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囊胚培养是否能够筛选出更加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降低胚胎的早期流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纯输卵管因素或/及男性因素接受囊胚期与第3日卵裂期胚胎移植获得妊娠后患者的流产率。总周期数1 673个,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fresh embryotransfer)932个(囊胚移植139个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793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741个(囊胚移植211个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530个周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新鲜胚胎移植组还是冻融胚胎移植组,囊胚期胚胎受孕后的早期胚胎流产率均低于第3日的卵裂期胚胎,并且囊胚移植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流产率均与妇女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无论新鲜胚胎移植组还是冻融胚胎移植组,囊胚移植均比第3日卵裂期胚胎移植流产风险降低。年龄仍是影响移植后妊娠早期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单细胞PCR技术用于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疾病的诊断已经取得成功,并且应用于对单个卵裂球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检测。本研究探讨单个卵裂球HLA基因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4-细胞胚胎卵裂球全能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o S  Sun W  Wen J  Guan Q  Zhang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3):155-156,W002
目的 对体外培养的4-细胞人类胚胎卵裂球发育及分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采用控制性促超排卵获取人类卵子,体外受精获得早期胚胎,待发育到4-细胞阶段时将透明带去除,分散成为单个卵裂球进行培养,观察卵裂球发育及分化的情况。结果 20个4-细胞、2个3-细胞人类早期胚胎分散后获得单个卵裂球83个,经体外培养后有35个发育成为扩张囊胚。结论 4-细胞人类胚胎卵裂球具有发育成为完整囊胚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卵裂球数量及胚胎碎片对人冻胚卵裂球存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裂球数量及胚胎碎片对人冻胚卵裂球存活状况的影响。方法:取110例FET(frozen embryo transfer)周期的冻融胚胎,根据卵裂球数量及胚胎碎片分为5组:6~8细胞无碎片组(A组,n=102),4~5细胞无碎片组(B组,n=54),6~8细胞<10%碎片组(C组,n=75),4~5细胞<10%碎片组(D组,n=57),6~8细胞10%~25%碎片组(E组,n=28)。计算各组的胚胎存活率、卵裂球全存活率及卵裂球全死亡率。结果:110个FET周期共解冻胚胎316枚,复苏率68.7%。相同胚胎碎片条件下,6~8细胞与4~5细胞两组间胚胎存活率、卵裂球全存活率、卵裂球全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6~8细胞胚胎中,碎片越多,胚胎存活率越低,卵裂球全死亡率越高(P<0.01),而卵裂球全存活率无差异(P>0.05);4~5细胞胚胎中,碎片越多,胚胎存活率(P<0.05)、卵裂球全存活率越低(P<0.01),而卵裂球全死亡率无差异(P>0.05)。结论:胚胎碎片是影响人冷冻胚胎中卵裂球存活状态的重要因素,而卵裂球数量对卵裂球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卵裂期活检对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u Q  Zhu G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5):274-277
目的 探讨不同的活检方法、活检时机和活检细胞数对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剩余的形态学分级为Ⅰ级的胚胎 1 54个 ,对其中第 1阶段的 66个胚胎分别行化学法 (2 6个 )、机械法 (2 0个 )取出 1个卵裂球 ,并设对照 (2 0个 ) ;对第 2阶段的 88个胚胎分为用化学法取出 2个卵裂球 (44个 )和对照 (44个 )。观察记录活检时胚胎细胞数、活检时间、活检后卵裂球是否退化、活检后胚胎体外发育情况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  (1 )化学法的活检时间为 (2 31±2 0 )s,明显短于机械法的 (2 62± 2 3)s(P <0 0 1 ) ;而囊胚形成率为 65 % ,高于机械法的 35 % (P<0 0 5)。(2 ) 6 细胞胚胎的囊胚总细胞数为 (44± 4)个 ,低于 7~ 8 细胞胚胎的 (49± 5)个和≥ 9 细胞胚胎的 (50± 6)个 (P <0 0 5) ;细胞融合的≥ 9 细胞胚胎活检后不仅囊胚形成率 (2 0 % )低于对照 (67% ,P<0 0 5) ,且活检后卵裂球退化率 (50 % )高于无细胞融合的胚胎 (1 7% ,P <0 0 5)。 (3)取出 1个或 2个卵裂球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总细胞数与对照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而 6 细胞胚胎取出 2个卵裂球后囊胚形成率 (1 /8)低于对照 (5/8,P <0 0 5)。结论 化学法活检比机械法更为快速、安全 ;合适的活检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复苏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个卵裂期胚胎(卵裂组)和102个囊胚解冻周期(囊胚组)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复苏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囊胚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63.73%(65/102)和45.79%(87/190),卵裂组分别为42.82%(185/432)和24.17%(241/9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囊胚组患者的复苏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分别为98.45%(190/193)、12.31%(8/65)和0(0/65),卵裂组分别为97.55%(997/1 022)、13.51%(25/185)和2.16%(4/1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裂组中,卵裂球完全存活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44.62%(170/381)和25.57%(224/876),非完全存活者分别为29.41%(15/51)和14.05%(17/1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囊胚解冻移植的妊娠结局优于卵裂期胚胎,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胚胎的完整性影响胚胎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中玻璃化和程序化2种冷冻方法对卵裂期胚胎的冷冻复苏效果。方法:对265个玻璃化冷冻周期和276个程序化冷冻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冷冻胚胎复苏后的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玻璃化冷冻复苏265个周期,解冻809个胚胎,存活710个(87.8%),移植259个周期,临床妊娠98个周期(37.8%),其中双胎妊娠26例,三胎妊娠3例。程序冷冻复苏276个周期,解冻968个胚胎,存活532个(55.0%),移植246个周期,临床妊娠70例(28.5%),其中双胎妊娠4例,三胎妊娠1例。玻璃化冷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和完整性胚胎存活率均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复苏周期移植取消率显著低于程序化冷冻,而临床妊娠率则明显高于程序化冷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方法的胚胎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法能够较好地避免冷冻引起的损伤,适用于卵裂期胚胎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不明,其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呈异质性特征,而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研究样本量小而异质性大的组织中具有优势。本文分析了近年应用单细胞RNA测序在EMS中所绘制的细胞图谱特征、识别的细胞新亚型、发现的细胞新功能等成果,从免疫、炎症、纤维化、血管及神经生成等微环境角度解析与疾病相关的不孕、恶变等新机制,为研究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核形态评分(原核评分)、卵裂胚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对需要行胚胎植入前诊断(PGD)的7例患者,于受精后第3天,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 .选用13、18、21、X、Y 5种染色体探针筛查这些病人种植前胚胎的非整倍体,同时分析原核评分、胚胎发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 7例患者各行PGD 1个周期,共获得73个胚胎;根据原核评分将所有胚胎分成A、B两组.原核评分≥14分的胚胎为A组,共49个;<14分者为B组,24个;在A组中,优质胚胎比例为46.9%(23/49).显著高于B组的20.8%(5/24),P<0.05;对52个胚胎进行活检,51个胚胎有FISH诊断结果 ;在有FISH诊断结果 、原核评分≥14分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的比例为51.4%(19/37),显著高于评分<14分胚胎的21.4%(3/14),P<0.05;优质胚胎中,正常胚胎的比例为55.6%(15/27),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的29.2%(7/24),P<0.05.原核评分≥14分的优质胚胎中,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为70.0%(14/20),高于优质胚胎的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分高的原核有更大的机会发育成优质胚胎和染色体正常的胚胎,优质胚胎中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高于非优质胚胎.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克隆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单细胞克隆人胚胎干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取分离自人囊胚内细胞团并传代20代的细胞,用胰酶消化将细胞分散成单细胞悬液,将单个细胞接种至96孔板,生长出的细胞集落用胶原酶消化传代,采用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采用常规G带法分析细胞染色体核型;将细胞接种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后腿肌肉内,观察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接种的96个细胞生长出2个细胞集落,扩增建立了2个单细胞克隆人胚胎干细胞系,稳定增殖了12个月,传代48代。细胞呈集落状生长,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稳定的46XX核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肿瘤识别抗原(TRA)1-60、TRA-1-81等特征性细胞表面标志物呈阳性;接种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后腿肌肉内的细胞,形成了包含神经组织、软骨组织、鳞状上皮组织及柱状上皮组织等来源于3个胚层组织细胞的畸胎瘤。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单细胞克隆人胚胎干细胞系,其生物学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传统的全转录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细胞群体获得基因平均表达的结果或优势细胞群的信息,对于癌基因组的发生发展以及亚克隆的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探索肿瘤异质性和微环境及研究肿瘤治疗反应并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带来开创性的革命。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该技术在肿瘤异质性、肿瘤微环境、肿瘤的进展与转移,以及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后较高的流产率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后自然流产 (ART妊娠组 ) 33例 ,自然妊娠后自然流产 (自然妊娠组 ) 30例的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检查 ,分析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ART妊娠组 33例中 ,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 6 3.6 % (2 1/ 33) ,明显高于其它自然流产相关因素 (P <0 .0 0 5 ) ;自然妊娠组 30例中 ,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 5 6 .7% (17/ 30 ) ,明显高于其它自然流产相关因素 (P <0 .0 0 5 )。ART妊娠组与自然妊娠组的自然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两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共 38例 ,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 34例 (89.5 % ) ,染色体结构异常 4例 (10 .5 % )。在染色体数量异常的 34例中 ,ART妊娠组占 5 0 % (17/ 34) ,自然妊娠组占 5 0 % (17/ 34) ,两组间无差异 ;而染色体结构异常的 4例全部出现在ART妊娠组中的ICSI组。结论 :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后的高流产率与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但是其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和异常类型与自然妊娠后流产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胚胎着床能力及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病例,选择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202个新鲜周期,分析SET的临床妊娠结局与年龄、卵巢反应性及胚胎卵裂球数的关系.结果: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19.8%;<30岁组、30~35岁组、36~40岁组、>40岁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92);卵巢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73);7~8细胞胚胎组、6细胞胚胎组、4~5细胞胚胎组、2~3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结论: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以7~8细胞胚胎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最高.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下,卵巢反应正常者,选择优质胚胎进行SET能够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陈曦  梁蓉  石程  王筠  田莉  沈浣 《生殖与避孕》2011,31(10):671-675
目的:探讨透明带薄化法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对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卵裂期胚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苏后至少有1个胚胎是完整存活的564例卵裂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胚胎移植前是否行激光辅助孵化,分为辅助孵化组(研究组)与非辅助孵化组(对照组),分别观察透明带薄化法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对慢速冷冻胚胎及玻璃化冷冻胚胎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胚胎经慢速冷冻后,研究组胚胎种植率(19.5%)显著高于对照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37.9%vs 28.5%、15.5%vs 10.8%)无显著差异;胚胎经玻璃化冷冻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38.0%vs 35.6%)、种植率(17.3%vs 15.9%)及流产率(7.6%vs 19.2%)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中来源于2种冷冻方法的卵裂期胚胎的临床妊娠率(37.9%vs 38.0%)和种植率(19.5%vs 17.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带薄化法激光辅助孵化能够提高慢速冷冻的卵裂期胚胎的种植能力,且不会增加其流产风险,但并不能提高玻璃化冷冻的卵裂期胚胎的种植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囊胚的卵裂期胚胎评分对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新鲜或解冻优质囊胚移植的108例周期资料,其中移植来源于优质卵裂期胚胎的优质囊胚为H-H组(59例),移植来源于非优质卵裂期胚胎的优质囊胚为P-H组(49例)。比较两组移植情况及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H-H组59例均为单囊胚移植;P-H组中有42例为单囊胚移植;7例移植2枚囊胚(1枚优质囊胚及1枚非优质囊胚);H-H组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较P-H组高(57.63%vs 34.69%,P=0.017;57.63%vs 32.14%,P=0.004),且流产率较后者低(16.13%vs 47.06%,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优质囊胚的卵裂期评分与临床妊娠结局相关(OR 2.560,P=0.019),而其他混杂因素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期评分较低的胚胎,即使发育至优质囊胚,移植后妊娠率和流产率并不乐观,或不适用于优质单囊胚移植策略。优质囊胚的卵裂期评分可作为胚胎发育潜能的预测因素,改进优质单囊胚移植策略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评级的卵裂期胚胎发育而成的优质囊胚移植后的妊娠结局, 分析卵裂期胚胎的评级对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单优质囊胚移植患者(共3 05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 根据卵裂期胚胎卵裂球数目及碎片的多少分为优D3-优囊组(8细胞, ≤5%碎片), 次优D3-优囊组(8细胞, 碎片>5%但≤10%;7细胞或9细胞, 碎片≤10%)、非优D3-优囊组(非优D3及非次优D3外的其他D3可用胚胎)。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评级的卵裂期胚胎发育为优质囊胚移植后的临床结局, 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年龄对单优质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优D3-优囊组(1 326个周期)、次优D3-优囊组(830个周期)、非优D3-优囊组(903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9.53%、70.12%、66.67%, 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0.74%、12.54%、12.62%, 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显示, 以优D3-优...  相似文献   

17.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已从最初的Sanger测序发展至当今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测序。早期的Sanger测序可应用于单基因疾病的检测,但其可检测的通量小、速度慢,逐渐被荧光原位杂交(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CGH)、芯片检测技术等取代。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作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taion genetic dignosis,PGD)的新检测手段,不仅能检测染色体非整倍性、染色体结构异常以及单基因疾病,而且精度更高,弥补了芯片检测易受探针影响的缺陷。新近建立的基于N G S的非整倍体测序与连锁分析(mutated allele revealed by sequencing with aneuploidy and linkage analyses,MARSALA)技术可以同时检测染色体疾病和单基因疾病。本文概述了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进程及其在PGD中的应用,介绍了包括近年开发的多重退火环状循环扩增(MALBAC)技术和MARSALA在内的NGS技术应用于PGD的优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3日冻融胚胎合适的移植策略。方法:收集在本院行卵裂期(第3日)冷冻胚胎移植(FET)的3 694个周期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移植胚胎数将患者分为移植1枚胚胎组(A组)、2枚胚胎组(B组)和3枚胚胎组(C组)。依据患者年龄分别再分为不同的年龄组(1组35岁、2组35~39岁、3组≥40岁);另根据胚胎质量分优质胚胎组和非优质胚胎组。结果:A、B、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3.03%、43.95%、40.18%,A组与B组间及A组与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1、A2、A3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8.34%、18.84%、8.33%,A1与A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B1、B2、B3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13%、34.50%、15.23%,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1、C2、C3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24%、36.63%、16.67%,C1与C3组间以及C2与C3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临床妊娠率在A、B、C组≥40岁亚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中移植优质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非优质胚胎者(P0.01)。结论:第3日FET周期中,应依据患者年龄和胚胎质量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移植方案。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介入性产前诊断病例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共270例,分为单纯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A组186例)和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合并其他产前诊断指征组(B组84例),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在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结果:270例CNV-seq检测均成功,257例同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255例培养成功。CNV-seq共检出胎儿CNVs 47例(17.4%),其中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CNVs)19例(7.0%)、临床意义不明的CNV(VUS)13例(4.8%)、可能良性及良性15例(5.6%)。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提示致病性异常的有11例;CNV-seq额外检出32例CNV,其中pCNVs7例、VUS 11例,良性和可能良性14例。CNV-seq漏检2例染色体平衡易位、3例染色体多态性。A组与B组相比,pCNVs检出率分别为1.6%(3/186)、19.0%(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US检出率分别为4.3...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疾病,先心病患者合并心外畸形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通常会增加。因此,揭示胎儿先心病的遗传学病因,对于临床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非常重要。目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已常规用于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结构异常胎儿,包括先心病胎儿的产前诊断。本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及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