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融合古今脉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的具有独到见解、容纳多学科、涵盖多层面的全新脉学体系[1]。  相似文献   

2.
"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齐向华教授在融合古今脉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系统论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逐渐形成的具有独到见解的、容纳多学科、涵盖多层面的全新的脉学体系。该体系揭示了脉象  相似文献   

3.
气机即气的运动。中医学认为,世界万物的生存与变化都蕴含在气机之中。本文从气机的角度出发,浅析气机失调所致不寐的机理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是由齐向华教授所创立的,通过长期的文献研究和临床摸索,齐向华教授将对脉象的辨识从传统的28脉扩张为25对要素,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滕晶教授关于气机失调所致不寐的观点和齐向华教授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对气机失调所致不寐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系统辨证脉学将复杂的脉象系统分化为25对脉象要素,是齐向华教授在传统脉象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论和认知心理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建立的脉学诊疗体系。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中医学痿病范畴,十版《中医内科学》将其分为五种证型,即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脉络瘀阻证,齐向华教授结合患者四诊资料及人体之气的变化,创新性地将其分为气机郁滞、气虚痰瘀、气机下陷三种证型。对于传统分型和自创分型,齐向华教授均基于系统辨证脉学,通过分析脉象要素得出病因病机,进而提出相应治则和方药,相关诊疗经验可为临床提供参考。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齐向华教授"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构建背景,揭示脉诊的心理认知过程,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脉诊教学中的技术训练方法。方法:运用"逐一感觉法"训练、"虚静为保"状态训练、各种感觉的稳定持续时间训练等方法。结果: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训练,提高手指的敏感度,缩短脉诊"反应时间",建立大脑脉象"知觉"系统。结论:齐向华教授基于"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探索出的脉诊技术训练方法行之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总结的一套脉学知识体系,在其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医学疗法和理论,经络疏通就是其中一项。本文主要探讨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经络疏通治疗紧张性头痛。把系统辨证脉学和经络疏通联系统一起来,对紧张性头痛进行重新辨析,为临床辨治紧张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具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但是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自身特点使得其推广和传承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齐向华教授创立了“系统辨证脉学”.“系统辨证脉学”学术特色独特,与“传统脉学”具有较大区别,具有系统性、辨证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脉诊心理过程明晰的特点,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24-426
齐向华老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融合古今医家的脉法,创立了以25对脉象要素为基础的具有系统性与回溯性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并在"方证相应"的基础上创新归纳出"脉证方相应"规律。列举系统辨证脉学临证验案3则,并总结"脉证方相应"需遵循的四个原则,为系统辨证脉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烦躁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反应,如这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增加,则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不适或异常。这种介乎正常烦躁情绪和情志疾病之间心理状态的紊乱则是烦躁状态,其临床多表现为患者心境不良,自觉心中情绪不安,事事不顺意,烦躁易怒,甚则引起行为躁动不安等躯体化症状。"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以多学科发展为背景,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融合古今各家脉法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脉学体  相似文献   

10.
该文系统介绍了齐向华教授及其团队构建的中医辨治体系。本体系以"系统辨证脉学"为特色理论和诊疗技术,以"心理紊乱状态"辨证为纲领,注重发现疾病产生源头,分析疾病发展过程流,并据此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疾病。该体系充分发挥了中医特色和优势,是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气变是百病之始、百病之因,中医辨证的前提在于辨气,气变脉随之变,脉变可早于症状和体征出现。本文提出以脉辨气为先导的诊治与治未病思路。将气变根据气的运动状态和性质分为气逆、气陷、气郁、气闭、气脱和气虚六种状态。运用系统辨证脉学构建出气变系统的诊断体系,将对发展中医的诊断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传承、创新后形成的独特的脉学体系,与传统脉学相比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在系统辨证脉学视角下,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按传统辨证分型分为痰瘀滞络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3个证型,以及从气机角度出发分为气亢于上证、气郁于中证、气陷于下证3个证型,并运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辨证论治,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准确辨证、高效论治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脉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也是心脑肾等血管病形成的危险基础。依据脉象与高血压形成的共性机制在于血管、心脏,运用"系统辨证脉学"中西汇通整合诊断模式,对高血压的整体疾病脉象和中医辨证脉象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建立高血压脉-症、脉-证、脉-病和脉-治相应的整体性和规范化辨治体系,实现中医临床思维方式的技术调整,对高血压的早期预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形成了较完整的以脏腑经络为中心,以整体性原则、辨病结合辨证原则为指导,以脉证合参为主要方法,理法方药一线贯连的辨证论治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晶  周旭  郭倩  白璐  贾蕊  马赟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12-7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陈志强教授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RF)的辨证思路。[方法]收集经陈教授门诊应用中药处方诊治的早中期CRF病案,并在陈教授指导下进行辨证分析,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每例病案的证候要素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挖掘证候与症状的对应关系。[结果]研究共录入病案信息223条,涉及证候要素11种。其中,脾肾气虚为本病最主要的本虚证候,血瘀为最重要的标实证候,其次为湿邪壅滞,在此本虚标实的基础上,半数以上均伴有脾肾阳虚。3种最常见的证候组合,均可出现乏力、畏寒、水肿、腰腿痛、寐差、舌暗红、苔腻、脉细,而其特有的重要症状则侧重辨寒热阴阳。[结论]陈志强教授对早中期CRF辨证,多从脾肾气虚为本,瘀阻、湿壅为标,并在此基础上辨寒热阴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周耀庭教授治疗发热性疾病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方法通过门诊抄方及周耀庭教授讲解指导,对周耀庭教授治疗发热性疾病进行总结。结果周耀庭教授治疗发热性疾病,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卫气营血理论及三焦理论为依据,在古方的基础上灵活使用经验药物。结论周耀庭教授在治疗发热性疾病方面经验丰富,疗效颇佳,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83-984
沈惠风教授善于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分期辨证治疗。总结其经验,病初针对病因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病之中期给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后期注重调养防变,并介绍其临床验案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八纲辨证作为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而部分医家认为八纲辨证存在不完整性,因为八纲作为客观物质的外在表现,必须结合气血才能全面概括分析病位、病情、病势的表里、寒热、虚实,因此部分医家提出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的观点,文章就这部分医家提出的相关论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议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