合并多发性肌炎更是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膈肌膨升症发病率低,至今国内报道不多,而先天性膈肌膨升症合并多发性肌炎更是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间断多关节肿痛4年,皮下结节3年,伴发热咳嗽4天于2002年1月4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肿痛,未予诊治,延  相似文献   

7.
8.
9.
患儿,男性,8岁,因间歇性发热伴感染7年入院。无药敏及物理化学物质接触史,无家族史,体检:营养发育中等,咽部充血,左侧泪囊红肿伴分泌物,左颈可触二枚约2×1.5cm的淋巴结。血红蛋白91g/L(9.1g/d1),红细胞3.18×10~12/L(318万/mm~2),白细胞2.24×10~9/L(2240/mm~3),中性粒细胞0.17(17%),淋巴细胞0.73(7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60例急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发病占75%.病因为感染占87.5%,药物性占9.4%,肿瘤性占3.1%,结缔组织病占1.9%,做病原学检查84例,病毒抗体阳性43例,支原体抗体阳性18例,细菌培养阳性5例.本组中15例患儿用过病毒唑、头孢类抗生素及退热药包括安痛定、泰诺林滴剂等.单纯治疗原发病与同时口服升白细胞药及应用GM-CSF治疗,三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χ2=42.48,P〈0.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好发于婴幼儿.临床以病毒感染引起居多,药物应禁用安痛定,慎用病毒唑,避免滥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同时予以GM-CSF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男患、五岁。因腹胀,食欲减退,乏力4个月,反复低热,D腔溃疡1个月入院。既往健康。查体:T37.6”C,P82次/min,Bp16/12kpa,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日腔右腮部有一溃疡,心肺无异常,肝脾末触及辅助检查:血象Hbl30g/L,RBC45X1012/L,WBC32X10’/L,S035核左移,粒细胞绝对计数1.12X10/L,L0.62,M0-of,BPC125X10/L,BT3min,CT3min。骨髓象;增牛活跃,红系相对活跃,粒系明显受抑制。红系各阶段比例基本正常,粒系各阶段及成熟细胞均减少.幼粒细胞巨幼变,胞质内有空泡及中毒颗粒,血小板成堆存在,余米见异…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10岁。因高热、刺激性干咳3天就诊。体检:体温39℃,呼吸20次/分,右下肺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腹无特殊,血常规无异常,血沉68mm/小时,胸片示左肺上野斑片影,间杂腺泡结节影,左肺门淋巴结长大,左肺门轻度上移。诊断肺结核?肺炎?先后给予红...  相似文献   

13.
支原体肺炎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曹丽1舒志荣2病儿,男,6岁。因发热、咳嗽10d,双下肢无力2d入院。查体:T38.6℃,P118次/min,R26次/min,BP13/8kPa.神志清晰,颈软,右肺呼吸音低,叩浊,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双下肢呈弛缓性...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儿,女,6岁,因反复发热半月人院.半月前开始发热,体温38.0℃~39.7℃之间,最初患儿诉咽喉痛,双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4~5d后咽喉痛消失,发病第4d躯干部出现散在斑丘疹,3d后消失.病程中患儿曾出现眼结膜充血,第10d又出现手足背硬性水肿,疼痛拒按.入院前咳嗽5~6d.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儿,女,6岁,因反复发热半月入院。半月前开始发热,体温38.O℃~39.7℃之间,最初患儿诉咽喉痛,双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4~5d后咽喉痛消失,发病第4d躯干部出现散在斑丘疹,3d后消失。病程中患儿曾出现眼结膜充血,第10d又出现手足背硬性水肿,疼痛拒按。入院前咳嗽5~6d。  相似文献   

16.
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诊治的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20例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特征有高热(90.8%),皮疹(占77.5%),乏力、苍白、精神萎靡(70.8%),口腔溃疡(52.5%).发病年龄过半数为1岁以下婴儿(63例,占52.5%),原发病见于幼儿急疹30例,轮状病毒肠炎20例,急性支气管炎17例,急性支气管肺炎8例,手足口病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例.检测病毒阳性67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例,人疱疹病毒18例,轮状病毒7例,埃可病毒10例,柯萨奇病毒5例,流感病毒14例.85例治愈,35例好转.结论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以病毒感染引起居多,发病年龄好发于1岁以内,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9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病因中,病毒感染84例,细菌感染18例,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14例,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1例。临床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其中,持续低热不退者21例,中等度发热51例,弛张高热25例,用药后高热6例;咳嗽80例,部分伴有流涕、喘息、鼻塞、纳差等;颈部淋巴结肿大43例,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或斑丘疹23例。20d至1岁婴儿周围血中性粒细胞<1.0×109/L,1~12岁<1.5×109/L。血细菌培养87例阳性18例,病原血清学检查62例中56例阳性。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抗感染、抗病毒,因药物引起者立即停用或避免再用相关药物等;对症治疗给予退热、止咳等,使用强力升白片、利血生、复方皂矾丸、维生素类等药物治疗。治疗4~7d有80例、8~14d有12例、15~21d有5例粒细胞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结论: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由多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多见,临床上以持续低热或反复发热,可伴有咳嗽,颈部淋巴结肿大。经病因和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12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我院自 2001年 1月至 2006年 9月共收治129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6例确诊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婴幼儿,〈3岁占63%。持续发热的患儿占96.23%,多数为病毒感染(86.73%),严重的细菌感染占11%(败血症1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0.9%)。药物性粒细胞减少占2.8%,主要为解热镇痛药和抗菌素所致。所有病例用利血生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好发于婴幼儿,定期检查血常规利于早期诊断,利血生片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