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2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在仰卧位下行鼻内镜检查、直视下行鼻骨塌陷处的局部浸润麻醉、鼻骨复位。结果:内镜下25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向后移位及4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效果好,直视下准确将复位器置鼻骨塌陷处,并同时处理伴发鼻中隔骨折。结论: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具有能对鼻骨骨折情况作全面评价、麻醉效果好、准确复位、鼻腔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陈旧性外伤C型歪鼻矫正及鼻功能重建的手术效果。方法 32例陈旧性外伤C型歪鼻患者全部行锤摏法鼻骨重组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歪鼻矫正良好31例,满意率为96.9%。鼻功能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锤摏法鼻骨重组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整复陈旧性外伤C型歪鼻畸形及重建鼻功能可获得美容和鼻功能改善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骨及鼻中隔骨折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通常由外伤引起,诊断并不困难,CT和X片检查后即可确诊。传统的复位方法是在头灯照明下进行,中隔骨折复位不理想,鼻黏膜损伤大,出血相对多等。我院自2005年3月~2009年3月在鼻内镜下行鼻骨锥体及鼻中隔骨折复位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6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一期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56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诊疗情况,对手术方式、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鼻部外观满意,鼻腔通气畅,嗅觉良好,1例鼻中隔前端穿孔,经放置软骨支撑愈合.术后无鼻中隔脓肿、血肿,随访半年也无外鼻塌陷等并发症.结论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可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同期手术具有直视下操作,复位精确,切口灵活,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具有卫生经济学意义,但要知情告知并征得患者同意。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外伤常见有鼻中隔血肿、脱位及骨折,它通常合并鼻面部的其他外伤,在早期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后期容易出现鼻中隔穿孔、肥厚及偏曲等并发症。鼻内镜在鼻中隔外伤的处理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我们在鼻内镜下对鼻中隔外伤进行早期处理,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同期处理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和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例鼻骨骨折患者行CT扫描,确诊合并鼻中隔骨折或脱位。在处理外鼻开放性外伤和鼻骨骨折复位的同时,一期在局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骨折或脱位复位和矫正术。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鼻外形基本满意,鼻中隔无明显偏曲,通气改善。结论鼻内镜下同期处理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及脱位,方法简单,处理到位,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鼻骨折的类型及分布,探究外鼻骨折对鼻中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因鼻外伤行鼻骨CT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外鼻骨折的患者60例,于计算机PACS系统上对该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及测量。结果:60例鼻外伤患者中共90侧出现外鼻骨折,其中鼻骨骨折58侧(64.4%),上颌骨额突骨折16侧(17.8%),二者同时骨折16侧(17.8%)。60例患者中,30例为单侧外鼻骨折,其中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14例,占46.7%;30例为双侧外鼻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26例,占8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骨折仅累及鼻骨或上颌骨额突者24例,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11例,占45.8%;骨折同时累及鼻骨和上颌骨额突者36例,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29例,占80.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外鼻骨折分型:I型(单侧鼻骨折)16例,其中Ia型(鼻骨或上颌骨额突骨折)15例(25.0%),Ib型(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均骨折)1例(1.7%);Ⅱ型(双侧外鼻骨折)4例,其中Ⅱa型(鼻骨或上颌骨额突骨折)2例(3.3%),Ⅱb型(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均骨折)2例(3.3%);Ⅲ型(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40例(66.7%)。结论:外鼻骨折患者中伴有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比例较高,对症状较重或对外形有较高需求的患者,应于骨折1个月内同时行鼻内镜下外鼻整复术及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10例早期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5~15 d全身麻醉后鼻内镜下行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加鼻中隔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3个月以上,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外形矫正满意。鼻中隔穿孔2例,无眼及颅脑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加鼻中隔成形术适用于早期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介绍鼻外进路矫正外鼻及鼻中隔畸形。方法 采取改良Rethi’s切口。作双侧鼻翼缘至鼻小柱下端蝶形切口。分离鼻骨椎与软骨椎表面的舌形骨膜及软骨膜复合组织瓣。从两侧大翼软骨间进路矫正鼻中隔偏曲。大翼软骨部分移植矫正鼻尖畸形。鼻骨重新对位固定,矫正鼻梁鼻背畸形。鼻骨椎与软骨椎结合区复位、缝合、固定,防止鼻骨椎与软骨椎呈阶梯状,保持鼻梁平直。对骨椎怀软骨椎结合区已破坏者,取髂骨外板移植于鼻骨骨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并鼻中隔偏曲同期处理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对32 例鼻骨骨折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10d内行一期鼻骨骨折复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30例患者外观无明显畸形,2例术后1周再次于黏膜麻醉下行鼻骨骨折矫正术,效果满意;鼻道通畅, 鼻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在鼻内镜下可同时行鼻骨骨折复位术及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和肋软骨)鼻整形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7~2018年20 例陈旧外伤性歪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鼻小柱倒“V”型切口暴露松解并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骨质,针对不同患者设计使用不同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和肋软骨)矫正鼻中隔骨性或软骨性支架,对鼻尖、鼻背及外鼻重新塑形。结果随访3~12个月,行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鼻外形及通气均有明显改善,手术效果更好,无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同期解决了鼻部畸形和鼻通气功能,实现了美容和功能的统一,同时减少了手术治疗的次数和费用,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2.
鼻骨骨折急诊期的诊断和整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提高急诊期鼻骨骨折的诊治效果。方法 :对 30 4例本病患者行鼻骨骨折整复术 16 1例 ,鼻骨骨折整复加鼻中隔矫正术 118例 ,鼻骨骨折整复加鼻窦骨折整复术 13例。结果 :除自动出院 7例外 ,治愈 2 79例 ,好转 18例。结论 :详细检查并酌行 CT扫描 ,注意发现鼻中隔骨折、颅脑损伤及鼻窦骨折的存在 ;严重复合伤按常规救治原则处理 ,伴鼻中隔骨折者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中隔骨折的发生率及其对鼻骨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鼻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112例行单纯鼻骨闭合复位术,其余患者行同期鼻中隔矫正术;B组58例术前诊断伴有鼻中隔骨折;C组42例诊断单纯鼻骨骨折,比较组间复位效果及手术前后鼻中隔骨折诊断符合程度。结果 A组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歪鼻27例(24.1%),B+C组术后3个月随访共发生歪鼻9例(9.0%);B组58例(100%)、C组30例(71.8%)患者在术中被证实为鼻中隔骨折,CT诊断鼻中隔骨折符合率为58.0%,而实际鼻中隔骨折发生率为88.0%。结论 CT诊断鼻中隔骨折与实际发生率有明显差异,鼻骨闭合复位术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歪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an endoscope in nasal surgery has now extended to surgery on the nasal septum as well as to sinus surgery. We devised the use of the modified nasal specula with Yasargil's flexible holder to re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 using an endoscope for septal surgery. One nasal speculum has two plates for connecting to the Yasargil's flexible holder. This speculum allows the surgeon to use both hands freely and also functions as a guide for stabilizing an endoscope. Another nasal speculum has two long adjustable wings. This speculum can widen the working space between the cartilage or bone of the nasal septum and detached mucosa. Our modified nasal specula are readily applicable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unstable endoscope and narrow working space in septal surgery under endoscopic view.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鼻内镜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内镜手术前的局部或全身激素的应用,患者的全身疾病,手术时的操作损伤,填塞物的压力过大、时间过长等都可以促使鼻中隔穿孔的发生。结论 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前应全盘考虑如何处理患者的全身疾病及术前用药,填塞物的选择和压力,局部处理等,以减少鼻中隔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手术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对21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别采取4种鼻内镜下手术方式: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52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7例,鼻中隔矫正术58例,鼻中隔成形术65例。结果 4种术式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受到术者鼻内镜操作水平和有关理论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鼻内镜器械设备完备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将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腭骨鼻嵴结合处分离,并将在此形成的三条受力线及核心受力区切除条形软骨和骨质,解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从而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156例中,治愈134例,好转22例。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最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正常组织结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符合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将手术上升到微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