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国  乐呈进 《中国药师》2010,13(3):399-40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新生儿全麻诱导中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0例需全麻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联合氯胺酮组(SK组),S组单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同时静脉给予氯胺酮0.5mg·kg^-1联合诱导。观察并记录患儿入室时(TO),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停药时(T4)及拔除气管即刻(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儿从吸入诱导到插管时七氟醚的用量,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喉痉挛、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T1与T0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的MA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七氟醚的用量、一次插管成功率、喉痉挛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麻联合诱导可以有效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插管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七氟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张家骏  郭小龙 《河北医药》2011,33(18):2755-2756
目的总结七氟醚复合骶麻用于6岁以内小儿下腹部以下短时手术的经验。方法86例6岁以内的小儿行下腹部下肢会阴部手术,时间〈2h,以吸入七氟醚行麻醉诱导,成功后开放静脉,保留自主呼吸,七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骶管阻滞完善后开始手术。若15min后钳捏切口患儿仍体动,即辅用氯胺酮、咪唑安定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超过2h或改变手术方式改为气管插管或喉罩全麻下完成手术。术毕停吸七氟醚并加大氧流量以洗出七氟醚,以患儿睁眼或哭闹,吸空气SpO2≥96%为出室标准。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吸(RR),观察患儿诱导有无呛咳、喉痉挛以及苏醒期躁动、呕吐情况,记录患儿苏醒时间。结果72例在七氟醚复合骶麻完成手术,10例辅用氯胺酮咪唑安定,4例改气管插管或喉罩全麻。七氟醚复合骶麻患儿在停药9min内(3~9min)均苏醒,其中55例苏醒平稳,17例苏醒时发生躁动,其中11例持续3~5min逐渐安静,6例需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才安静下来;辅用氯胺酮患儿术毕均未苏醒,在生命体征稳定,吸入空气SpO2≥96%送回病房苏醒;气管插管全麻患儿待完全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回病房。结论七氟醚复合骶麻对于下腹部以下短小手术,具有全麻诱导快,苏醒迅速,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好,术后躁动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不能用于长时间的大手术,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雅丽  王薇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47-148,154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七氟醚麻醉行MRI检查患儿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60名患儿随机分成两组(M组和C组),每组30例。M组于麻醉前口服咪唑安定,C组给予相同剂量10%葡萄糖,观察术后躁动发生率、MRI检查时间、睁眼时间以及离开麻醉后苏醒室时间。结果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MRI检查时间、睁眼时间以及离开麻醉后苏醒室时间分别为50%、(32±8)min、(10±5)min和(29±6)min;M组分别为13%、(33±6)min、(11±4)min和(28±5)min,其中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M组,其余指标组间无差异。结论咪唑安定能够明显降低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一kB(NF—kB)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2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每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8—0.12mg·kg^-1、芬太尼5~10ug·kg^-1、维库溴铵0.1mg·kg^-1施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吸纯氧机械控制通气。麻醉维持C组采用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S组采用七氟醚2MAC持续吸入,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两组均按需追加维库溴胺维持肌肉松弛。CPB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均维持在90~120mmHg。CPB开始时停用七氟醚吸入,之后两组均采用同样方法维持麻醉。芬太尼总量C组为40~60ug·kg^-1,s组为20~30ug·kg^-1。于麻醉诱导插管后即刻(L)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1h(T2)、2h(T3)、6h(T4),分别采桡动脉血3ml,共15ml,并分离提取白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测定白细胞NF—kB活性,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复跳情况、多巴胺以及硝普纳用量。结果与S组各观测点相比较,除T0外,C组各点白细胞NF—kB活性均增加(P〈0.05或0.01),且开放主动脉30min时达到高峰;而S组各点NF—kB活性无明显变化。自动复跳/电击复跳比例C组为4/6,S组为8/2,S组明显高于C组(P〈0.01);硝普纳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用量C组明显多于S组(P〈0.01),且两组患者多巴胺用量与各自EMSA结果的最高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4(P〈0.01)。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抑制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NF—kB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姚颖  周泽军  陈萍 《中国药业》2010,19(23):59-61
目的评价吸入七氟醚诱导插管用于老年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Ⅰ-Ⅱ级的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65~75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入诱导组表面麻醉后仅吸入8%七氟醚诱导,静脉诱导组按常规剂量先后依次快速注入咪唑安定、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维库溴铵,待麻醉深度适当时行气管插管。结果吸入诱导组意识消失平均时间接近静脉诱导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下降不如静脉诱导组明显(P〈0.05);两组诱导插管平均时间约5min(P〉0.05),插管条件均可接受,但吸入诱导组插管条件达到非常好者仅占60.00%,显著低于静脉诱导组(P〈0.05),而一次插管成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吸入诱导组平均动脉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静脉诱导组(P〈0.05),心率变化趋势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吸入诱导组插管前呼吸未完全抑制者8例,给予插管后该组其余患者均恢复自主呼吸;两组诱导插管前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联合肌松剂吸入8%七氟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插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手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山东省烟台市北海医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简称A组)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简称B组)。七氟醚组给予吸入七氟醚,浓度为4%~6%;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20~40μg/kg,入室至麻醉苏醒期间连续观察SBP、DBP、HR、SpO2,记录停药至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记录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在气管插管时B组HR、SBP、DBP均高于A组(P〈0.05),同时B组的HR、SBP均高于基础值(P〈0.05);支撑喉镜植入后1min时B组的HR、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5),A组的SBP、DB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均可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但是七氟醚对循环系统尤其对心率的干扰较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该类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用于全麻后期改善苏醒质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全麻后期改善苏醒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部病人术前肌注鲁米那钠2 mg·kg-1、阿托品0.008~0.01 mg·kg-1或东莨菪碱0.3 mg,确定阻滞平面后,以芬太尼0.2 mg、硫喷妥钠5~8 mg·kg-1、琥珀胆碱2 mg·kg-1静注.诱导气管插管,按操作程序行硬膜外镇痛,A组手术重要步骤完成后停安氟醚,以丙泊酚2 mg/(kg·h)微泵输入,手术结束后停丙泊酚;B组同样停安氟醚,以咪唑安定0.1 mg/(kg·h)微泵输入,手术结束后停咪唑安定;C组手术结束后停安氟醚吸入并开大氧流量.结果 A、B、C 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0.63±10.55、177.98±7.63、179.00±12.33min,B组和A组在苏醒过程和苏醒质量基本相似,但B组唤醒和拔管时间均较长,A、B组病人清醒后无诉术知晓.C组和A组比较,P<0.05,C组和B组比较P<0.05.结论与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比较,前期吸入安氟醚使麻醉中遗忘作用增强,知晓减少,麻醉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60为指标,确定七氟醚全麻诱导半数有效量(ED50)及咪唑安定对其影响.方法 全麻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1例)麻醉诱导吸入七氟醚,按序贯法给药;Ⅱ组(28例)七氟醚麻醉诱导前给予眯唑安定0.05 mg/kg,同样按序贯法吸入七氟醚.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围插管期MAP、HR、BIS.结果 BIS值达60时,Ⅰ组七氟醚的ED50为3.52%(95%的可信区间为3.46%~3.57%),明显高于Ⅱ组的2.61%(95%的可信区间为2.52%~2.70%).Ⅰ组插管后MAP、HR显著高于插管前(P<0.01),Ⅱ组插管后循环稳定.Ⅱ组BIS值达60的七氟醚浓度、意识消失时间小于Ⅰ组(P<0.01).结论 七氟醚快速诱导时,BIS值达60插管后血压和心率仍有明显增加.加用咪唑安定有利于减少七氟醚吸入浓度和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李远波 《江西医药》2011,46(9):849-850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醚用于不同年龄患儿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患儿40例。ASA1—2级,年龄在0—7岁。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2组,A组(0—3岁),B组(3—7岁)。所有患儿吸入6%七氟醚,以6L/min氧流量洗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min。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手术开始时氧流量调至3L/min,调节七氟醚挥发罐刻度,如果患儿体动,可辅助给予氯胺酮1mg/kg。结果A组和B组术中麻醉及生命体征均平稳,手术结束后A组均能迅速苏醒,B组患儿因年龄偏大,术中辅以氯胺酮苏醒稍慢些,但苏醒后均能大声啼哭,安全地返回病房。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永美  樊理华 《中国药业》2010,19(11):80-81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紧闭循环麻醉中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均于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07mg/kg,然后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1.5~2.0μg/kg、异丙酚1~2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定容呼吸模式,潮气量8~12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Hg(1mmHg=0.133kPa)。新鲜气流量1~4L/min,吸入2~3min,之后降至0.2~0.3L/min,异氟醚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1.5%范围内,七氟醚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2.7%~4.0%范围内,术中辅助应用芬太尼,使血压、心率的变化幅度低于基础值的20%。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结果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前肌酐、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量等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1,2,3d的尿液β2-MG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于术后4d开始下降到术前水平。结论在紧闭循环麻醉中使用七氟醚,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吸入七氟醚和静脉应用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前1 min静脉注射0.5μg·kg-1的舒芬太尼后,A组吸入事先由8%七氟醚和8 L·min-1氧气流量预冲回路的6MAC浓度七氟醚,维持吸入七氟醚浓度为4MAC;B组麻醉诱导调定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3 mg·L-1;C组静脉单次推注2 mg·kg-1的丙泊酚.3组患者入睡后推注0.6 mg·kg-1的罗库溴铵,当BIS≤60并维持5 s后行气管插管,观察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到达60的时间和可行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围插管期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推注舒芬太尼后1 min 3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BIS值轻度下降;3组患者插管前BIS≤60并维持5 s时的血压均下降(P<0.05),单次推注丙泊酚最明显,靶控输注次之;心率下降以靶控输注最明显;3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和3 min血压及心率值较插管前升高(P<0.05),以单次推注丙泊酚组明显,插管后5 min降至插管前水平;A组和c组患者诱导入睡时间、BIS值下降至60时间和可以气管插管时间比B组短(P<0.05),3组患者围插管期无不良记忆反应.结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及靶控输注和静脉单次注射丙泊酚麻醉诱导能较好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和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与吸入七氟醚诱导相比单次推注丙泊酚围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靶控输注丙泊酚耗时较长,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更为平稳和快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包皮环切术和斜疝等小儿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吸入复合芬太尼组(1组),和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组(2组),比较两组非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心电活动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七氟醚吸入复合芬太尼组和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组相比,患儿意识消失快,苏醒时间显著加快,术中麻醉较平稳,术后恶心、呕吐、明显少。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清醒迅速,安全平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A组麻醉诱导给予七氟醚,B组给予丙泊酚,观察两组各时间段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结果:测得A组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即刻的呼吸频率、血压均低于麻醉前(P<0.05);测得B组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的呼吸频率、血压均低于麻醉前,且水平均低于同时段A组(P<0.05)。A组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的心率均低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即刻高频、低频均低于麻醉前(P<0.05);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段高低频比值比较(P>0.05)。B组麻醉诱导后即刻至插管后即刻高频、低频均低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各时间段高低频比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诱导相对平稳,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七氟醚吸入诱导对患儿循环、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及附属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行择期腹部手术的住院患儿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A组患儿在腹部手术前给予4%七氟醚麻醉诱导,B组患儿在腹部手术前给予6%七氟醚麻醉诱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诱导后3min、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的MAP、HR、SpO2的变化并比较。结果 B组实验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相较A组对照组患儿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患儿循环、镇静深度的影响与剂量呈相关性抑制。  相似文献   

15.
肌松剂在小儿喉乳头状瘤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喉乳头状瘤的麻醉方法进行回顾总结,针对肌松剂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喉乳头状瘤手术病例分三组,A组采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 氯胺酮 羟丁酸钠静脉复合诱导,声门部粘膜1%~2%利多卡因喷雾,保留自主呼吸,进行气管插管;B组采用1%~5%异氟醚与氧混合气体吸入,声门部粘膜1%~2%利多卡因喷雾,打断自主呼吸,置入气管导管后再静脉给予咪唑安定 芬太尼 肌松剂(万科罗宁、爱可松等);C组采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 芬太尼 肌松剂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打断自主呼吸后气管插管。结果三组中,C组病人麻醉诱导时间最短,声门解剖部位暴露清晰,全部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所需时间最短,整个过程未出现明显的缺氧发绀症状。B组患儿麻醉诱导及插管满意度略差于C组,A组最差。结论小儿吼乳头状瘤麻醉诱导中可以使用肌松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全麻诱导浓度.方法 45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随机分成3组(n=15):A组为七氟醚8%浓度组,B组为七氟醚8%~6%~4%浓度递减组,C组为七氟醚4%组.三组以不同浓度诱导,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降至45以下为标准进行气管插管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C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应消失时间要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5).A组插管前MAP低于B组与C组(P<0.05),插管后C组上升最大(P WTBZ<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A组和C组(P<0.05).HT5"H结论 七氟醚诱导平稳,推荐吸入浓度为8%~6%~4%递减,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质量,适合学龄儿童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7.
张舟  郑良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93-1394
目的比较异丙酚、依托咪酯、咪唑安定全麻诱导插管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5岁以上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Ⅲ级,随机平均分为异丙酚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咪唑安定组(C组)。麻醉诱导:静脉全麻药A组异丙酚2mg/kg、B组依托咪酯0.3mg/kg、C组咪唑安定0.3mg/kg,合用诱导药物均为阿曲库铵0.6mg/kg、芬太尼3μg/kg,诱导后5min进行气管插管。监测和记录麻醉前后各时点的BP、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及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等。结果诱导后三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下降,至插管前下降幅度最大,A、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插管后三组血压和心率均上升,A、C组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三组血压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高龄患者进行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时,选用依托咪酯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镇静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唇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I级,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D1)、中等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D2)及对照组(C),每组20例。各组患儿以单纯七氟醚诱导插管,D1、D2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2μg,kg、0.4斗∥kg,注射时间〉10rain,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于Nacrotrend值D水平,术毕待患儿呼吸恢复,保护性发射恢复时拔管。结果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D1、D2组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患儿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比c组明显下降。术后躁动发生率,D。组为26.7%,D:组为6.7%,c组为33.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清醒镇静程度评分比D。组更高(P〈O.01)。三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右旋美托咪可以有效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9.
刘祥  何文胜  王昕  胡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21-3723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安全、有效的麻醉维持方式。方法:ASAⅠ~Ⅲ级行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24例,入室后常规监测MAP、HR、ECG、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胺行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根据不同麻醉维持方式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A组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速度为15-30 ml/h,并根据麻醉深度适当调整麻醉药物的速度与剂量;B组麻醉维持采用2-4%七氟醚持续吸入,亦根据麻醉深度适当调整吸入麻醉药物的浓度。术中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镇痛和肌松。记录诱导前1min,诱导后1min,插管,置弹簧圈,手术结束及拔管各时间点HR、SpO2、MAP的值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等数值,并记录两组中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处理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例数。结果:诱导后各组血压和HR均有一过性轻微下降,但与诱导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HR和MAP均上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置弹簧圈、手术结束和拔管时A组MAP值相比较B组有明显升高(P〈0.05),与诱导前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术中七氟醚持续吸入麻醉维持,与持续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维持比较,可使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佐辛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中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复合全程七氟醚吸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将地佐辛针0.15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 mL静脉注射;B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将地佐辛针0.2 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10 mL静脉注射;C组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对手术后发生躁动、气道阻塞、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15~0.2 mg/kg的地佐辛针,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影响;B组拔管时间较C组延长(P<0.05);A组、B组术后躁动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手术结束前15 min内静脉注射0.2 mg/kg的地佐辛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