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鸣患者中渚、翳风压痛反应及压痛阈,研究其在耳鸣时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耳鸣提供选穴依据。方法:选取耳鸣患者104例,非耳鸣者30例,对中渚、翳风进行按压,记录压痛反应阳性频次,并采用压痛测试仪对中渚、翳风压痛阈进行测量。结果:压痛频次:耳鸣组中渚、翳风的压痛频次大于非耳鸣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侧别耳鸣患者比较双侧中渚、翳风压痛频次均高于左侧或右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左、右侧压痛频次无显著性差异(P0.05)。压痛阈:耳鸣组中渚、翳风压痛阈小于非耳鸣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耳鸣患者左侧中渚压痛阈小于右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耳鸣和双耳鸣患者左、右侧中渚压痛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耳鸣患者左侧翳风压痛阈小于右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耳鸣和双耳鸣患者翳风左、右侧压痛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侧别耳鸣患者翳风压痛阈均小于中渚,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鸣患者中渚、翳风压痛频次较高,压痛阈较低,说明中渚、翳风是耳鸣的敏感反应穴,不同侧别耳鸣患者翳风压痛阈均小于中渚,说明翳风较中渚更敏感。不同侧别耳鸣患者中渚、翳风均以双侧压痛多见,双耳鸣患者中渚、翳风均反应在双侧,单耳鸣患者中渚、翳风压痛阈以双侧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反应及压痛阈,研究二穴在耳鸣时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耳鸣提供选穴依据。方法选取耳鸣患者75例作为耳鸣组,非耳鸣者30例作为非耳鸣组,对2组受试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反应阳性频次,并采用压痛测试仪测量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阈。结果耳鸣组与非耳鸣组三阴交穴及太白穴压痛频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不同侧别耳鸣患者双侧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频次均明显多于单独左侧和单独右侧(P均0. 05),而单独左侧和单独右侧压痛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耳鸣组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阈均明显低于非耳鸣组(P均0. 05);不同侧别耳鸣及脑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左、右侧压痛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耳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均以双侧为主且对压痛均敏感,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二穴是耳鸣的敏感反应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关、足临泣穴在耳鸣患者中的压痛反应及压痛阈,为临床上运用二穴诊治耳鸣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非耳鸣者32例为对照组,耳鸣患者101例为耳鸣组,对外关、足临泣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阳性反应次数,同时使用压痛测试仪对两组的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阈进行测量。结果:压痛频次比较:耳鸣组外关的压痛频次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耳鸣组足临泣的压痛频次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侧别耳鸣患者双侧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反应频次均高于单在左侧、右侧有反应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穴单在左、右侧有压痛反应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压痛阈均值比较:对照组外关、足临泣的压痛阈均值都大于耳鸣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鸣患者较非耳鸣者外关、足临泣穴压痛敏感,提示两穴为耳鸣患者相对敏感的反应穴。不同侧别耳鸣患者的二穴均以双侧压痛多见,左右侧压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侧别耳鸣与经络压敏穴分布侧别的相关性,为诊治耳鸣科学选穴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运用经络循按法,在62例耳鸣患者头顶及颈部、侧头及耳周部、背腰部和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体表经络进行循经按压,记录出现的压敏穴数,对不同耳鸣侧别的左、右和双侧经络压敏穴数采用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左耳鸣时双侧经络压敏穴数多于右侧(P0.01),右耳鸣时双侧经络压敏穴数多于左侧(P0.05);左侧或右侧耳鸣时,有同侧经络压敏穴较多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双耳鸣时,双侧经络压敏穴数分别较左侧和右侧多,右侧经络压敏穴数较左侧多,即双侧右侧左侧(P0.01)。结论:无论左、右侧耳鸣还是双侧耳鸣,其压敏穴多分布在双侧经络。单侧耳鸣时,有同侧经络压敏穴较多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需进一步增大样本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耳周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风池五穴在耳鸣患者中的特异性反应,为针灸治疗耳鸣提供临床选穴依据。方法选取耳鸣患者90例作为耳鸣组,非耳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受试者少阳经耳周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风池五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反应阳性穴位,并采用压痛测试仪测量上述五穴压痛阈值。结果耳鸣组完骨穴的压痛频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穴的压痛频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耳鸣组完骨、翳风、风池穴的压痛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穴的压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鸣患者的少阳经耳周完骨、翳风、风池穴压痛较非耳鸣者敏感,提示此三穴为耳鸣的特异性反应穴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源性耳鸣患者胸锁乳突肌区穴位软组织张力,研究颈源性耳鸣颈肩部肌肉的上下、左右失衡情况及其对耳鸣的影响,为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颈源性耳鸣患者40例,健康者30例,应用软组织张力仪对颈源性耳鸣患者及健康者的颈部胸锁乳突肌区穴位(完骨、扶突、气舍)进行软组织张力位移值测量并记录。结果:耳鸣组与健康对照组左、右侧胸锁乳突肌区软组织张力位移值组内比较:左耳鸣患者左侧(患侧)完骨软组织张力值低于右侧(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扶突、气舍左、右侧软组织张力位移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右耳鸣患者完骨、扶突、气舍左、右侧软组织张力位移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双耳鸣患者左、右侧颈部3穴软组织张力位移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健康对照组左、右侧颈部3穴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耳鸣组与健康对照组胸锁乳突肌区软组织张力位移值组间比较:左耳鸣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胸锁乳突肌区软组织张力位移值组间比较:左耳鸣患者左侧(患侧)完骨、扶突软组织张力位移值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左耳鸣患者气舍左侧软组织张力位移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左耳鸣患者右侧(健侧) 3穴软组织张力位移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右耳鸣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胸锁乳突肌区软组织张力位移值组间比较:右耳鸣患者左侧(健侧)胸锁乳突肌区3穴软组织张力位移值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右耳鸣患者右侧(患侧)完骨软组织张力位移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耳鸣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胸锁乳突肌区软组织张力位移值比较:双耳鸣患者左、右侧完骨、扶突软组织张力位移值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耳鸣患者左、右侧气舍软组织张力位移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侧颈源性耳鸣患者患侧颈部上部软组织张力位移值低于健侧;颈源性耳鸣患者患侧颈部上部软组织张力位移值低于健康对照组,表明颈源性耳鸣患者颈部左右失衡、且偏于患侧,上下失衡、且偏于上部,提示临床治疗颈源性耳鸣需关注患侧颈部上部软组织的松解治疗及两侧颈部肌肉的平衡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督脉背段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同步观察对比,探析慢性胃炎与督脉背段相关穴位或部位的特异性。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0例,同步对比观察督脉背段T_1~L_3棘突下的经穴和经上非穴点的压痛反应和机械压力痛阈。结果:胃炎组与健康组督脉背段各棘突下压痛反应出现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炎组督脉背段T_1~L_3各棘突下的压痛阈均比健康组低,T_4~T_9、T_(12)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胃炎组在督脉背段各棘突下的压痛反应出现率和压痛阈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1);健康组则呈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督脉T_4棘突下、神道(T_5)、灵台(T_6)3个穴位或部位为慢性胃炎与督脉背段相关的高度特异性穴位,可供针灸临床参考;高压痛反应出现率和低压痛阈值可能是慢性胃炎在督脉背段穴位特异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王诗惠  龙杞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2014,9(8):1076-1078
目的:测量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穴位压痛阈值,观察这两种相似疾病在穴位上的不同体现,寻求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希望对临床鉴别诊断两病有所帮助。方法:测量胆心综合征患者组30例,冠心病患者组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10个相关穴位的压痛阈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胆心综合征组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心相关穴位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胆相关穴位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心综合征组与冠心病组比较,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证明了两病在穴位压痛阈值上存在差异,胆心综合征患者与胆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冠心病患者与心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此规律可用于辅助临床鉴别诊断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左、右天枢穴对内脏大神经和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差异,明确左、右天枢穴的效应异同。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成4组:左/右侧内脏大神经组、左/右侧迷走神经组, 6只/组。测量并记录电针前60s,针中30、60、90、120s。针后60s的左/右侧内脏大神经和左/右侧迷走神经放电情况。结果针刺左天枢时两侧内脏大神经放电显著增加(P0.05);针刺右天枢两侧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稍增加(P0.05),且变化率20%,天枢左、右侧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天枢穴时两侧迷走神经放电稍增加(P0.05),变化率20%,天枢左、右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左天枢使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增强,电针右天枢对内脏大神经放电影响较弱。针刺双侧天枢穴对迷走神经放电影响不明显。提示左、右天枢穴对内脏调节效应可能因神经响应的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三阴交穴的压痛反应。方法:将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组)和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纳入本试验。分别在两组受试者的月(痛)经期和非经期进行三阴交穴压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和压痛阈值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痛经组痛经期的三阴交穴VAS值显著高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P0.01);痛经组痛经期的三阴交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P0.01);健康组和痛经组的非经期三阴交穴VAS值和压痛阈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的急性发作可使三阴交穴压痛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风穴"(风门、风市、风市前)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症状积分及疗效,同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副作用低,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赵洛鹏  刘璐  裴培  曲正阳  王麟鹏 《北京中医药》2017,36(4):326-329,333
目的研究电针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下行通路中5-HT_(1A)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单穴组(EA1组)、配穴组(EA2组)、非穴组(NA组)5组,C组只予以电极安置手术,其余各组在电刺激后予以相应电针治疗。第0、2、4、6天测量大鼠头面部与后足底的机械痛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的中缝大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5-HT_(1A)受体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第0天,各组大鼠机械痛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6天,M组大鼠机械痛阈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1组、EA2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5-HT_(1A)受体表达与C组、EA1组和EA2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中缝大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部位的5-HT_(1A)受体表达能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肾俞足三里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俞足三里组和非经非穴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肾俞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天针刺1次,留针30 min,10次1疗程,疗程间期5天,6个疗程后同时处死5组大鼠,取右侧胫骨测量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RTPCR法检测大鼠腰椎c-myc、Cyclin D1和R unx2 mR 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俞足三里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胫骨、胫骨上端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 mRNA表达:肾俞足三里组c-myc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Cyclin D1灰度值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unx2 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unx2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俞足三里组与非经非穴组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针刺肾俞、足三里穴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密度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腰椎c-myc、Cyclin D1和Runx2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风穴"(风门、风市、风市前)为主埋线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FN-γ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IFN-γ水平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升高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116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艾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与观察组(58例,雷火灸+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运动功能、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富格·迈耶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FMA评分均有所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FMA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远高于对照组8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可减轻腰腿痛患者疼痛、提升下肢运动功能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耳振颤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8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耳振颤法治疗,对照组44例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5.5%,对照组为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耳鸣分级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耳振颤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功能性肠病便秘患者和腹泻患者以及肠癌患者的穴位敏化出现部位,并对敏化穴位的大小进行比较判断。方法:采用电子Von Fray测定了功能性肠病、肠癌以及健康受试者的与胃肠疾病相关的13个穴位及其周围1寸、2寸、同神经节段的参照点的压痛阈值,并和穴位异神经节段的参照点进行比较,获得穴位的相对压痛阈值,再和健康志愿者的相对压痛阈值进行比较,分析功能性肠病和肠癌患者体表相关穴位压痛阈的变化和敏化面积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曲池等穴位,其压痛阈值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穴位的敏化。其中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的敏化范围扩大,在旁开2寸处,仍出现显著痛敏,和健康受试者的痛阈值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池穴的穴位敏化范围主要集中在旁开1寸区域,和健康受试者比较痛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旁开2寸处压痛阈值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组的大肠俞,阴陵泉两穴出现显著的穴位敏化和敏化范围的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功能性肠病患者的此二穴痛阈值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功能性肠病和肠癌患者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出现穴位敏化和面积增大,此外肠癌患者在曲池,大肠俞及阴陵泉出现穴位压敏和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非经非穴与针刺经穴辅助用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针刺非经非穴辅助麻醉,B组患者则给予针刺经穴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肌松效应指标,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6 h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肌松维持时间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6h镇痛药物用量均显著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经穴辅助用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延长肌松时间,改善术中和术后麻醉镇痛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效果优于针刺非经非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普通针刺、口服中药进行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匹配、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的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耳鸣匹配响度较治疗前减小(P0.05),3组THI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3组间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匹配、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耳鸣频率低于治疗前(P0.01);3组耳鸣响度匹配和TH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耳鸣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耳鸣响度匹配小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THI评分低于对照组B(P0.05),治疗组THI评分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A为70.0%,对照组B为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P0.01)。结论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平均疗程较普通针刺、口服中药更短,且能够更大程度减轻耳鸣响度、降低耳鸣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明确其对耳鸣的治疗作用,并推荐有效的中药药物。方法:将95例耳鸣病患者分成二组,选取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西药或中药针剂,每周2次。治疗组49例,骨膜下注射天麻素注射液0.5ml。对照组46例,骨膜下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5ml。单侧耳鸣者取患侧,双侧及颅鸣者取双侧。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周末患者耳鸣严重程度量表等级变化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治疗5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1.63%,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为84.78%,二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耳鸣病临床有效;糖皮质激素与天麻素对耳鸣患者疗效确切,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