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激活的机制。方法:将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高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系膜细胞ERK活性的影响。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于2周处死大鼠,取肾进行ERK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ERK定位于胞浆,当AngⅡ和高糖作用于系膜细胞后,可使ERK从胞浆转移于胞核。糖尿病大鼠肾小球ERK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强(P<0.05)。结论:高糖和AngⅡ可激活系膜细胞ERK,ERK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高糖对血管紧张素Ⅱ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高糖对血管紧张素Ⅱ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 ,系膜细胞增殖能力采用MTT法 ,蛋白激酶C(PKC)α、β2 、ε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高糖对AngⅡ促系膜细胞增殖有正相调节作用 ,高糖和AngⅡ可刺激系膜细胞PKCβ2 表达增强 ,PKC抑制剂可阻断高糖和AngⅡ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高糖和AngⅡ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是通过PKC依赖途径介导的 ,应用PKC抑制剂可能是防治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蛋白激酶Cα(PKC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d、1周、2周、4周、8周组,每组均设相应正常对照组。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AngⅡ、VEGF、PKCα、ERK、FN(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质;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DM大鼠肾小管AngⅡ的表达从3d、VEGF和PKCα的表达从1周、ERK和FN的表达从2周开始均显著升高,并随着病程发展而逐渐增高,DM4周和DM8周时,AngⅡ、VEGF、PKCα、ERK和FN的表达相互间均呈正相关,且均与24h尿蛋白、肾重体重比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管PKCα激活后介导VEGF生成增多,从而促进蛋白尿及肾脏肥大的发生;高糖-AngⅡ-VEGF—ERK通路可能参与糖尿病肾脏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糖尿病大鼠成模后的系膜细胞与高糖刺激下的系膜细胞在功能上的异同 ,并探讨用体外培养的成模后系膜细胞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将 2 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成模组和正常组 ,每组各 10只。糖尿病成模组先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 ,然后再进行系膜细胞体外培养 ;正常组大鼠的系膜细胞又分为高糖组和正常对照组两个亚组 ,高糖组采用高糖刺激系膜细胞 ,正常对照组为常规培养基培养。分别对三组细胞用 3 H - Td R摄入法测定细胞增殖 ,EL ISA法测定纤维连接蛋白 (FN)分泌 ,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Ca2 +〕 i及对血管紧张素 的反应。结果 糖尿病成模组系膜细胞 3 H - Td R掺入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高糖组系膜细胞 3 H- Td R掺入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糖尿病成模组及高糖组系膜细胞分泌 FN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 (P分别 <0 .0 1和 <0 .0 5 ) ,且糖尿病成模组系膜细胞分泌 FN量虽高于高糖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糖尿病成模组及高糖组系膜细胞胞内〔Ca2 +〕i对血管紧张素 的反应都减弱 ,且前者更为明显。结论 先建立糖尿病模型再培养的系膜细胞在功能和生物学性状方面更接近于糖尿病体内系膜细胞  相似文献   

5.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抑制剂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糖高脂馀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厄贝沙坦(每日50mg/kg灌胃)治疗6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Ⅳ型胶原表达水平。结果 厄贝沙坦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α-SMA、Ⅳ型胶原蛋白的高表达。结论 厄贝沙坦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高糖联合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原代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实验共分为5组:低糖对照组、高糖组、高糖+ AngⅡ组、中药血清组、厄贝沙坦血清组.于第5代时,予高糖、高糖联合AngⅡ刺激,并同时进行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及厄贝沙坦西药血清干预,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低糖对照组比较,其他组TGF-β1、CTGF、FN、LN表达均明显升高;与高糖+ AngⅡ组比较,厄贝沙坦血清、中药血清组TGF-β1、CTGF、FN、LN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可能通过抑制CTGF表达而有效降低TGF-β1的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发挥其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检测缬沙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测定药物剌激对体外培养人系膜细胞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AM、血管紧张素Ⅱ(AngⅡ)、TGF-β1、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含量。结果:沙坦对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F-β1,AngⅡ,AM、LN和Ⅳ型胶原合成分泌增多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于系膜细胞增殖过度亦有抑制作用,各组值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可通过抑制AngⅡ、TGF-β1的表达、分泌,继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过度,并降低基质蛋白的生成和沉积,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在TGF-β1的表达和分泌下降后,AM的表达和分泌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
魏倩萍  邓华聪 《重庆医学》2005,34(3):446-448
糖尿病肾病(DN)是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肾脏的过度聚积,导致肾小球系膜增生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临床研究证明高血糖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包括DN始发和进展的主要决定因子.在肾小球系膜细胞,高糖可诱导ROS的产生和上调 TGF-β1及ECM的表达.外源性H2O2 或由葡萄糖氧化酶持续产生的H2O2 也可上调TGF-β1和纤维结合素(FN)在系膜细胞的表达、以及FN在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高糖和H2O2 诱导的TGF-β1和 FN的上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糖诱导的肾脏损害中,ROS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ROS 调控信号通路导致糖尿病肾脏终末期细胞反应的机理还未完全清楚.本文将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阐述高糖诱导ROS 的产生,ROS诱导信号转导级联的激活以及转录因子、基因和蛋白质在系膜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的过度表达而导致ECM在肾脏聚积的机制;同时也将阐述在糖尿病肾脏,AGE、TGF-β1和Ang ΙΙ诱导ROS 产生,增强高糖激活信号通路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李永玲  陈秋 《医学综述》2008,14(9):1368-1371
细胞过度增生是糖尿病肾病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高糖诱导的肾小球膜细胞增生,是糖尿病诱导的肾脏并发症的特征。肾小球膜细胞与传统生长因子相应答,即使在糖尿病中,这种情况发生在循环血管介质丰富和高糖的环境中。最近有研究表明,高糖和AngⅡ激活多元醇途径和活性氧等,这些途径活化肾小球膜细胞内蛋白酪氨酸激酶/转录信号换能和激活装置信号级联放大。蛋白酪氨酸激酶/转录激活子途径信号级联放大的激活刺激肾小球膜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糖尿病肾病。就糖尿病细胞微环境的一些关键元素,特别是高糖和糖基化终产物的蓄积对AngⅡ以及血管活性肽介导信号的相互影响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替米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促进骨骼肌细胞糖摄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的葡萄糖摄取和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影响糖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 诱导成熟的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胰岛素组(Ins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Ins+AngⅡ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替米沙坦组(Ins+AngⅡ+Tel组).经相应药物干预后测定细胞2-脱氧葡萄糖摄入率,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85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P38、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蛋白表达.结果 Ins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信号分子P13-K p85α、AKT1、P38、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的蛋白表达均较C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Ins+AngⅡ组P13-K p85α和AKT1的蛋白表达较Ins组显著下降(P值均<0.05),而两组间P38和ERK1蛋白表达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ns+AngⅡ+Tel组P13-K p85α和AKT1的蛋白表达较Ins+AngⅡ组显著增加(P值均<0.05),两组P38和ERK1蛋白表达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替米沙坦逆转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骼肌细胞葡萄糖吸收和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P13-K途径的作用,可能是其影响糖代谢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