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皮抑素对胃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ng G  Wang Y  Zhang M  Wang Q  Luo Y  Han C  Lu Y  R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59-61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胃腺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 7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 3 6只 ,治疗各组每组 12只。种植后第 1周开始皮下注射内皮抑素 ,隔天 1次 ,剂量为 0mg/kg(对照组 )、2 5mg/kg、10 0mg/kg、2 0 0mg/kg(治疗组 ) ,共用 7周。种植后第 8周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体积、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AI) ,观察肿瘤细胞腹膜、肝、其他脏器转移及腹水情况。结果 内皮抑素剂量为 0mg/kg、2 5mg/kg、10 0mg/kg、2 0 0mg/kg时 ,原位肿瘤体积分别为 ( 15 83±5 76)mm3、( 5 91± 3 84 )mm3、( 65 7± 4 3 1)mm3、( 1 89± 1 0 2 )mm3;抑瘤率分别为 0、62 7%、95 8%、99 9% ;MVD分别为 ( 13 70± 3 90 )、( 5 73± 2 3 6)、( 2 17± 1 2 8)、( 0 66± 0 2 5 ) ;AI分别为 ( 3 91±2 5 8) %、( 6 76± 5 0 3 ) %、( 18 92± 6 75 ) %、( 2 8 5 7± 10 3 4 ) % ;腹膜转移率分别为 87 1%、5 4 5 %、16 7%、0 ;肝转移率分别为 83 9%、2 7 3 %、8 3 %、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组间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 1 77,P <0 0 5 ) ,且抑制作用与内皮抑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转染人内皮抑素基因对肝癌细胞体内致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用含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ES)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Hep3B,以空病毒(AAV2)转染作阴性对照,RT-PCR方法检测ES在mRNA水平的表达。将转染细胞接种裸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裸鼠血液中人内皮抑素的的浓度。观察内皮抑素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RT-PCR结果显示腺相关病毒可介导内皮抑素基因高效转染Hep3B细胞;rAAV2/ES转染细胞接种裸鼠后内皮抑素的表达随时间逐渐升高,在第4周达到最高浓度(115·79±8·70)ng/ml;rAAV2/ES转染组8只裸鼠中6只成瘤,成瘤时间为(26·80±6·42)d,明显长于对照组(17·17±4·17)d(P<0·05);对裸鼠移植瘤检测显示瘤体重量和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0·36±0·22)g、(3·50±1·05)个/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1·54±0·48)g、(12·67±1·97)个/视野(P<0·01)。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人内皮抑素基因转染可有效抑制Hep3B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人内皮抑素转基因治疗裸鼠人大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瘤内注射携带人内皮抑素 (hEN)基因的SA脂质体对裸鼠体内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克隆、修饰hEN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hEN ,2 0 μg质粒加 40 μgSA脂质体构建SA pcDNA3hEN。 3 2只裸鼠背部皮下注射 2× 10 5/mlLoVo细胞悬液建立人大肠癌裸鼠模型。随机分 4组分别瘤内注射NS、SA、SA pcDNA3和SA pcDNA3hEN后 4、8、12、16d测量肿瘤体积。结果 SA pcDNA3hEN组肿瘤平均体积均小于对照组 ,第 12、16天的平均体积分别为 (0 .2 7± 0 .2 1)cm3 及 (0 .5 7± 0 .41)cm3 ,而对照组肿瘤体积为 :NS组 (0 .89± 0 .3 9)cm3及 (2 .5 0± 0 .91)cm3 ;SA组 :(0 .98± 0 .69)cm3 及 (1.98± 0 .5 9)cm3 ;SA pcDNA3组 :(0 .90± 0 .3 4)cm3 及 (1.88± 1.0 2 )cm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瘤内注射携带hEN基因的SA脂质体可抑制裸鼠体内种植性人大肠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中导入内皮抑素 (Endostatin ,ES)基因对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ES基因导入FTC133 细胞中 ,采用RT PCR和ELISA检测导入基因在肿瘤细胞的表达。观察肿瘤在裸鼠模型中的生长状况。用抗CD31抗体对肿瘤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血管 ,计算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检测血清中ES和VEGF浓度。 结果 顺利将ES基因导入到FTC13 3 中得到稳定表达ES的肿瘤细胞系FTC133 rvEndo。后者在体外增值速度与母系相似。而在裸鼠模型中 ,其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母系。种植 33天后 ,FTC133 组肿瘤大小为 ( 30 0 2± 44 1)mm3,FTC13 3 rvEndo组为 ( 5 5 7± 15 2 )mm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2 )。免疫组化染色表明FTC133 rvEndo肿瘤中血管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 ,MVD为 34 86± 10 6 8;而对照组为 6 4 71± 17 0 5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0 )。带瘤鼠血清人VEGF浓度FTC133 rvEndo组为 ( 8 99± 0 6 5 )ng/L ,明显低于对照组 ( 2 9 34± 5 5 5 )ng/L( P =0 0 0 98)。结论 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可将ES基因转入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系中 ,该基因的导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体内生长速度减慢。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病毒重组技术将人血管抑素基因克隆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腺病毒滴度达5.5×10~(10) pfu/ ml,观察转染表达后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建立裸鼠动物模型(每组数n=15例),分析基因转导后胰腺癌组织中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了血管抑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CA13-hAG;检测到血管抑素在体外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率分别为87%和81%,得到279 bp电泳条带和38 000大小的蛋白条带;荷瘤裸鼠体内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VD为9.85±1.20,两对照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20.35±2.15、17,66±2.34 (P<0.05)。结论所构建的pCA13-hAG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血管抑素,使肿瘤内微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增殖减慢,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环氧合酶2对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人胰腺癌组织COX 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 ;同时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vWF和血管壁Ⅳ型胶原 ,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建立裸鼠胰腺癌细胞株PC 3移植瘤 ,观察选择性COX 2抑制剂Celebrex对肿瘤组织MVD的影响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结果 COX 2在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87 5 % ,VEGF阳性率为 5 8 3%。COX 2强阳性组MVD平均值显著高于COX 2弱阳性 +阴性组 ,P <0 0 1。VEGF阳性组MVD平均值高于VEGF阴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COX 2与vWF和Ⅳ胶原标记的MVD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99和 0 6 ) ,P <0 0 5。在裸鼠移植瘤的体内实验中 ,与对照组MVD(6 3 89± 13 6 7)相比 ,Celebrex处理组MVD为 32 2 5± 12 99,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 PCR结果表明Celebrex处理组肿瘤组织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结论 COX 2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其高表达促进了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 ;可能作用机制是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  相似文献   

7.
内皮抑素基因对鼠移植性肝癌抑制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体内人肝癌细胞在体内的影响。方法:将以pcDNA3.1为载体的鼠源性endostatin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建立的裸鼠的肝癌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endostatin的转染和表达。用免疫组化计数肿瘤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率。同时观察转基因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可见endostatin在肝癌细胞的稳定表达和分泌,其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en-dostatin基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ndostatin能减慢肿瘤生长速度,但不能完全消除肿瘤。  相似文献   

8.
SU6668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SU6 6 6 8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荷瘤鼠 4 8只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2只。种植 1周后开始 ,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对照组 )、5 氟脲嘧啶 (5 Fu组 )、SU6 6 6 8制剂 (SU6 6 6 8组 )、5 Fu与SU6 6 6 8联合应用(5 Fu +SU6 6 6 8组 ) ,每天 1次 ,共用 5周。种植后第 6周末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瘤重、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结肠癌细胞凋亡指数 (AI) ,观察癌细胞转移及腹水出现情况。结果对照组、5 Fu组、SU6 6 6 8组、5 Fu +SU6 6 6 8组抑瘤率分别为 0、4 2 6 %、80 9%、87 2 % ;MVD分别为 (13 8± 5 2 )、(12 3± 4 5 )、(2 4± 1 5 )、(0 9± 0 5 ) ;AI分别为 (3 6± 2 4 ) %、(7 1± 5 7) %、(11 9± 3 9) %、(19 9±8 6 ) % ;腹膜转移率分别为 10 0 %、4 5 5 %、16 7%、0 ;肝转移率分别为 75 0 %、36 4 %、16 7%、0。故SU6 6 6 8组、5 Fu +SU6 6 6 8组结肠癌生长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尤以 5 Fu +SU6 6 6 8组最明显(P <0 0 5 )。结论SU6 6 6 8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与传统腹腔化疗药物联用可起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α-干扰素对裸鼠移植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α 干扰素 (INF)对部分肝切除后裸鼠残肝移植性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组织 (取自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肝癌细胞株Bel 740 2 )植入 3 0只BALB/cnu/nu裸鼠肝脏 ,建立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A组为对照组 ;B组行部分肝切除 (占肝脏总体积 65 % )同时每天注射生理盐水 ;C组行部分肝切除后第 1天起 ,以INF α 3 0 0 0 0 0U /d进行皮下注射。术后 3 0d处死裸鼠 ,测量肿瘤大小和重量 ,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 ,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B组肝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较A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肿瘤重量和体积亦明显增加 (P <0 .0 5 )。C组肝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较B组明显减低 (P <0 .0 1) ,肿瘤重量和体积亦明显减少 (P <0 .0 1) ,肿瘤生长抑制率达到 63 %。结论 部分肝切除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加速残肝原位移植瘤的生长 ,INF α可抑制瘤组织内VEGF的表达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同时明显抑制残肝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细胞角质蛋白19与肝癌模型生长转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荷瘤裸鼠血清中细胞角质蛋白 19(CK19)的浓度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将 3次肺转移筛选的人肝细胞癌 (HCC)细胞株 (HCCLM 3 )接种于 3 0只BALB/c nu/nu裸小鼠皮下 ,随机分 6组 ,于接种后 2、3、4、5、6、7周分别处死 1组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裸鼠血清中CK19浓度 ,并称量肿瘤重量、肺组织连续切片检查转移率。结果 接种细胞后各时点的肿瘤重量依次为 (0 .3 1± 0 .13 )、(0 .61± 0 .12 )、(1.43± 0 .3 7)、(2 .3 8± 0 .92 )、(3 .74± 0 .96)、(4 .85± 1.0 2 )g ;肺转移率依次为 0、0、2 0 %、10 0 %、10 0 %、10 0 % ;在第 5、6、7周时每只裸小鼠肺转移灶中位数依次为 81、118、15 0个 ;裸鼠血清中CK19浓度依次为 (4 .79± 1.16)、(5 .0 6± 1.2 1)、(8.5 5± 1.2 5 )、(4 0 .71± 9.87)、(76.2 9± 2 0 .0 0 )、(95 .94± 19.68) μg/L ,在出现转移时CK19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荷瘤裸鼠外周血中CK19浓度与肿瘤进展呈明显正相关性 ,当发生肺转移时明显升高 ,是反映本模型肿瘤转移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空质粒组、丙氧鸟苷(GCV)组、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5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不同的质粒,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放免法检测裸鼠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裸鼠皮下成瘤率100%;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质粒组和GCV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3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而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AFP、MVD及VEGF表达强度又明显低于pcDNA3/TK/An-gio组(P〈0.05),凋亡指数高于后者(P〈0.05)。结论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系统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将Angipoietin-1基因转染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建立长期表达Angipoietin-1基因的肝癌细胞模型。方法 基因重组构建Angipoietin-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Angipoietin-1,经脂质体将pcDNA3/Angipoietin-1质粒转染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25-30d细胞Angipoietin-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1)限制酶切和凝胶电泳证明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cDNA3/Angipoietin-1;(2)通过脂质体Dosper将质粒pcDNA3/Angipoietin-1转染SMMC-7721,经G418筛选后获得阳性细胞克隆;(3)RT-PCR证明经脂质体转染的人肝 癌细胞株SMMC-7721可较稳定表达Angipoietin-1基因。结论 成功建立稳定表达Angipoietin-1基因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Angipoietin-1,为通过在体途径探讨Angipoietin-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反义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反义HIF-1α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直径约0.4cm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质粒PcDNA3和HIF-1α/PcDNA3B,质粒用脂质体DOTAP介导转染细胞。观察各组动物的肿瘤生长曲线;取肿瘤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ABC法)及蛋白质印迹检查,检测各组肿瘤的VEGF和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凋亡。结果:HIF-1α/PcDNA3B治疗组各时点的肿瘤体积,以及肿瘤组织中HIF-1α蛋白、MVD,VEGF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阻断癌细胞的缺氧适应途径,反义HIF-1α基因治疗肝癌有抑制肿瘤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RMP基因对肝癌细胞稳定性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SMMC-7721细胞等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合成RMP基因的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实验组肝癌SMMC-7721细胞内,用G418筛选出实验组干扰RMP基因的细胞株,RT-PCR检测两组细胞内RMP基因的表达,划痕实验法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的RMP基因干扰细胞株,与未干扰细胞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p21基因表达减弱,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结论 RMP基因有维持肝癌细胞基因组稳定的重要作用,对保持细胞的迁移能力也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体外培养的Bel-7721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Bel-7721肝癌细胞株在不同浓度rhGH(0、1.33、13.33、133.30、1333.00μg/L)作用下的药物敏感性,计算细胞生长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在上述浓度rh-GH作用下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比率、增殖指数(PI)以及凋亡率.结果 rhGH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程度刺激作用,表现为rhGH在133.30μg/L浓度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较显著,而rhGH在其他浓度(1.33、13.33、1333.00μg/L)对肝癌细胞增殖虽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效果较rhGH在133.30 μg/L浓度为弱.rhGH作用48 h后流式细胞检测各实验组S期所占比率、PI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G_2-M细胞所占比率,13.33、133.30与1333.00μg/L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33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配体法发现SMMC-7721肝癌细胞株表达GHR.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的rhGH对7721肝癌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原因可能与7721肝痛细胞表达GHR,rhGH可促进肝癌细胞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HBV-X蛋白对低侵袭性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pcDNA3.1(-)-X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细胞,以空质粒转染作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X蛋白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X蛋白、MMP-2、MMP-9、尿激酶纤溶酶原活化因子(uPA)水平,并用体外功能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的恶性表型的变化.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后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HBV-X蛋白为(13.02±2.12)μg/L,对照组为(4.07±0.37)mg/L;MMP-2重组质粒转染组为(49.04±4.07)μg/L,对照组为(25.15±5.43)μg/L,MMP-9水平分别为(27.82±2.25)μg/L和(7.89±1.27)μg/L;uPA重组质粒转染组水平明显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分别为(10.78±3.23)μg/L和(1.24±0.34)μg/L,t值分别为19.93,6.27;6.83,7.04,P值均<0.01.体外功能实验提示SMMC-7721转染HBV-X重组质粒后细胞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细胞黏附率为(85.33±14.78)%,对照组为(57.34±2.52)%,t=2.96,P<0.05.运动试验透膜组胞数分别为(24.3±1.9)个和(12.3±2.5)个,t=4.89,P<0.05.侵袭试验透膜细胞数分别为(18.2±3.2)个和(9.3±2.3)个,t=4.29,P<0.05.而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增加.结论 HBV-X蛋白可能通过MMP-2、MMP-9、uPA分泌促进SMMC-7721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质粒转染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VD)差异,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情况。结果: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P<0.01),VEGF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质内,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平均灰度分别为179.57±5.22、150.87±3.44和163.40±3.54;阳性单位分别为14.94±2.26、31.26±2.72和29.21±2.95;MVD分别为10.60±74.56、19.33±2.52和18.67±5.29,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子显微镜下治疗组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结论: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能明显抑制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坏死,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YSV)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血管生成机制.方法 建立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YSV对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应用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芯片分析YSV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最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目的因子的含量.结果 YSV能显著抑制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当给药剂量为320μg/kg·d~(-1)时效果最为显著,抑瘤率为60.66%.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YSV能够降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YSV作用组MVD平均值36.0±11.6,对照组平均值为114.5±26.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在113个候选基因中有18个基因下调2倍以上,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白细胞介素(IL)-8基因下调最显著;RT-PCR法证实YSV能够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与IL-8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ELISA亦证明YSV作用组血浆中因子VEGF及IL-8浓度降低.结论 YSV能显著抑制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生长,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