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癌中CD44的表达 ,旨在探讨CD4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D44S及CD44变异体V6在 5 4例胃良性病变 (BGD)及 6 3例胃癌 (GC)中的表达 ,并比较了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型、淋巴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CD44S在浅表性胃炎 (CSG)、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6 5 %、5 7 1%、5 2 4%。CD44V6在CSG中无表达 ,在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为 :19 1%和5 3 7%。在有淋巴转移组CD44V6表达率 6 8 6 %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3 5 7%。在肠型胃癌中 ,CD44V6表达率 73 7% ,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 2 4%。CD44S阳性表达与有否淋巴转移及组织分型无关。结论 CD44S、CD44V6在胃癌中均有表达 ,CD44V6表达率与胃癌淋巴转移及组织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2.
HSP60和CD44 V6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60(HSP60)、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60例非癌胃粘膜病变及50例胃腺癌组织手术及内镜活检石蜡标本,应用抗人HSP60,CD44V6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HSP60,CD44V6的表达.结果 HSP60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腺癌的阳性率为30%,65%,70%,76%,过表达率为10%,25%,35%,58%.CD44V6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腺癌的阳性率为5%,25%,30%,78%,HSP60,CD44V6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腺癌中的阳性率和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HSP60在胃腺癌组织的过表达率高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P<0.05).HSP60在高、中、低分化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77.7%,75.0%.HSP60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CD44V6在高、中、低分化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66.2%,91.7%,CD44V6在低分化胃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度分化胃腺癌(P<0.05).结论 HSP60,CD44V6在人胃癌及癌前情况或病变中过度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还可能有助于预测胃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胃肠病学》2001,6(2):97-9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演化序列中的规律和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cyclinA的表达,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7%±1.6%、4.7%±5.0%、5.2%±4.7%、3.0%±3.5%和1.6%±2.5%,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胃癌(P<0.05);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25.0%(4/16)、25.0%(11/44)、60.7%(17/28)和59.5%(25/42),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织的阳性率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2%(1/16)、20.5%(9/44)、46.4%(13/28)和85.7%(36/42),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P<0.05)。结论在胃癌演化过程中,从正常胃粘膜到萎缩性胃炎,凋亡指数逐渐上升;从不典型增生期开始,凋亡指数逐渐下降。在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TGF-β1和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提示TGF-β1和cyclinA的表达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CD44 V6和MMP-9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方法免疫组化SP法测定正常胃黏膜(NOR)、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IM)、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和早期胃癌(EGC)各40例,进展期胃癌(AGC)100例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结果NOR、IM、DYS、EGC和AGC组中,分别有0、15.0%、25.0%、45.0%和72.0%CD44V6阳性,0、40.0%、50.0%、40.0%和68.0%MMP-9阳性。从IM、DYS至EGC和AGC组,CD44V6和MMP-9表达渐增(均P〈0.05)。结论CD44V6、MMP-9在胃痛的演变过程中不仅仅参与了浸润转移.其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D44v6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7,他引:7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D44v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10)、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6,中度n=12,重度n=14)、早期胃癌(n=16)及进展期胃癌(n=52)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CD44v6为阴性,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CD44v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进展期胃癌,表达率达到顶峰.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12%,33%,43%;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表达率分别为44%和73%.各级异型增生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而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82%vs56%,P<0.05),肠型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78%vs56%,P<0.05),CD44v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结论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在CD44v6基因表达上已具有明显的潜在恶性趋势,CD44v6基因表达阳性的胃癌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3.TFF3)和CD147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302例的组织芯片,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FF3、CD147和CD34表达.结果: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TFF3表达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和正常组(48.3%,51.9%,41.7% VS 13.3%;48.3%,51.9%,41.7%VS 3.6%,均P<0.01);胃癌CDl47表达和MVD高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78.9% VS 14.3%,43.3%,51.2%,59.3%;31.86±9.92 VS 26.10±6.82,24.74±5.49,20.77±6.87,14.95±6.28,均P<0.05),浅表性胃炎CD147表达和MVD与正常胃黏膜之间差异显著(43.3% VS 14.3%;20.77±6.87VS 14.95±6.28,均P<0.05).TFF3、CD147表达和MV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TFF3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CD14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0.01),MVD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TFF3、CD147阳性表达的MVD高于阴性的(35.47±9.41 VS 29.27±9.50;33.33±9.62 VS 26.40±9.17,P<0.01).TFF3和CD147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323,r=0.279).TFF3( )/CD147( )者在深度浸润(T3-4)、临床分期TNMⅢ-Ⅳ、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和MVD最高,且明显高于TFF3(-)/CD147(-)者(P<0.05).结论:TFF3、CD147和CD34在胃黏膜癌变和癌变后的恶性演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发生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D44S及CD44变异体V6在54例胃良性病变(BGD)及63例胃癌(GC)中的表达,并比较了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型及临床预后等相关性。结果:CD44S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5%、57.1%和52.4%。CD44V6在CSG中无表达,在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为19.1%和53.9%。在肠型胃癌中,CD44V6表达率(73.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4%)。CD44S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型无关。CD44S阳性表达与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CD44S和CD44V6在胃癌中均有表达,CD44V6表达率与胃癌组织来源有关。CD44S表达率与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70 mRNA在老年人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 mRNA(HSP70 mRNA)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取胃癌44例,癌旁不典型增生20例,单纯不典型增生16例,浅表性胃炎20例.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SP70 mRNA表达状况.结果在胃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和单纯不典型增生中HSP70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1.36(27/44)、55.00%(11/20)和31.25%(5/16);在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5.00%(1/20).HSP70 mRNA表达与癌细胞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SP70 mRNA在胃癌形成早期有较高表达,检测HSP70 mRNA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程度和意义。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及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诊断并经病理确诊的病例。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组、胃癌组共5组,每组40例,测定survivin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程度。结果 survivin表达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平均分值0.075±0.267,阳性率7.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平均分值0.600±0.744,阳性率4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组平均分值2.075±1.980,阳性率70%;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组平均分值4.225±2.402,阳性率95%;在胃癌组平均分值5.750±3.614,阳性率97.5%。survivin表达在胃高分化腺癌中,平均分值2.500±0.707;中分化腺癌平均分值8.750±3.495;低分化腺癌平均分值5.522±3.654;粘液腺癌平均分值3.200±0.837;印戒细胞癌平均分值6.000±0.000。结论 survivin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过程中阳性表达逐渐增高;但其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及肿瘤的大小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癌基因c-erB-2和细胞黏附分子(CAMs)CD44V6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7例胃癌组织中c-erB-2、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erB-2在有淋巴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31/39)和50.0%(14/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在有淋巴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30/39)和60.7%(17/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转移的胃癌中c-erB-2和CD44V6表达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c-erB-2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二者具有协同性.检测c-erB-2和CD44V6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淋巴转移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及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伴肠上皮化生与CD4 4V6表达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对Hp阴性单纯慢性胃炎、Hp阴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阳性萎缩性胃窦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腺癌的胃镜下活检组织标本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在Hp阴性单纯性胃炎组粘膜上皮未见CD4 4V6表达 ,Hp阴性萎缩性胃窦炎伴肠上皮化生、Hp阳性萎缩性胃窦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腺癌各组CD4 4V6表达程度依次逐渐升高 ,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D4 4V6的表达可能是上皮细胞癌前病变出现的早期生物学信号 ,肠上皮化生细胞可能诱导CD4 4V6的表达 ,而Hp感染则有促进这种诱导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探讨CD44V6和CathepsinD在早、中晚期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P法 )对 70例胃癌进行了CD44V6和CathepsinD蛋白的检测。结果 :早期胃癌CD44V6和CathepsinD表达率分别为 ( 11/2 0 ) 5 5 % ,( 12 /2 0 ) 6 0 % ,中晚期非转移性胃癌 ( 12 /2 0 ) 6 0 % ,( 13 /2 0 ) 6 5 % ,中晚期转移性胃癌 ( 2 3 /3 0 ) 76 .6 7% ,( 2 6 /3 0 ) 86 .6 7% ,其中经过 χ2 检验 ,CathepsinD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胃癌中 ,CathepsinD阳性表达提示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更多见于中晚期胃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4 4V6 基因与前列腺癌 (PCa)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2例PCa组织中CD4 4V6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 4V6 基因在前列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 ,阳性率为 46 3 % (38/82 ) ,其中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或骨转移者阳性率为62 5 % (1 5/2 4 ) ,无转移者阳性率 37 9% (2 3/58)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D4 4V6 在PCa组织中的高表达还与癌组织的Gleason评分及预后有关 (P <0 0 5)。结论 具有CD4 4V6 高表达的PCa具有更强的浸润和转移能力 ,恶性度较高 ,分化较差 ,CD4 4V6 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术后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4s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6例胃癌(胃癌组)、25例浅表性胃炎(胃炎组)和25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增生组)中CD44s mRNA的水平。结果胃炎组无阳性表达;增生组中阳性率为20%;在胃癌组中阳性率为62.12%,胃癌组低分化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s mRNA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转移有相关性;CD44s mRNA基因水平可作为判断胃癌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PTTG、c-Myc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TTG、c-Myc及Ki67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研究三者在胃癌表达中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对胃癌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TG、c-Myc及Ki67在60例胃癌组织、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结果PTTG、c-Myc及Ki67表达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按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类,三者的表达均与胃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三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H.pylori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PTTG、c-Myc及Ki67的表达均强于H.pylori阴性者。结论PTTG、c-Myc及Ki67参与了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至胃癌的转化过程,三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均可作为判定胃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三者的表达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CD44 V6和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 V6和VEGF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随访的4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类,并按照1年内有无复发和转移分组,然后进行常规HE染色及CD44 V6、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S_P法)。结果结果CD44 V6和VEGF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膜,部分胞质同时出现阳性表达;在40例肝癌组织中,CD44 V6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0/40)和77.5%(31/40);CD44 V6、VEGF在复发和转移组的表达均高达88.9%(16/18,16/18),明显高于未复发和转移组,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在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资料提示肝癌组织中CD44 V6和VEGF过表达分析,有助于肝癌侵袭、转移预测和肝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探讨胃癌中CD_(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75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的CD_(44)v6基因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75例胃癌标本中,56例CD_(44)v6基因变异体呈阳性表达,占74.7%;而5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46例呈阳性表达(83.6%),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呈阳性表达(50%),差异有显著性(P<0.001);正常胃粘膜不表达CD_(44)v6基因变异体。这一结果提示,CD_(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含v6外显子的CD_(44)变异表达产物可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潜能较可靠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