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以原发性骨质疏松最为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和骨折。目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①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等;②增加骨形成的药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氟化物、硼剂。其他辅助药物包括钙剂、活性维生素D3等。现就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核医学在I型骨质疏松症病因学研究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①针对病因学研究,主要介绍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所测定的血中一些激素(性激素等)、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对骨量的影响;②分析比较了各种骨矿含量测定方法的优缺点;③介绍了几种定量骨显像方法在代谢性骨病中的应用情况,从而为I型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核医学在Ⅰ型骨质疏松症病因学研究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①针对病因学研究,主要介绍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所测定的血中一些激素(性激素等)、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对骨量的影响;②分析比较了各种骨矿含量测定方法的优缺点;③介绍了几种定量骨显像方法在代谢性骨病中的应用情况,从而为Ⅰ型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注意事项,重点介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调节剂、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等三类药物,评价目前使用的各种代表药物的基本作用,并提出联合应用骨代谢调节剂、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是治疗老年人和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系列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糖尿病可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相关的机制研究表明糖尿病通过脂肪因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骨硬化蛋白、胰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促炎因子、骨髓脂肪组织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诱导了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就糖尿病对骨代谢影响的基础研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切除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以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运动对切除卵巢前后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并与钙和激素进行比较。方法:切除卵巢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运动组,运动十钙联合组、运动1组、运动2组、服钙组、雌激素组和制动组。检测各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骨密度。结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显示,运动各组的各项成骨指标最优,制动组最差,模型组、服钙组和激素组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各组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同样的变化趋势。结论:切除卵巢前的运动可增加大鼠骨的储备量,切除卵巢后的运动可减缓大鼠骨量的丢失,有利于保持大鼠的骨量。运动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对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可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骨吸收抑制药 1.1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或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吸收来减缓骨钙的丢失。但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都会存在钙吸收不足,若单独应用此类药物,则可能造成低钙血症,因而通常要求与钙及维生素D制剂,  相似文献   

8.
阿仑膦酸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健  张健 《武警医学》2008,19(2):177-179
目前,阿仑膦酸钠是抑制破骨细胞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为第三代含氮二膦酸盐,是有效的代谢性骨疾病治疗药。它具有强力抑制骨吸收、防止骨丢失、增加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等作用,其治疗剂量不引起矿化障碍,同时不良反应小。随着人类对老年生活质量关注的提高,阿仑膦酸钠已主要应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且不改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其作用方式主要是对破骨细胞具有直接性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作用于成骨细胞分泌抑制破骨细胞的因子,阻断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骨转移瘤不仅会导致顽固性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还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死亡风险的上升。放射性药物内放射治疗具有疗效好、靶向性好和毒性低等优点。常用于治疗骨转移瘤的放射性药物主要是释放β粒子和α粒子的药物,其中释放β粒子的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较成熟,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释放α粒子的放射性药物越来越多地用于骨转移瘤的治疗,其在缓解骨痛、降低SRE发生率、延长总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笔者仅就α粒子放射性药物在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骨强度与骨质疏松症的CT定量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骨结构和几何形态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影像学中CT的设备和多种技术对不同部位的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的测量和评估,阐述了在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对骨强度的诸多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比较影像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24%~52%。在目前的糖尿病治疗中,常常忽略对此并发症的诊治。骨质疏松症早期不易被发现,往往是在骨折发生后才作出回顾性诊断。就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基础以及影像学诊断等予以综述,并就多种影像学技术对骨量的测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翠玲  黄德荣 《西南军医》2011,13(6):1148-1149
骨痿相当于现代医学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列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我们于2011年01月调查了我科老年人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24%~52%.在目前的糖尿病治疗中,常常忽略对此并发症的诊治.骨质疏松症早期不易被发现,往往是在骨折发生后才作出回顾性诊断.就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基础以及影像学诊断等予以综述,并就多种影像学技术对骨量的测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骨结构和几何形态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影像学中CT的设备和多种技术对不同部位的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的测量和评估,阐述了在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对骨强度的诸多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通常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从而易于发生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药物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方式。虽然药物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长期服用,不仅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而且常伴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弱光治疗是利用低强度激光或LED光作用于组织,通过光生物调节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弱光治疗可以提升血清维生素D水平,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增强骨结构以提升骨密度,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方向。本文综述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及弱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西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类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生骨质疏松症又分为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PMOP)和Ⅱ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据2000年统计资料,全世界共有7.4亿绝经期妇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机理 ,对 2 6名绝经后女性健骨运动前后骨代谢调节激素和细胞调节因子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科学的健骨运动后锻炼者的血清雌二醇 (E2 )浓度有所增高 ,甲状旁腺激素 (PTH)水平有所下降 ,IL - 6浓度显著下降(P <0 0 1 ) ;组间比较 ,实验前运动组所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实验后运动组IL - 6含量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 ,提示健骨运动对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降低有阻遏作用 ,同时对绝经后高转换型骨吸收过程产生抑制效应 ,使其骨代谢的负平衡状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骨松宝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种骨代谢疾病。2009年4月—2010年4月,我们用骨松宝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40例,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  相似文献   

19.
骨密度测定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矿物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作为一种无创伤、生理性测定手段,有助于定量分析骨矿物含量(bone mineral contant,BMC),从而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早期诊断、预防和疗效评价,并能预测骨折危险性。目前,已有多种技术进行骨密度测量,本文对骨密度测量的各种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患者的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度升高。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骨质疏松现象开始于人的年轻时代。每个人骨量的高峰值与骨质疏松有着直接的父系。骨量的峰值越高,说明体内骨组织的储备量越多,即使每年逐渐丢失一些,其剩余部分也足以延迟骨质疏松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