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维格列汀和二甲双胍;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BMI、FPG、2hPBG、HbA1c、GLP-1、TC、TG、HDL-C、LDL-C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FPG、2hPBG、HbA1c、TC、TG、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而GLP-1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BMI、FPG、2hPBG、HbA1c、TC、TG、LDL-C等指标与二甲双胍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而GLP-1与HDL-C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维格列汀联合不同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采用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41例为对照组。均给予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 A1c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后同期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或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稳定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疗法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微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40例和观察组(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微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糖及HbA1c、血清微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及HbA1c、血清微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较好,更有效地抑制机体的微炎性状态,因此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海燕  陈平 《西部医学》2017,29(10):1393-1396
【摘要】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C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新诊断T2DM患者, HbA1c<9%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n=20);HbA1c≥9%的患者予以胰岛素(n=12),均治疗12周。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P<0.05)。与治疗前比较,维格列汀组显著增加患者HOMA-β,胰岛素强化组显著增加患者HOMA-β、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P<0.05),维格列汀组治疗后能明显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P<0.05),维格列汀组对BMI无明显影响(P>0.05),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的不良反应较小,未出现低血糖。结论 对于HbA1c<9%的患者来说,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方法;而对于HbA1c≥9%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降糖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T2DM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指标(FPG、2h PG)及BMI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57%(48/53),显著高于对照组69.81%(37/53)(P<0.01);治疗前两组FPG和2h 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PG、2h PG、BM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8/53)与对照组11.32%(6/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体质量指数及FPG、2h PG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单双号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1 g/次口服,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片治疗,50 mg/次口服,2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体重指数(BMI)及炎症因子变化,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HOMA-IR、白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HOMA-β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 PG、Hb Alc、IL-6、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予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HbA_(1c)、FPG、2hPG、INS均明显降低、GLP-1水平升高(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HbA_(1c)、FPG、INS降低,而GLP-1水平升高更明显(P均<0.01)。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且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7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观察10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及BMI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及BM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磷酸西格列汀,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5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维格列汀组(n=20)、二甲双胍组(n=20)、维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n=19),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FPG、2h PG、Fins、2h Ins)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三组患者血糖水平及Hb Al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5);HOMA-IR较治疗前有降低,仅二甲双胍组及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各监测指标改善最明显(P0.05)。三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亦无低血糖事件报告。结论维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可以良好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吴素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96-2198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86例(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初发T2DM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组,各43例。二甲双胍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接受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二甲双胍组(81.40%)(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FPG、2 h PBG、HbA1c水平较二甲双胍组低(均P<0.05)。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2.33%)低于二甲双胍组(18.60%)(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2DM效果确切,能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郭世彪  高淑霞 《医学综述》2012,18(10):1606-1607
目的分析研究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片,观察记录治疗12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12周后两组FPG、2hPG和HbA1c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片,且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维格列汀辅助二甲双胍治疗对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新确诊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维格列汀辅助二甲双胍治疗,均持续治疗30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2种药物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吡格列酮观察其疗效,并对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F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FPG降低总有效率、HbA1c降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的总成本为2064.3元,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为1577.1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降低FPG方面,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效果比值(C/E)分别为25.0、21.0,增量成本-效果比值(△C/△E)为65.0;在降低HbA1c方面,二甲双胍+磷酸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C/E分别为22.9、18.9,△C/△E为72.7。敏感度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分别调整为1930.5、1492.1元;在降低FPG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3.4、22.7,△C/△E为58.5;在降低HbA1c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1.5、17.9,△C/△E为65.4。结论吡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的成本-效果良好,是2型糖尿病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经饮食运动疗法失败后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56例经饮食运动治疗失败后的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成格列吡嗪治疗组与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组,随访一年,收集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重指数(BMI)等数据。结果:治疗6月、12月后两组FPG、2hPG、HbA1c、血脂、BMI等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缓释片除能有效改善FPG、2hPG、HbA1c水平外,还能降低BMI,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BG、2hPG、HbA1C、BMI均下降,但联合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更接近理想目标,消化道副作用更少。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鹤煤总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0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和运动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和维格列汀。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FBG、BMI、2hPBG、GSP以及HbAlc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GLP-1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5%(5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46/54)(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维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联合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增加GLP-1的释放而发挥更稳定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雅  潘天荣 《安徽医学》2017,38(9):1133-113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符合入选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被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FPG、餐后2 hPG与HbA1c明显降低,HOMA-IR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观察组BM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BMI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沙格列汀不增加体质量且不良反应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