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方法:66例肩周炎患者按性别和病情两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30 min疼痛程度的积分记录,然后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肩周炎镇痛效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透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2.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6年以来,笔者应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治疗针灸临床常见的一些疼痛性疾病,多数病例在第1次治疗时即能达到快速的镇痛效应和运动功能的完全或部分的恢复,初步体会到此法在快速镇痛方面优于常规的耳针直刺法和常规体针法,现以颈椎病为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观察共选择颈椎病患者13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72例,女性60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30d,最长5年。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和颈部活动障碍,132例中神经根型80例,颈型28例,椎动脉型21例,脊髓型3例。 2 治疗方法 2.1 耳穴选取方法 耳穴的名称和定位均严格…  相似文献   

3.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亦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因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而产生或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单侧局限性疼痛或颈根部呈电击样放射痛或头晕、耳鸣等临床症状。自2010年笔者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排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1例均为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患  相似文献   

4.
耳针沿皮透穴刺治疗肩周炎即时效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肩周炎的即时效应。方法:以耳穴肩一锁骨为主穴,以肘一肩、颈椎为配穴,进针后沿皮透刺,在留针期间让病人反复活动患部肩关节,观察124例肩周炎患者的即时(留针期间的30分钟内)效应。结果:在镇痛方面的总有效率为88.7%;在恢复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总有效率为86.3%。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是治疗肩周炎并能够快速见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快速镇痛效应。方法:选用与疼痛部位相应代表区的耳穴,进行沿皮透穴刺法,留针期间要求病人反复地活动患部肌肉与关节,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中的“现有疼痛强度(PPI)”的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定,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148例腰部和下肢部常见的6种疼痛性疾病一次治疗的镇痛效应。结果:总有效率88%,其中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38%。表明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常见的腰腿疾病具有很好的快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6.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春生 《中国针灸》2001,21(9):12-20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是利用毫针沿着皮下刺入,用一针贯穿2穴或某一穴区的全程的特殊耳穴针刺方法。该法较多用于耳廓的耳舟,对耳轮及其上,下角等部位,在治疗肢体,躯干疼痛及或功能障碍,如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中风或脑外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方面,有着即时效应快,治疗次数少,疗效巩固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田小刚 《新中医》2017,49(3):123-12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饮食、精神、睡眠以及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耳穴沿皮透穴刺法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在治疗偏头痛的应用,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该方法。方法:96例偏头痛患者,选取取患侧耳穴:舌-眼-扁桃体区、肝-胆胰区、枕-颞-额区等,使用耳针沿皮透刺疗法治疗。结果:96例患者中,控制13例,显效44例,有效3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7%。结论:耳穴沿皮透穴剌法有着即时效应快,治疗次数少,疗效巩固的优点,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颈三穴透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218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庞俊 《江苏中医》1993,14(7):30-31
  相似文献   

11.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三步针罐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3组,A组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B组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C组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 A组的疗效、见效时间和颈椎X线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B、C组(P<0.01),病程2年的疗效优于2年以上者(P<0.05),不同证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步针罐疗法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毫钝针针刺治疗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毫钝针刺组采用毫钝针针刺激痛点治疗,普通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常规穴位治疗。每2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治疗6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完毕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Roland-Morri功能障碍调查问卷表(RMDQ)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VAS评分相比,毫钝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4.17±1.53)分,普通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3.33±1.4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毫钝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普通针刺组低,而VAS差值较普通针刺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RMDQ评分相比,毫钝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10.80±2.34)分,普通针刺组经过治疗降低(8.63±2.9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毫钝针刺组治疗后RMDQ评分较普通针刺组低,而RMDQ差值较普通针刺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毫钝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3%,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0...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69-772
目的 :观察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治疗。2周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变化,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及典型症状缓解时间,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观察组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颈肩疼痛评分、颈肩疼痛分级指数、颈肩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典型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何剑炜  白慧梅 《中医杂志》2012,53(16):1401-1403,1415
目的观察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均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颈腰夹脊刺配温针灸,两组均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右椎动脉EDV、右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左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椎动脉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在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捣法针刺与烧山火手法联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与结果:采用简单随机的病例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普通针刺组、捣刺组、烧山火组、捣刺+温针组、捣刺+烧山火组,每组各30例。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捣刺组、烧山火组、捣刺+温针组、捣刺+烧山火组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等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普通针刺组;且捣法与烧山火手法联用更为显著。结论:捣法加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能降低或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丹  秦敏 《河南中医》2016,(1):151-15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推拿组,针灸推拿组和推拿组,每组60例。腹针推拿组采用腹针配合推拿的治疗方法,针灸推拿组采用传统针灸配合推拿的治疗方法,推拿组仅采用推拿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比较各组2个疗程治疗(近期)及治疗后1个月(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腹针推拿组近期、远期愈显率69.6%、57.1%均明显高于针灸推拿组54.5%、34.5%与推拿组的42.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推拿组近期、远期VA、BA的Vm,明显优于针灸推拿组与推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联合电温针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O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矩阵针刺联合电温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VAS及JOA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观察组为63.64%,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刺联合电温针治疗OCI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改善体征及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恢刺加电针对缓解中风患者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对32例中风患者进行恢刺加电针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的变化、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肌张力较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且肢体的肌力明显恢复(P〈0.05)。结论:恢刺加电针确能明显缓解中风患者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9.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根据其证型采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照组口服根痛平颗粒,两组均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颈椎病症状评分、疼痛模拟量表评分及血液流变学.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和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cp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组下降明显.结论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改善症状,减轻患者局部疼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