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伴有下气道疾病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患者的肺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161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CRSwNP组),26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CRSsNP组)和34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三组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并分析CRSwNP组肺功能和临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这些参数包括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血清特异性IgE、Lund-Mackay评分、呼出一氧化氮水平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 结果 CRSwNP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re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血清特异性IgE(sIgE)与VC%、FEV1%pre、FEV1/FVC呈负相关(P<0.05)。 结论 不伴下气道疾病的CRSwNP患者存在潜在的阻塞性肺功能改变;sIgE与CRSwNP的肺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材料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术腔黏膜转归的影响。 方法 对入选的167例鼻窦炎患者按填塞材料的不同分为纳吸棉组(A组,n=93)和膨胀海绵组(B组,n=74)。两组患者均执行同样的入院前治疗,由同一高年资医师手术,并给予相同的术后用药及复查换药周期安排,通过比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术后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比较两组术后鼻窦术腔黏膜恢复情况。 结果 A、B组间术前Lund-Mackay、VAS和Lund-Kennedy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und-Kennedy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时间点A组分值低于B组(P<0.01);两组VAS术后不同时间点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及12周均显示A组评分低于B组,A组症状后期改善更佳。A组5例、B组7例12周时术腔局部水肿明显,囊泡增生,组织重塑不良,有息肉复发迹象,结合术后病理,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处理后,黏膜修复明显改善。 结论 鼻内镜术后纳吸棉填塞可促进术腔黏膜良性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鼻窦炎口服液联合低剂量克拉霉素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试验的方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 两组均口服克拉霉素片250 mg/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鼻窦炎口服液10 mL/次, 每天3次, 连续3个月。比较两组用药前、用药3个月末主观、客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及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均明显下降(t=21.23, 30.23, 25.81, P均<0.05), 与对照组比较(t=10.21, 12.79, 9.58, 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83.72%, 对照组为65.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752.5 P<0.05),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联合低剂量克拉霉素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R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及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分析其与CRS起病联系情况。 结果 150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45例为中性粒细胞型,105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分型和免疫病理的分型在两种不同浸润型患者内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S病理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其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有关,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为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ENP)发病及复发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 方法 根据HE染色,选取80例ENP(ENP组)、24例嗜酸粒细胞性复发鼻息肉(RENP)患者(RENP组)的鼻息肉组织及同期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的中鼻甲黏膜。所有患者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数通过HE染色观察并计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NLR含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性小体、白细胞介素-1beta(IL-1β)、IL-1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NP、RENP组中NLRP3炎性小体与EOS浸润数的相关性。 结果 IL-1β和IL-18在ENP及RENP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ENP与RENP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NLRP3炎性小体在REN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ENP组和对照组(P<0.01),且EOS浸润数明显多于ENP组(P<0.05)和对照组(P<0.01)。NLRP3炎性小体在ENP及RENP组中的表达均与EOS浸润数呈正相关。 结论 NLRP3炎性小体、IL-1β和IL-18均与ENP发病密切相关,NLRP3炎性小体可能参与ENP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鼻内镜鼻窦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气道阻力及鼻腔容积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 结果 术后1、4、8、12周时,观察组鼻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嗅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12周时,观察组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NM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助于增大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混悬液短疗程经鼻雾化吸入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n=15)和喷鼻对照组(n=15)。雾化吸入组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mg/2ml经鼻雾化吸入,每日2次;喷鼻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256μg喷鼻,每日2次,疗程为1周。治疗前后评价鼻塞、流涕、嗅觉损失、头/面痛4个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内镜Kennedy评分和晨起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经过1周治疗,雾化吸入组的4个鼻部症状评分均明显减少,其中以鼻塞的改善最为明显(用药前:8.4±0.7,用药后:4.0±0.8,P<0.01);内镜下息肉评分亦有明显减少(用药前:4.9±0.7,用药后:4.1±0.4,P<0.01);雾化吸入组鼻部症状评分和息肉评分均低于喷鼻对照组。雾化吸入组的晨起血清皮质醇浓度在治疗后降低[用药前:(17.6±2.4)μg/dl,用药后:(14.8±2.6)μg/dl,P<0.01],均在正常值范围内(5~25μg/dl)。结论:短疗程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治疗鼻息肉,可迅速改善鼻部症状、减小息肉体积,且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内镜术前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短期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出血的影响。 方法 9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A组33例 、B组31例及C 组32例,A组术前7 d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及罗红霉素口服,B组给予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及罗红霉素口服,C组给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及罗红霉素口服。三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按统一方案手术。对比三组术中出血量及A、B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 结果 A、B、C三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1.70±18.62)mL、(73.16±19.23)mL、(90.16±15.97)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4, P<0.01)。A组用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P<0.01),但在正常值范围内;B组用药前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无变化(P>0.05)。 结论 短期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可减少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中出血,且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咽喉反流病(LPRD)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咽喉反流体征评分(RFS)和咽喉反流症状指数(RSI)特点,探讨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抽取100例LPRD患者,将其中合并有OSA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39),其余作为对照组(n=61),观察两组RFS、RSI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反流总数、总反流时间;比较治疗2个月后RSI、RFS评分。 结果 观察组RFS和RSI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RFS体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反流伴OSAS患者声门下水肿、喉室消失、杓会厌襞红斑/充血、喉黏膜水肿、后联合肥厚或肿胀评分显著高于单纯的咽喉反流患者(P<0.05),RSI评分中咽喉反流伴OSAS患者呼吸困难、烧心胸痛胃酸反流评分显著高于单纯的咽喉反流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RSI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在呼吸困难、烧心胸痛胃酸反流方面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AHI、SaO2、反流总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HI、SaO2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流总数、总反流时间改善显著,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 结论 伴OSAS会加重LPRD患者咽喉反流相关症状,可能是LPRD患者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善较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并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腺样体肥大并鼻窦炎患儿9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术切除法,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鼻内镜下评分下降幅值,采用糖精试验测定手术前后鼻腔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鼻内镜下评分下降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M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MT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MT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腺体肥大并鼻窦炎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对患者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影响不明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对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8例CRS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观察组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IL-6、IL-8、TNF-α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患侧鼻腔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60/64),与对照组71.88%(46/64)相比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两组患侧鼻腔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鼻腔分泌物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CRS可显著缓解鼻腔炎症反应,改善鼻腔充血、肿胀等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短期布地奈德盐水盥洗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术(FESS)术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慢性鼻窦炎入院行FESS术病例55例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24例,55例患者先于红外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下进行全麻FESS手术,FESS术后3 d,清除鼻腔填塞物,内镜清理鼻腔后开始鼻腔盥洗。实验组以布地奈德盐水盥洗(0.5 mg布地奈德/200 mL生理盐水/侧),2次/d;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盥洗,并以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2次/d。共计14 d。分别于术前进行鼻部症状VAS评分(鼻塞、鼻涕、嗅觉、头面痛)和Kennedy评分、盥洗前后LKES评分和SNOT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评分。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17.80±3.22)、(18.66±3.43)分,Kennedy评分分别为(3.45±1.09)、(3.37±1.05)分,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盥洗后LKES评分和SNOT评分比较,P均为0.00。治疗过程均未发现不良事件。 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术后短期内进行布地奈德盐水盥洗可有效改善鼻腔症状、促进鼻腔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S-100蛋白和HLA-DR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二者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标本74例, 其中激素治疗组37例, 未用激素治疗组37例;另取同期收治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切除的下鼻甲组织21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100蛋白、HLA-DR在三组的表达水平。结果 S-100蛋白、HLA-DR在有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蛋白、HLA-DR在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经激素治疗5 d的鼻息肉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蛋白、HLA-DR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 由二者介导的免疫反应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激素治疗5 d后鼻息肉组织中S-100蛋白、HLA-DR的表达降低, 表明激素的抗免疫机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辅助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2个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以及口服头孢克洛颗粒、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质量、免疫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44/49),对照组为73.47%(36/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56, P=0.037)。观察组出现鼻出血1例,鼻前庭干燥感1例,发生率为4.08%,对照组未见鼻出血及鼻前庭干燥感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睡眠质量均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gE、LTE4、TNF-α、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E、LTE4、TNF-α、IL-6、IL-8均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辅助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打鼾、鼻塞等临床症状,且风险较小,患儿睡眠质量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黏膜形态恢复及上皮化情况,比较并分析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及黏膜鼻内镜下评分,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促进术后鼻黏膜功能修复及上皮化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鼻内镜术后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方法 鼻腔鼻窦肿瘤患者32例,分别统计实验组(使用ADM)与对照组(未使用ADM)患者术前及术后1、2、4、12周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Lund-Kennedy评分(LKE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通过上皮化率对两组患者在4、8、12周上皮化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2周开始,实验组的黏膜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单独的体征来看,结痂情况在术后1~4周,实验组的LKE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实验组的瘢痕LKE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的上皮化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术区黏膜覆盖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有效的促进黏膜上皮化从而缩短黏膜上皮化时间,改善鼻腔黏膜结痂瘢痕等情况,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慢性鼻窦炎(CRS)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ESS)前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它们在术腔创伤愈合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行ESS的163例CRS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周行鼻内镜检查并采集鼻腔分泌物,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鼻腔分泌物中ECP、EGF、IL-6的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前ECP、EGF、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ECP、EGF、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P<0.05)。术后6周ECP、EGF、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P<0.05)。术后12周ECP、EGF、IL-6含量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6周(P<0.05),显著高于术后1周(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ECP、EGF、IL-6含量影响术后6周和术后12周患者术腔创伤愈合情况(P<0.05)。 结论 CRS鼻息肉患者术前ECP、EEG、IL-6含量显著升高,且在术后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术后上皮修复过程可能有相关性,术前ECP、EEG、IL-6含量是影响鼻黏膜术后上皮修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囊导尿管在经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后鼻腔填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32例采用气囊导尿管联合填塞明胶海绵填塞术腔,对照组28例采用填塞明胶海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疼痛、鼻阻程度VAS量表评分及鼻心反射个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 对27例药物性鼻炎患者实施双侧下鼻甲LPRFA,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及鼻阻力测量值。 结果 VAS鼻内镜评分术前评分为(7.82±0.92)、术后3个月评分为(2.15±0.99),术后6个月评分为(2.26±1.06);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术前评分为(3.22±0.58)、术后3个月评分为(1.15±0.86),术后6个月评分为(0.63±0.56);与术前相比,进行了LPRFA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VAS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示鼻黏膜恢复良好,总鼻道较术前通畅,患者自述鼻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前吸气总鼻阻力值为(0.97±0.50)kPa/L·s,呼气总鼻阻力值为(0.35±0.23)kPa/L·s,术后3个月的吸气总鼻阻力值为(1.01±0.84)kPa/L·s,呼气总鼻阻力值为(0.35±0.19)kPa/L·s,术后3个月患者吸气和呼气总鼻阻力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后,患者鼻塞等鼻部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在随访期(6个月)中,患者疗效稳定,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