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闭经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从血的方面归纳其原因不外虚实两端,即血亏和血滞两大纲领。血亏为虚,虚者补而通之;血滞为实,实者泻而通之。在脏腑方面,病机与五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多从肝、脾、肾三脏辨证施治,而从心论治者,鲜有提及。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机体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和人体的心理活动;心主血脉体现在心主血和心主脉的功能。闭经的发生与心密切相关。心血的盈亏、心气的盛衰、心神的爽郁均直接影响胞宫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进而影响月经的藏泄。在临床中,从心论治闭经,运用养心、清心、宁心等治疗方法,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引起冠状动脉管径狭窄或堵塞,使心肌的血液供给发生障碍所致,属于中医“心痹”、“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心关系密切。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循脉道运行,这种功能即“心气”。但心气之所以能推动血脉运行,还因为有肝之疏泄,肾之温煦,脾之化生协助。若肝、肾、脾之功能失调,均可致心气(阳)不  相似文献   

3.
便秘的病理基础为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然而临床上多责之于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而忽略了对肺的调治,肺气虚、肺阴虚、肺热炽盛、宣发肃降功能失常等均可导致便秘发生,可从肺论治。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认为,卵巢早衰多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致阴阳失衡,冲任失养,经水乏源所致。其本在肾,但与肝、心、脾、肺四脏联系密切。在于肾者,多因肾精亏虚而致月经停闭,治以补肾生精填髓。在于肝者,多因肝气郁结而致月经过少,治以疏肝理气解郁。在于心者,多因心阳虚衰而致月水难生,治以温通心阳虚衰。在于脾者,多因气血不足而致月经乏源,治以补气健脾养血。在于肺者,多因气机失调而致月经不畅,治以活血调经通脉。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归属"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咳嗽和喘为主,责之于肺,与其他脏腑也紧密联系。肾:肺朝百脉,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水分下输至肾,肾主水,与喘关系密切;脾:肺在五行为金,脾为土,土为金之母,脾土能生肺金以资其源,肺有赖于脾的滋养,肺清肃功能失调也会影响到脾,水道通调有赖于肺的清肃,肺清肃失调,水液代谢不畅而生湿邪,湿困于中焦,脾受湿困,运化不利,湿聚成痰,痰伏于肺而生喘咳;心:肺主气,心主血,气与血关系密切,气可生血,同时气又赖血以附之,血的运行也离不开气的推动,正所谓"气行血行,气止血止",气血相互依赖,也是肺朝百脉的体现;肝:气机的升降与肝肺密切相关,肺主肃降,以降为顺,肺主升发,以升为顺,肺与肝的功能协调,则气机升降有序,反之则气机不调。  相似文献   

6.
林晨  刘兰英 《新中医》2020,52(1):15-18
中医认为抑郁症多由情志所伤,与心密切相关,以心主神明、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为基本病机。临床治疗以养心安神为主,配合益气、补血、滋阴、健脾、疏肝、活血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基础研究进一步证实养心安神法能改善抑郁症动物行为学等方面的异常,其作用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从心论治抑郁症有坚实的理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中医认为,ACS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正气不足是其主要发病因素,其病位在心,但心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四脏功能失调会影响到心主血脉之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因月经调节机制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属于中医学不孕、闭经、崩漏、癥瘕等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水湿痰浊内生,而致痰湿壅阻,脂膏挟湿阻滞冲任及胞脉,日久成积成瘕,致经滞而行,发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多数医家认为水肿与肝、肾、脾、肺功能失调有关。通过参阅历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水肿的发生与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探讨从心论治水肿的理论依据,发现心可以协调其他脏腑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审因论治、辨证求因的前提下,从心论治水肿可以拓展临床治疗思路,提高疗效,故从心论治水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临床或者生化的高雄激素血症及卵巢呈多囊形态为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一性腺轴失调引起。本文基于脏象学说,探讨PCOS临床表现中医肾、肝、脾、胞宫等脏腑功能失常的内在联系,认为PCOS呈现临床无排卵,生殖轴呈现促性腺激素异常,生殖脏器呈卵巢多囊样改变,分别与中医学的脏腑失常:冲任停滞、天癸失序和痰瘀胞宫中医病机理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郭林轩  李明 《河南中医》2022,42(3):353-357
人体脏腑中,脾胃、肝肺、心肾三个"轴心"脏腑构成了人体的气机运动中心。脾胃轴心的生理功能体现在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上,当其出现异常,由脾胃轴心维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失常,也会导致其他相关脏腑疾病及营卫失调。治疗当谨守病机,把握好具体疾病的标本缓急、虚实寒热,注重气机的调整,应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以调治气机的升降失常。肝肺轴心在调节气机升降,推动气血运行、津液代谢方面发挥了紧密的协同作用。当肝肺轴心出现紊乱时,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津液代谢方面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脾胃升降也受到其影响而失常,出现脾胃轴心的病证;肾中阳气借助肝气生发不能升腾至上焦,心火也不能借助肺气清肃下潜至下焦;肝病及肺;出现血液、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应针对主要病机进行治疗。心肾轴心机能可以概括为水火既济、君相安位,心肾轴心出现紊乱,因其升降的相因性,往往二脏同时出现病变。如心阳不足,不能下降暖肾,肾水不温;或肾阳不足,阳虚水泛,水饮上冲于心;肾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导致心阴亏虚,心阳偏亢;肾阳不足,不能蒸腾阴液于上,心阴不足,心阳偏亢;或阳气上亢于心,不能潜敛,肾阳失温,则为上热下寒之证。应先判断其主要病机,之后仔细分析阳气阴液在心肾中的偏亢与不足。脾胃、肝肺、心肾三对轴心脏腑在生理上虽各司其职,却有着密切的协同关系,应分清主次,兼顾彼此。  相似文献   

12.
失眠病因包括心理生理、神经症、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失眠产生原因很多,如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以及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均可扰乱心神而致失眠,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常见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血亏型、心虚胆怯型、心肾不交、脾胃不和与五脏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郑玉姣 《环球中医药》2013,6(5):379-383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古今医家在临床中不断总结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其病因病机包括肾阴虚、肾精亏虚,肝肾阴虚,肝失疏泄,气血不足,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清阳不升,阴虚内燥,阳虚水饮内停,心肾不交,因虚致瘀,阴阳不和,冲任失调等等。其病位主要在肝肾,但与肺、心、脾等脏腑的关系密切。以阴虚阳亢者较多,但久病可致阴阳两虚。本病发生发展错综复杂,实非"阴虚阳亢"四字可以概括无遗,往往还有气虚、阳虚、气血逆乱、冲任失调,或兼夹有痰、浊、寒、瘀等不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153-1156
目的:研究泰国部分地区不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填写,收集泰国曼谷、呵叻府、孔敬、春武里、清迈5个地区不寐患者的相关信息及病情资料,运用频数描述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探究、总结泰国不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324例患者的数据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泰国不寐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医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以及痰热扰心证,在全部证型中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占比最大,分别为31.48%和27.78%;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肾不交证者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由大到小依次为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和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和痰热扰心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患者的PSQI略高于实证患者,分别为(13.19±2.48)和(12.22±1.97),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泰国部分地区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以心肾不交证和肝火扰心证最多,其睡眠质量心肾不交证者最差,总体上虚证者与实证者的睡眠质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总结蔡连香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对PCOS常辨证为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与肝肾不足、肝郁血热型为主,以补肾健脾与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为基本治法;"突出精血理论",重视精血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在辨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健脾疏肝,兼顾化痰湿、祛瘀血,同时结合生理周期的阴阳特点顺应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16.
杨宝春老中医临症将胃病分为寒湿困遏、饮食停滞、肝胃不和、瘀血阻滞、脾胃虚弱等五型进行治疗,强调病位在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有寒、痰(饮)、瘀、湿、食等,总以正虚为主导,当时时顾护中气。主症为疼痛,致痛之理,皆缘不通,杨老奉行《医学心传》"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43-746
阐述从心论治耳鸣的理论基础,认为心与耳经络相连、藏神相通,耳鸣常由心气、心血失调,心神紊乱引起,故耳鸣的治疗应不仅从肺、肝、肾、脾四脏着手,还应关注肺、肝、脾、肾与心的关系,注意对心的调养。根据临床经验,认为与心相关之耳鸣可分为心火上炎、心血亏虚、心肾不交三型,并拟清心聪耳止鸣汤、补心安神止鸣汤、清心滋水止鸣汤分别治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女性性功能障碍辩证分成心肾不交,心肾阳虚,心脾两虚,心肝血虚、痰火扰心五型,选用育心阴、通心阳、益心气,养心血,降心火五法随证加减用药,配合心理疏导,总有效率为95.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升降理论为指导,从脾肾先天后天关系着手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医理论详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治疗措施。结果:主张升降失常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机理,强调脾肾亏虚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升降失常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主张调脾胃、疏肝、交通心肾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则。结论:以升降理论为指导从脾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古籍入手,梳理“心”与女科的关系,认为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藏神;心的生理特性是阳脏而主通明,且心与妇科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现代大多数医家只强调肝、脾、肾三脏在妇科疾病产生中的作用,忽略了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