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氨甲环酸不同的静脉给药时间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和输血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68例患者,男45例,女123例;年龄60~77岁,平均70.5岁;诊断为骨关节炎。按照静脉给药时间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2例。A、B、C组按20mg/kg计算的量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松止血带前和松止血后20min静脉注射,D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比四组总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相关凝血功能及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差异,于术后7d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输血率A组均明显少于B、C、D组(P0.05),B、C组少于D组(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初次单侧TKA围手术期的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和输血率;止血带充气前使用氨甲环酸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不同方法使用止血带与氨甲环酸(TXA)不同的给药方式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为4组:A组(29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B组(31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C组(28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D组(32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比较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4个月的随访。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D组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输血率D组低于A组、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术后均未发现症状性DVT和肺栓塞。结论限制性使用气囊止血带与联合使用TXA能有效减少TKA围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两者联合使用不增加DVT与肺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纱布在不使用止血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将117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0例,B组57例。两组患者均在不使用止血带的条件下进行手术,A组术中使用普通纱布进行压迫止血,B组使用带有氨甲环酸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患肢肿胀、瘀斑、深静脉血栓、骨水泥厚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氨甲环酸纱布组的术中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输血率以及肿胀、瘀斑方面均少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骨水泥厚度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止血带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纱布止血能够明显减少总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疗效的差异。方法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5例分为4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A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0 mg/kg氨甲环酸(B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20mg/k氨甲环酸(C组),对照组55例,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Hb)波动水平、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波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术后引流量、Hb波动水平、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较B组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失血量和改善术后Hb水平,A、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Hb水平,与静滴10 mg/kg氨甲环酸相比,静滴1 g或20 mg/kg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Hb水平,且不增加不良事件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100名T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RBC、HGB、HCT水平变化及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第3天RBC、HGB、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地减少TKA总失血量及RBC、HGB、HCT水平等指标变化,并不增加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且使用方便,理论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膝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A、B、C和D组,每组27例。A组为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B组、C组和D组分别静脉应用、局部应用和联合应用氨甲环酸。记录各组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3 d血红蛋白减少量、平均红细胞比容下降最大值和术后24 h D-二聚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输血率。[结果] 4组手术均在3h内完成。4组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组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D组血红蛋白减少量和平均红细胞比容下降最大值呈逐渐降低趋势,血红蛋白减少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比容下降最大值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术后24 h 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且C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D组1例患者术后第3 d白蛋白为28 g/L,静脉输入人血白蛋白20 g;其余患者均未输血。[结论]静脉和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均可明显减少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7月拟行单侧初次TKA的102例患者中,选取8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0 min组(B组)、60 min组(C组)和90 min组(D组),每组20例。4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患膝侧别、病因、病程以及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红细胞压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于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100 m L(含1 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B、C、D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相同浓度氨甲环酸氯化钠60 m L并夹闭引流管,A组同法注射60 m L生理盐水;A、B组于引流管夹闭后30 min、C组于60 min、D组于90 min后恢复引流。记录各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减少量,术后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B、C、D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总失血量均少于A组,其中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 h引流量高于C、D组,且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总失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减少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D组1例患者术后第3天白蛋白28 g/L,静脉输入人血白蛋白20 g;其余患者均未输血。结论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引流管夹闭60 min后再恢复引流止血效果最佳,并且不增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减少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1—2016-06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40例,通过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比较2组术后第1、3、5天Hb,以及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结果 40例术后均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并发症。观察组仅1例输血,对照组5例输血;观察组输血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天Hb均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可以减少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和术后失血量,降低围手术期的输血患者比例,但是不能减少术中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两种不同止血带使用方法对围手术失血总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60例60~75岁单侧TKA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A组(30例,术中采用截骨完成后使用止血带至手术结束)和B组(30例,术中采用全程在止血带下完成手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比较A、B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例、输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 A组在显性失血量、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例、输血量A组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手术当中截骨完成后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方法,是一种能够明显减少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降低输血比例及输血量的新手术方式,同时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D-二聚体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A组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A组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联合使用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出血,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骨蜡和氨甲环酸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减少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6例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按照骨蜡和氨甲环酸的使用情况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骨蜡和氨甲环酸均未使用;B组:仅使用骨蜡;C组:仅使用氨甲环酸;D组:联合使用氨甲环酸和骨蜡。对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总失血量、输血比例、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估,分析比较局部使用骨蜡和氨甲环酸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四组患者年龄、性别、BMI、Hb、PLT、PT、APTT、手术时间和术中止血带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B组(728.84±240.15)ml、C组(570.55±235.12)ml和D组(531.99±167.55)ml,均明显低于A组(877.43±232.6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D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A组56.76%(21/37)、B组46.15%(18/3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30.43%(7/23)和D组24.32%(9/37)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之间在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蜡或氨甲环酸均能明显减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但氨甲环酸止血效果优于骨蜡;联合使用骨蜡和氨甲环酸,止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骨蜡,但并不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氨甲环酸;骨蜡和氨甲环酸没有增加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血栓形成等风险,不影响术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混合镇痛药物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9—2016-08行初次单侧TKA的6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于松开止血带前约2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1 g氨甲环酸以及混合镇痛药物;对照组仅于松开止血带前约2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 d的D-二聚体及术后3、4 d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 d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术后1、2 d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内输血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感染发生。结论 TKA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混合镇痛药物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同时不增加关节腔感染及血栓形成风险。但此方法要求术者手术操作熟练,尽量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后隐性失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30例):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B组(30例):不应用氨甲环酸,放置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液量、输血量、患肢周径变化等指标,术前和术后3 h检查D-二聚体和相关凝血指标,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24 h输液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量A组(480 ml±140 ml)少于B组(908 ml±248 ml)(P0.05)。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3 h的D-二聚体A组为(0.92±0.45)mg/L,B组为(1.22±0.67)mg/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0.36±0.12)mg/L和(0.35±0.14)mg/L(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术后凝血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周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明显减少了术后隐性失血量,同时减少了输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8例(88膝)拟行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KA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15 mg/kg),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4)。排除11例失访患者,试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级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瘀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输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 h 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00)。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7.7%)和4例(10.5%)患者输血,各发现3例(7.7%、7.9%)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2.6%)和7例(18.4%)发生下肢瘀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26)。结论 TKA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一期置换术中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75例,通过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EA)方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25例。A组术中在第一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放止血带前10min静脉点滴1g氨甲环酸,术后3h视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应用;B组双膝TKA术中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0.5g/50mL并夹闭引流管2h;C组双膝术中在第一侧TKA放止血带前10min静脉点滴1g氨甲环酸,同时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0.5g/50mL并夹闭引流管2h。比较三组患者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中B组在第1天引流量最多(644.1±97.8)mL,C组(418.7±92.4)mL最少,但第2天引流量B组最少(148.6±99.7)mL,C组最多(167.5±87.5)mL,B组较其他两组总引流量(792.7±94.6)mL最多。三组患者引流量、第1天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中B组最多(80%),C组最少(48%),B组较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均无患者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氨甲环酸局部联合静脉应用于双膝关节一期置换术,可以有效减少引流量,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12行单侧TKA治疗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静脉组),38例关节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6例不用氨甲环酸(空白组)。比较3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结果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输血率低于空白组,静脉组术后输血率低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空白组,且静脉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空白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于空白组,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率,同时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对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而且静脉应用较局部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减低术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分析95例行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量等相关资料,59例患者采用多模式止血方案为A组,36例患者未采用多模式止血方案为B组。多模式止血方案包括: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的优化,术前补充循环容量,尽量减小手术创伤,术中关节内外鸡尾酒混合剂的应用,止血带压力的设置,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h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血常规相关数值,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A组0例,B组10例(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结论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膝TKA术后血液丢失效果显著,达到零输血率的目标,该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不同途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同期双侧TKA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B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C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生理盐水50 ml。比较三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Hb),红细胞比容(Hct),术后72 h的Hb、Hct,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三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术后24 h、72 h的Hb及Hct值A、B、C三组呈下降趋势,其中C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Hb:F=37.13,术后24 h Hct:F=49.74,术后72 h Hb:F=50.10,术后72 h Hct:F=48.94,均为P0.05)。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三组中以C组最多,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流量:F=58.31,隐性失血量F=4.05,总失血量F=42.98,均为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在A、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7.87)、Hct(t=9.14),术后72 h的Hb(t=9.05),Hct(t=8.83),引流量(t=-10.00),总失血量(t=-8.75)以及隐性失血量(t=-2.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6.81)、Hct(t=7.83),术后72 h的Hb(t=8.04)、Hct(t=8.05),引流量(t=-8.31),总失血量(t=-6.84)以及隐性失血量(t=-1.8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有11.7%出现引流管近端血栓堵塞引流管,造成引流失败,A、C两组为0.0%。三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均为0.0%;输血率C组为16.7%,A、B两组均为0.0%。结论同期双侧TKA,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血液丢失,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但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有较高的引流失败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全程和半程使用止血带对术后血红蛋白(Hb)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行初次TKA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止血带使用时间分为全程组(切皮前止血带充气至关节囊闭合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放气,120例)和半程组(截骨完毕后止血带充气至关节囊闭合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放气,120例)。记录手术前后Hb及贫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2、4 d Hb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4 d Hb均低于术后2 d(P<0.05)。术后2、4 d Hb全程组均高于半程组(P<0.001)。术后贫血发生率全程组低于半程组(P<0.001),术后贫血程度全程组低于半程组(P<0.001)。两组均未接受输血治疗。结论 与半程使用止血带相比,TKA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提高术后Hb,降低术后贫血发生率及改善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可吸收止血纱布减少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未使用任何止血剂、B组单纯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C组单纯使用氨甲环酸组、D组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及止血纱布。计算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血红蛋白依A组~D组的顺序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依A组~D组的顺序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输血量也依A组~D组的顺序减少,任何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或出院时,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结论]在减少失血方面,单纯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优于不使用任何止血方法,单纯用氨甲环酸优于单纯用可吸收止血纱布,而将可吸收止血纱布与氨甲环酸局部联合效果最佳,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