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针运动疗法,与体针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在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更优方法。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瘫痪68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运动疗法组和体针康复组,每组34例。头针运动疗法组针刺顶中带、顶颞前斜带上1/5、中2/5(对侧),并嘱患者用意识支配患侧肢体运动;体针康复组针刺肩髃、肩贞、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积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症状评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头针运动疗法组优于体针康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可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受损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疗效优于体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头针或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体针治疗),试验组同时采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患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2组针灸和康复训练均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FMA评分、 MBI评分均显著提高, N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2组间FMA评分及NDS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BI评分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4.
求晓恩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
<正>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的60%~70%[1],在中风幸存者中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一侧肢体肌张力异常或肌力低下,遗留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康复[2]。笔者采用头皮针抽提法结合体针治疗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并与常规体针治疗比较,观察不同针法对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针灸门诊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8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以1:1比例平行分为抽提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43-70岁,平均(56.75±8.53)岁;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达52.5%,高于对照组的3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计分则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提示观察组在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肢体康复训练与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所接受治疗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加高压氧治疗。采用患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0天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结果:治疗20天后观察组FMA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肢体康复训练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血管疾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96例脑血管疾病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对康复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采用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文智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5)
目的 探讨在康复训练脑瘫儿童中联合针炙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1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收治70例小儿脑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各抽取35例,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小儿脑瘫患者使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脑瘫儿童康复质量,提高脑瘫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康复肢体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康复肢体训练。结果两组病人肢体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中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康复肢体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头针加电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其致残率高,偏瘫为其主要后遗症。我科采用头针加电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计8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总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同时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价患儿的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GMGF评分、PedsQL评分分别为(53.42±6.11)分、(48.31±6.58)分和(49.54±5.89)分、(43.50±4.72)分,均较干预前的(45.43±4.14)分、(38.21±6.51)分和(44.38±4.23)分、(37.39±6.82)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及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物理综合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房山儿童康复中心1999年8月~2001年8月14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及入选标准分成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和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结果:痉挛型脑性瘫痪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较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即手足徐动型),疗效显著。结论:物理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为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物理综合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房山儿童康复中心1999年8月~2001年8月14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及人选标准分成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和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结果痉挛型脑性瘫痪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较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即手足徐动型),疗效显著.结论物理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为改善脑瘫息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揿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FMA)、Barthel(BI)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揿针联合普通针刺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发病在1个月内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设对照组28例,对其用药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按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0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结合血塞通组(治疗组)55例,血塞通治疗组(对照组)55例。两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其疗效。结果:两组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与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4.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针配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后遗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针刺头部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中线并叩刺围定区域和传统针灸治疗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头针配合叩刺治疗本病的意义,寻求比传统头针效果更好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发病在6个月以内的脑梗死运动失语患者。将入选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法)确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的信息量、流利性、复述、命名进行语言功能的评定。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的信息量、流利性、复述、命名等语言功能均有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0.00%。结论:头针结合叩刺治疗脑梗死运动失语疗效显著,疗效优于传统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
正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大约占到脑卒中患者的16%~84%~([1])。脑卒中后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逐渐成为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n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提出了6阶段评价法~([2]),主要是根据神经生理与发育的顺序,按照发育进程,正常人的脊髓与脑干反射在大脑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