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中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简化MDRD公式计算eGFR,将初次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657例患者分成3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I·min-1·1.73 m-2 301例;肾功能轻度减退组:eGFR 60~89 mI·min-1·1.73 m-2 303例;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eGFR 15~59 mI·min-1·1.73 m-2 53例。比较各组中eGFR与冠心病各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程度。结果 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年龄显著高于肾功能轻度减退组(75岁 vs 69岁,P<0.001),肾功能轻度减退组年龄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69岁 vs 61岁,P<0.001)。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77.4% vs 56.8%,P=0.004)收缩压与eGFR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r=-0.082,P=0.036,在收缩压≥125 mmHg时,eGFR<88 mI·min-1·1.73 m-2组冠心病患者百分比高于eCGFR≥88 mI·min-1·1.73 m-2组(70.2% vs 57.2%,P=0.011)。HDL-C与eCGFR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095,P=0.016。HDL-C<1.1 mmol/L时,eGFR<88 mI·min-1·1.73 m-2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eGFR≥88 mI·min-1·1.73 m-2组(74.0% vs 62.9%,P=0.037)。在高血压亚组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比值比为1.563(P=0.044),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的比值比为2.350(P=0.040)与eGFR<60 mI·min-1·1.73 m-2相比,eGFR<60 mI·min-1·1.73 m-2时冠心病的关联强度,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的冠心病危险度是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的2.176倍,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老年对冠心病的危险度分别为1.515、1.566、2.404、3.420。结论 慢性肾功能减退与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HDL-C显著相关,在高血压亚组中,肾功能减退明显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行冠心病的预防时需加强对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肾脏功能状况,并对影响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收集MAFLD组(n=141)和CHB-MAFLD组(n=144)患者的肝脏生化、肾脏生化等临床资料,利用eGFR对两组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肾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85例患者中,与MAFLD组对比,CHB-MAFLD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肌酐(SCr)、eGFR、大量饮酒史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MAFLD组出现SCr异常升高(16.67% vs 3.55%,2=13.418,P<0.001)及肾功能受损(40.97% vs 12.77%,2=28.745,P<0.001)的比例明显高于M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尿酸、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CHB是影响患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HB-M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功能受损,可能比单纯MAFLD患者更易发生、发展早期肾功能受损。对于CHB-MAFLD患者,更应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肾功能状况及肾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6~11月慈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将eGFR< 90 mL/(min·1.73 m2)定义为GFR下降,分析GFR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87例患者中GFR下降者有47例(54.02%),其中eGFR < 60 mL/(min·1.73 m2)6例(6.90%).GFR下降组患者发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硬化斑块指数均显著高于GFR正常组(P < 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FR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GFR下降的比例较高,GFR下降组患者合并的血管危险因素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患者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7年3月入住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 8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不同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再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后循环脑梗死组和前循环脑梗死组。对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资料进行采集,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青年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OR=1.955,P<0.05,95%CI:1.042~3.667)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73,P<0.001,95%CI:0.958~0.988)、高血压(OR=1.799,P<0.001,95%CI:1.316~2.460)、糖尿病(OR=2.605,P<0.001,95%CI:1.791~3.788)、空腹血糖(OR=1.069,P<0.05,95%CI:1.002~1.141)和尿酸(OR=0.998,P<0.05,95%CI:0.997~0.999)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为中青年组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高为老年组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相对小和尿酸水平高可能是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为中青年组患者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高为老年组患者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CAD-RAD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危险因素,阐明危险因素对CAD-RADS诊断冠心病的影响强度。方法:收集26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影像资料和临床相关资料,采用CAD-RADS分级法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174)和非冠心病组(n=69)。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尿酸(UA)水平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AD-RADS系统诊断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患者平均年龄大、UA水平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糖尿病是冠状动脉CAD-RADS诊断冠心病的最显著危险因素。结论:CAD-RADS诊断冠心病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和糖尿病是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271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421医院住院的271例临床病例, 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尿酸(UA)。结果 多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性别、吸烟、年龄、TC、HDL-C、TG、UA为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HDL-C的相对危险RR<1(B=-1.545,P=0.002),为冠心病的强保护性因素;高血压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RR = 7.842,P<0.001),吸烟和性别的相对危险也很大(吸烟:B=1.336,P=0.005,RR=3.803;性别:B=1.508,P=0.001,RR=4.518)。结论 在男性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生很大变化,年龄越大,高血压和吸烟的相对危险也越大;而对女性来讲,不论是处在哪个年龄段,高血压和尿酸都是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是否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病例387例,其中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284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造影所示的病变支数表示。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FIB)血症、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随着危险因素指标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加重。(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WBC计数、高LDL-c、低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FIB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0.093)。高血压亦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936)。结论:高龄、男性、糖尿病、高LDL-c、低HDL-c、wBC计数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IB、高血压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footulcer,DFU)患者不同肾功能状态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9例DFU患者。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及肾功能中重度受损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社会经济学状况、自我管理及预后;回归分析探讨肾功能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受损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更长、自我管理更好、合并更多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有更低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且到中重度肾功能受损时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比例更高(43.7%vs.26.8%,χ2=8.567,P=0.003)、死亡率更高(26.1%vs.8.3%,χ2=16.587,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与不良结局显著相关(OR=1.462,95%CI=1.132~1.874,P=0.004)。进一步在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回归分析显示,在老年患者中,随着eGFR的下降,DFU患者预后越差(OR=1.614,95%CI=1.021~2.571,P=0.040),中青年患者中未见这一显著性关系。结论:随着肾功能的恶化,DFU患者更不易愈合、死亡率更高,尤其以老年患者为甚。  相似文献   

9.
王寒秋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1):48-48,78
目的研究内科系统老年住院患者肾功能状况、疾病谱、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内科系统70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功能的增龄性减退和老年人群高血压及糖尿病的高患病率使其成为肾功能受损的高危人群。男性、尿蛋白量(24h)、高尿酸血症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是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建议临床医师积极治疗老年患者的原发病,干预肾损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肾功能,开展GRF三级预防工作,延缓其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因素,旨在对此提供积极预防及治疗。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拟诊为房颤的患者158例,将65岁及以上定义为老年组59例,65岁以下的9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因素。结果: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总患病率为8.2%。老年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患者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关联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为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关联因素,临床应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房纤颤312例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学  张雪萍  阳波  杨大兴 《四川医学》2010,31(9):1300-1302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止房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12例老年人房颤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年龄分组,分析老年人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312例房颤患者中,男162例(51.9%),女150例(48.1%),年龄60~107岁,平均(74.78±8.34)岁。其中60~69岁的患者35例(11.2%),70~79岁的患者130例(41.7%),〉80岁的患者147例(47.1%)。同期全院住院患者5362例,不同年龄组分别为:60~69岁的患者1254例,70~79岁的患者2420例,〉80岁的患者1688例。房颤患者占同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比例依次为35例(2.8%)、130例(5.4%)、147例(8.7%);312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分别为74例(23.7%)、33例(10.6%)、205例(65.7%);基础疾病高血压占首位,其次为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慢性肺疾病、糖尿病、退行性钙化瓣膜病等。随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同时312例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与同年龄组同时期非房颤的302例患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9 P〈0.05)。而且房颤、心力衰竭、左房内径三者互为因果。结论房颤的发生随增龄而明显增加。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慢性肺疾病、糖尿病、退行性钙化瓣膜病、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病均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控制和治疗,以防止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死亡原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热带地区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59例,对病因、临床特征、死亡原因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72例)的69.6%.男:女为1.67: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56.6+28.5=85.1%.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肺心病为主,首位病因为冠心病(63.7%),第二位病因为高心病(17.4%),以下分别是风心病(8.5%)、肺心病(6.2%).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1.4%)、洋地黄类(5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5.2%),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8%)和β-受体阻滞剂(15.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力衰竭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为诊治老年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中青年组、老年组、高龄组三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为Ⅲ级和Ⅳ级的比例增加;引起心力衰竭的前三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63.2%)、肺心病(37.9%)、高心病(26.4%),老年组及高龄组常为2~3种疾病同时存在;各组心衰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58.7%),心律失常(35.3%)也是一常见的诱因;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不典型,易致漏诊误诊;老年心力衰竭死亡率高(13.4%)。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年龄越大,临床症状越不典型,心力衰竭程度越重,预后越不良,治疗上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丁可可 《中外医疗》2010,29(26):6-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24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182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48例,三支病变组56例。测定血清尿酸(SUA),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尿酸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UA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纯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单独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方法:①选择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44例为冠心病组,男78例,女66例,年龄均大于65岁。②根据是否单独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分为3组,单纯冠心病组4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⑧同期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④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采用散射浊度法;血糖测定采用酶法i,⑤计量资料采用11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144例患者,非冠心病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高。在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中、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患者中,c反应蛋白浓度较单纯冠·,72病患者高。提示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新海 《黑龙江医学》2014,38(2):150-151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56排冠脉CTA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01~2013-01间入住我院接受CTA检查的7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70例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性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CTA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单支血管病变的机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三支或多支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双支病变和病变血管的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其冠脉病变主要为多支弥漫性病变,并常伴有冠脉管壁钙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选择4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随机抽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无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病变复杂,多呈弥漫性的血管病变且多合并心功能不全,而对照组的患者多以单支单处病变为主,病变较简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C型病变糖尿病组(71.4%)显著高于对照组(11.1%)(P〈0.01),A型病变糖尿病组(9.6%)显著低于对照组(68.9%)(P〈0.01),B型病变两组分别为19.0%和20.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病变复杂,累及的血管多、范围广,其冠状动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就其干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纳入某社区2011年5月的更年期女性500例,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进行筛选,确诊冠心病患者162例为冠心病组,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并计算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未患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为非冠心病组,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随访3年后对非冠心病组患者新发病率进行总结,并对比冠心病组新发病率,判定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有BMI(OR=1.499,P=0.032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012,P=0.026<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251,P=0.016 <0.05)、尿酸(OR=1.021,P=0.009<0.01)、高血压(OR =6.132,P=0.0075 <0.01)、糖尿病(OR =8.124,P=0.0082 <0.01).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后,非冠心病组随访结果显示其新发病率(1 3.9%)明显低于原发病率(32.4%),对比差异显著(P =0.001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5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尿酸(UA)的变化。用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UA浓度(455.24μmol,L)与对照组(341.29μmol/L)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A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UA浓度的增高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是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